带青味的茶叶主要有绿茶、黄茶、青茶和部分乌龙茶。绿茶是保留最多青味的茶类,其制作过程中不经过发酵,保持了茶叶的绿色和青味。黄茶在制作时仅轻微发酵,也拥有一定的青味。青茶是以新鲜茶叶为原料,通过多次揉捻和杀青等工艺制作而成,因此其青味也非常浓郁。一些乌龙茶,如绿心乌龙、铁观音等,制作时也保留了一定的青味。
一:带青味的茶叶有哪些
1、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又称酽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始祖,早在10世纪以前就闻名于世。在宋、元、明、清各朝,武夷岩茶都被列为“贡茶”,明末清初传到欧洲,清代康熙年间大量运销英国,深受赞美。
2、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是福建乌龙茶中极品之一。福建乌龙茶主要分为闽北和闽南两大产区。闽北以武夷岩茶为代表,闽南则以安溪茶为代表。安溪茶中又以铁观音为上品。
3、凤凰单枞
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茶形壮实而卷曲,叶色浅黄带微绿,汤色黄艳衬绿,香气清长,多次冲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
4、台湾乌龙茶
产于中国台湾,条形卷曲,呈铜褐色,茶汤橙红,滋味纯正,天赋浓烈的果香,冲泡后叶底边红腹绿,其中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知名度极高而且最为名贵。
5、凤凰水仙
是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扩展资料:
青茶
青茶一般指乌龙茶(茶叶品种)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参考资料
二:带青味的茶叶是什么茶
一、绿茶
香高味醇、汤清叶绿。
所谓“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可口”,在化学物质上主要是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高低,以及两者的比值的关系。一般品质好的绿茶,多由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鲜叶制成,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而茶多酚的含量比大叶种要低得多,这样反映在绿茶品质上,鲜爽度比较高、比较醇和,无苦涩感。
另外,绿茶都以春茶品质最好,夏茶品质最差,道理也是和内含的生化成分有关,因为春茶期间,茶多酚含量比夏茶低得多,而氨基酸含量却是全年最高期,所以绿茶春茶品质、茶味最好。
绿茶中高山茶比平地茶茶味品质好,也主要是高山茶园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茶树较多的生长在荫蔽高湿的环境里,受雾露滋润,茶树生长慢,持嫩性好,茶中氨基酸含量特高,所以高山出好茶。
绿茶滋味主要是:
浓烈:味浓不苦,收敛性强,回味甘甜。
鲜浓:口味浓厚而鲜爽,含香有活力。
鲜爽:鲜洁爽口,有活力。
熟闷味:滋味熟软,沉闷不快。
二、红茶
红茶在色、香、形、味方面,显示红茶品质特色的是干茶的黑色以及红汤、红叶。
对制造红茶的茶树品种,由于要求多是茶多酚含量高,这样才能使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大叶种茶树,一般茶多酚类物质含量在30%以上,所以适宜制红茶,如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茶等,所制红茶均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的阿萨姆茶树品种所采制的红茶媲美。
红茶中的红碎茶是讲究内质的茶叶,滋味强调浓、强、鲜,并要求高香,富有刺激性,饮用时,习惯加奶冲泡,以显示棕红色和粉红色为最好,因此茶汤中内含物的浸出率----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越高,品质越佳。喝过红碎茶的人,往往会感到茶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汤水有一种浓厚的感觉。
红茶滋味主要是:
鲜爽:鲜洁爽口,有活力。
爽口:有一定的刺激性,不苦不涩。
鲜甜:鲜而带甜。
浓强:茶味浓厚,刺激性强。
鲜浓:鲜爽;浓厚而富有刺激性。
甜浓:味浓而甜厚,高级“祁红”带有的滋味。
三、黑茶
虽然黑茶种类多,但有一个共同的加工工序:渥堆。渥堆是黑茶独有的工序,也是形成黑茶色、香、形、味的关键。黑茶的汤色一般较深,因渥堆时间的长短,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黑茶的滋味比较特殊,其原因除了鲜叶原料比较粗老外,主要是由于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加工工艺,不仅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而且由于大量微生物的作用,使之变化更趋激烈。因此,黑毛茶中的一些滋味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糖类、维生素等大量减少,特别是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呈苦涩味的酯型 儿茶素含量下降,大大的减少了茶汤的苦涩味和收敛性,致使黑毛茶的滋味变得醇和不涩。
普洱茶由于渥堆或长时间的自然后发酵陈化,收敛性和苦涩味降低,再加上普洱茶原料本身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从而使茶汤的滋味由晒青毛茶的浓烈变为普洱茶的醇厚。
黑茶滋味主要是:
醇正:味尚浓正常。
醇浓:醇中感浓。
四、乌龙茶
乌龙茶其味甘浓而气馥郁,无绿茶之苦、乏红茶之涩,性和不寒,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加上乌龙茶具有“绿叶红镶边”或“三红七绿”的色泽,以及外形壮结、匀整,高品质的乌龙茶讲究“韵味”,如凤凰单丛的“山韵”,武夷岩茶的“岩韵”,铁观音的“观音韵”等。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制工精细,综合了红、绿茶初制的特点,兼有红茶之甜醇、绿茶之清香,其浓香和鲜爽的回味,是其它茶类不及的。
乌龙茶主要滋味:
浓厚:味浓而不涩,浓醇适口,回味清甘。
鲜醇:入口有清鲜醇厚感,过喉甘爽。
醇厚:浓纯可口,回味略甜。
醇和:味清爽带甜,鲜味不足,无粗杂味。
粗浓:味粗而浓,入口有粗糙辣舌之感。
青涩:涩味且带有生青味。
四、白茶
白茶以茶芽完整,形态息然,白毫不脱,香气清鲜,茶汤浅淡,滋味甘醇,持久耐泡而著称。
白茶主要滋味:
清甜:入口感觉清鲜爽快,有甜味。
醇爽:醇而鲜爽。
醇厚:醇而甘厚。
青味: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六、黄茶
黄茶以“三黄”(色黄、汤黄、叶底黄)为品质特征。形成黄茶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热化作用。热化作用有两种:一是湿热作用,二是干热作用。湿热作用,引起了品质成分的一系列氧化和水解作用,造成了黄叶、黄汤和滋味醇浓的内质。而干热作用,则以发展黄茶的香味为主导。
黄茶主要滋味:
甜爽:爽口而有甜感。
醇爽:醇而可口,回味略甜。
鲜醇:鲜洁爽口,甜醇。
三:带青味的茶叶叫什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
丨
《1》
邻居家的阿姨,酷爱养花草。
春天有墨兰、杜鹃,到了夏天,当阳台上的黄月季准时开花时,她家的白玉兰便也含芬吐芳。
每次路过阳台,清风阵阵,幽香袅袅,是一日里最是抒情的时刻。
曾经,在春寿眉的茶汤里,尝到过与之类似的动人花香。
偶尔打个照面,黄昏时双双给植物们浇水,闲聊起来。
阿姨知道我喜欢花,总叮嘱,小陈,你不要客气啊,白兰你随便摘也没关系。
继而抬头望天,感慨道:今年的雨天,打掉了好多花苞……
满眼的怜惜之情,令人颇为动容。
最近出门上班,都会在包里带两朵玉兰去。
摆在茶桌上,整个屋子里遍布幽香,不浓不淡,那一抹米白,衬着成套的白瓷茶具,可爱极了。
几天之后,花瓣虽然会慢慢枯萎,转成铁锈斑的褐色。
但它香气不萎,直到生命尽头,仍然新鲜。
《2》
窗外雨声潺潺,屋内十分安静。
将近两个月的雨季,到处湿漉漉的,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在午后的大雨里,喝着今年的一级白牡丹,名为鹊桥仙的那一款。
沸水一冲,便是熟悉的毫香、花香扑鼻而来。
如此标志性的香气,令喜欢它的茶友一闻就知道,这是白牡丹。
喝茶的时候,有茶友来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白茶为什么看上去是绿色的?颜色不够白,为什么又叫白茶?
第二个是,白茶喝起来有股很青的味道,类似青草味,这正常吗?
下文中,就一一给大家解答。
第一个问题,很多刚入门的茶友都曾经好奇过。
的确,从外观上来看,白茶并非全白色。
只有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顺着光透视,才会有一种发白的感觉。
而呈现出白色的东西,主要是芽头和叶背上的白毫。
所以,白茶之所以叫白茶,和身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白毫密切相关。
纵观六大茶类的工艺,我们会发现,白茶的加工步骤是当中最为简朴的。
主要就两道工序,其一是萎凋,其二是烘干。
并且,适合采制白茶的树种,本身就拥有着“白毫多”的基因,如果是长在高山上的白茶树,温度低,为了御寒,白毫为生得更加浓密厚实。
极简的工艺,让丰富的白毫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白茶,身上长着许多毛茸茸的白毫。
尤其是白毫银针,摸起来手感顺滑,就像小奶狗身上的毛发,顺顺的,滑滑的。
另外,还有一种名为“安吉白茶”的茶。
按照工艺上来划分,它属于绿茶,可因为在低温状态下采摘芽叶泛白,故冠以“白茶”之名。
大家要注意区分,安吉白茶与六大茶类中的白茶,不是一回事。
《3》
白茶身上最明显的颜色,是绿色。
不管是哪种绿,总之是绿色的。
依然要说回到工艺。
茶叶,顾名思义,就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叶子。
在这个阶段,它们就是嫩嫩的绿色,鲜活明亮。
而前面也提到了,白茶的工艺是萎凋+烘干,不炒不揉不杀青。
日光萎凋,是借助着温和的阳光,让茶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离开叶片,顺便带走一部分苦涩物质。
在此过程中,茶叶和阳光发生物质交换,还会生成新的有益物质。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和煦的春光下,春白茶体内积累了丰富的叶绿素。
到了日光萎凋时,茶农们也会时刻
况且,春天的日照时间短,毕竟不是夏日骄阳那般的烈日炎炎,很适合做茶。
因此,叶绿素并没有遭到破坏,成品的春白茶,远远望去是一片鲜嫩的绿,上面浮着白色的茶毫。
一青二白,清爽又养眼。
此外,白茶采摘的主季节,除了春季,还有秋季。
秋天和春天,不管是温度、光照强度还是日照时间,都是截然不同的。
刚刚采下来的秋白茶,也是绿色的。
但因为秋天日照强度大,光线较强,萎凋时,白茶内有一部分叶绿素会受热分解。
叶绿素减少,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物质显现。
因此,会发现秋白茶的叶片上,会带着几抹土黄色、砖红色等。
于是乎,就形成了秋白茶的外观特点——以绿色为主的五彩色。
越靠前采摘的秋白茶,五彩的色泽就越突显,反之,深秋时节采摘的白茶,则绿多黄少。
可无论如何,最显眼的,还是那抹挥之不去的绿色。
即便将来存为老白茶了,不论是春茶还是秋茶,也依旧保持着当年的色系。
绿白色的春白茶,三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绿色也不会消失。
同理,五彩色的秋白茶,多年之后,还是五彩色,且带着绿色。
《4》
第二个问题,白茶里为什么会有青草味?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刚制作好一两个月的新白茶身上。
关于青草味,相信以往喝绿茶、普洱茶的朋友,都很熟悉。
在它们身上,青味是个贬义词。
喝绿茶或者喝生普的时候,若出现青味,极有可能是杀青不到位所导致。
有杀青的茶叶,在高温之下,青味物质大量挥发。
但白茶的工艺与之截然相反,它不杀青。
所谓的“青草味”,归根结底,是茶叶中叶绿素所带来的气味,专属于植物荷尔蒙的味道。
有杀青的茶,因为制作要求,必须把这股味道给去除掉。
可不杀青的白茶,新茶中保留了清爽的青草味,恰好说明养分充足,是传统工艺的体现。
干净的、新鲜的、爽朗的青草味,闻起来很舒服。
想必大家无法接受白茶中的青草味,也是受到了刻板印象的影响。
才将带青味的茶,直接等同于工艺不好的茶。
当然,白茶里的这种味道,也不会一直存在着。
正常来说,会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青草气慢慢减弱,内敛,升华成另一种香气。
一股干燥的植物香气,宛若晒干的野草,闻起来更加成熟。
此时,我们将这种气息称之“鲜爽感”,闻起来洁净淡雅,颇具高级感。
在充满着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自然最贴近的时刻,便是当下了吧。
如果不喜欢这种口感,建议放3个月到半年以后,再打开喝。
不过,有些茶友因为不想错过白茶的每一个陈化阶段,选择直接喝。
那股极嫩、极新的味道,想必对他们来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5》
时常感叹,白茶的成名太晚了。
姗姗来迟,所以很多人拿它和其它茶类对比。
绿茶是绿的,白茶为什么不是白的?
绿茶工艺不到位,有青味,白茶是不是也是这样?
老黑茶的叶片是黑乎乎的,老白茶也是越老越黑吗?……
难怪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不过,现在还不算太晚。
至少在我们的努力下,已经扭转了许多人对白茶的错误看法。
在挑老白茶的时候,不会只盯着黑黢黢的茶饼;
在喝新白茶的时候,也不会把青味当成是杀青没到位的表现。
村姑陈的科普之路,任重道远,但乐在其中。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62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茶叶除湿气最好,什么茶叶除湿气
下一篇: 信阳毛尖野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