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云南勐海茶科所培训中心地址_勐海茶艺师培训

品茶 2023-12-07 04:35:18

云南勐海茶科所培训中心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茶区,地址为勐海县勐康乡南望村茶香路56号。该中心依托云南勐海茶科所的资源和实践经验,致力于茶叶种植、制作、销售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为提升全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云南勐海茶科所培训中心地址

勐海县云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08月05日,法定代表人:浦绍柳,注册资本:500.0元,地址位于勐海县勐海镇曼真村(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内)。

公司经营状况:
勐海县云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拥有1项知识产权,招投标项目1项。

建议重点

以上信息

二:云南勐海茶科所培训中心电话

帕莎属于布朗产区,因为是布朗和南糯产区之间的帕莎普洱生茶。帕莎茶的名头也算是比较大的,价格不算便宜,茶汤呈浅黄绿色,透亮。茶汤入口后香气不是很明显,挂杯香还好,但香气似乎不是很正常。茶味有些薄,没有布朗产区或南糯产区的那种厚重感,并且有明显的绿茶味。

三:勐海茶科所培训班

此时,在时木茶厂的国家级立体茶园建设标准化示范区里,山坡上一排排鳞次栉比的茶树旁,120余名来自各地的年轻涉茶人员,正在接受肖时英现场培训。

91岁的他已略显步履蹒跚,“省里叫我今天去领奖,但是你们来了,我年纪大了,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不多了。”

“田间地头就是我的领奖台。”肖时英说。

7月,肖时英突发疾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最疼爱的孙子,跟着他学茶叶技术的肖洒一直陪伴在侧。一个多月后,肖时英病情加重。

“爷爷不要睡,明天还要一起上茶山。”肖洒哽咽着在他耳畔呼唤,肖时英的心电图顿时有所波动,弥留之际的老人向家人们费力地摆了摆手……

时木茶厂的一处山坡上,有一片建厂时肖时英亲手种下的“云抗10号”和“雪芽100号”搭配种植的茶树,边上几棵樱花树郁郁葱葱。

“爷爷唯一的遗愿就是把他的骨灰撒在这里,让他回到茶山。”肖洒说。

育出一个产业良种极其不易,他一生就贡献了六个

“我深爱着这片孕育了马帮文化、生长着大叶种茶树的土地,云南已经是我的故乡,是我的心灵家园,并竭尽毕生精力研究、开发云南大叶种茶树。”肖时英生前说。

2021年,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增至1071.1亿元,涉茶人口已近千万人,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9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最前列。

“目前云南每三亩茶地里,就有一亩是肖时英带领团队选育研发的品种。”普洱市茶科所所长罗亚昆说。

“良种选育、栽培管理、采摘规范、制茶工艺,茶产业四个关键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和科技,而良种选育则是产业之基、产品之源。”普洱茶树良种场原总经理罗朝光说。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和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起源地。云南南部山区各族人民很早便开始从事茶叶种植加工,是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

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云南茶农仍使用茶籽繁殖实生苗实现扩种。“种子是自然杂交的产物,雌雄蕊的‘双亲’遗传过程中,变异出不同的茶树形态特征和茶叶品质特点,茶林中品种良莠混杂,品质高低各异,产量参差不齐,难以大面积推广。”肖时英的学生、普洱市茶咖中心生产科长杨显鸿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云南省致力抓茶叶发展,复垦老茶园,大力发展新茶园。

如何提高单产和品质?如何规模化和品质化发展现代茶产业?“这就是肖时英这一辈茶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杨显鸿说。

在勐海茶科所,肖时英和团队选定了国际上主要产茶国刚开始推行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为技术思路。即通过收集大量的原始茶种,优中选优育出种源母树,通过枝条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方法,把单株母树变成一定数量的母本源,再从中选出产量、品质、抗性最优的单株,使之成为可以无限繁殖推广的“一株传”无性系新品种良种。

“只有标准化、才有产业化。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漫长。”罗朝光说,一个新品种从选育到认定需要8至12年,甚至20年以上的时间。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院讲师丁其欢介绍,一棵小苗长到能采茶需三到五年时间,采摘两三年之后才能确定产量,采摘的鲜叶还要进行适制鉴定品质,之后还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试种,才能确认茶树对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的抵抗能力等,一旦失败就要推倒重来。

1954年,肖时英和团队开始从南糯山自然群体中单株选出南糯大叶“54-20号”抗寒后代,直至1987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云抗10号”。

同时,他试验成功的“以苗育苗”扦插新方法,使大叶茶扦插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于1957年首次发表了这一技术资料,在省内外新建茶园中得以广泛应用,解决了新品种的高效“无限复制”问题。

得益于这两项关键技术突破,加之“小苗移栽”“弯枝修剪”等创新性种植技术。1978年,云南省茶园面积从1949年前的25万亩迅速发展到149.4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三位。

罗亚昆介绍,1984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茶叶专家黄国光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建立云南大叶种茶树良种场。普洱市茶科所前身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得以建立。

1986年,肖时英夫妇以专家身份调入普洱市茶科所,当时的“云抗10号”已经有了不小的种植面积,初步解决了单产问题。“为打造云南名优茶选育一款更高品质的良种,‘雪芽100号’应运而生。”罗亚昆说。

“芽头银白,芽叶肥壮,白毫显露,香气高,滋味醇。就叫它‘雪芽’吧。”罗朝光回忆,经10余年选育,在项目母本源里的100多个样本中,第100号植株表现出最佳性状,肖时英专门为“100号”良种命名。随后,“雪芽”、“矮丰”、“云梅”、“云瑰”和“短节白毫”五个新品种被审定为省级良种。

这些优良的无性系良种在云南茶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茶农董祖祥的有机茶叶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有机认证,其中出口欧洲的茶叶每公斤最高卖到2000多欧元。

“祖祥有机茶园有2500亩,主要种植‘云抗10号’、‘雪芽100号’等4个品种。”董祖祥说,“这些良种不仅耐寒耐旱、产量比其他茶种高出10%,并且茶叶苦味淡、口感香甜,市场接受度很高。”

从2004年起,云南省新种茶园面积平均每年以10万亩以上速度递增,至2021年,“云抗10号”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达220多万亩,“雪芽100号”超过30万亩。肖时英团队的研究成果成为云南省第一大茶叶当家品种。

“古树茶是产品,良种茶是产业,对农民而言,良种就是增产,增产就是增收。”罗朝光感叹,“一个农业科技工

每一天,他都在和茶树对话

8月24日下午,时木茶厂刚经历了一场细雨,在一棵20余米高的樟树下,两行组合栽培的茶树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淡淡的樟脑香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清凉沁脾。

1993年退休后,茶厂就成了肖时英新的试验田,这里还有许多他未完成的探索和心愿。

杨显鸿介绍,长期以来,在开垦茶园时,不注重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见山就开,见树就砍,物种单一,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建设,使茶园自然生态调控功能被破坏,茶叶自然品质有待提升。

“肖老师在茶厂重点开展了立体生态茶园探索,建厂至今在茶地里配种了樟树、灯台树、梨树、杏树、火焰树、山楂树等31个树种,探索茶园林网化,既改善环境条件,还可为茶树防御自然灾害,防止水土流失。”杨显鸿说,“茶园里再散养土鸡,既防治了茶树虫害,又增加了收入。”

肖洒说,爷爷认为,单一无性系茶树良种大面积栽种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差,实施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组合种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思路。

“爷爷在同一梯级平台上,将早、中、晚生种搭配种植,比如‘雪芽100’+‘云梅’、‘云抗10号’+‘云瑰’、‘景谷大白茶’+‘木兰1号’等19种组合栽培,此外还有大叶种茶+小叶种茶、乔木型+灌木型等模式的探索,这实质上是一个试验厂。”肖洒介绍。

根据肖时英的“大行距双行单株”设计,在茶树修剪时由传统的平面树形修剪改变为立体修剪,使茶树顶面和斜面形成“厂”字结构,扩大了采摘面、提高了产量。“根据测算,立体修剪的树形按一芽一叶标准采摘,产量可增加101%。”肖洒说。

“85岁以前,爷爷还会往野外的山上跑,心脏不好以后,就到市里的资源圃去寻找茶资源,茶厂试验田里还有爷爷培育的22个品系正在观察。”肖洒说。

“他几乎天天都在茶厂里,每一天,他都在和茶树对话。”从1986年开始就跟随肖时英的许春说。

“他心中还有很多疑问,要在茶厂里获得求证。”杨显鸿说。

“总有一天,无性系选种会登上‘良种化舞台’,展演出一幕幕‘名山、名种、名茶’的连台好戏。”肖时英曾坚定地表示。

年轻的茶人,没有让他失望。2021年云南省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茶叶成为边疆群众的“致富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660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