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被纳入UNESC 图源:新华社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新华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张琴
一审:张琴
二审:唐书凤
三审:徐睿琪
每天一个茶叶小知识
径山茶
茶由饮而艺而道|日本茶道的起源
径山茶基本信息
别名:径山毛峰茶。
分类:绿茶。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外形:细嫩有毫。
色泽:翠绿。
汤色:嫩绿莹亮。
香气:馥郁。
滋味:鲜嫩鲜甜。
径山茶文化
唐天宝年间,行僧法钦在径山建寺,井亲手种下几棵茶树,第二年茶树便蔓延至整片山野。径山茶是浙江历史最为悠久的茶之一。
径山茶与山齐名,源于自然、崇尚自然,讲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独特品质和风味。叶清臣、吴自牧、欧阳修、田汝成等名人对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径山寺与径山茶在唐代闻名以后,由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奉为“茶圣”的陆羽(733年-804年)慕名而至。陆羽一度隐居双溪将军山麓,并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写成了传世名著--《茶经》,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于一味。
说说径山茶宴(1)
径山茶宴,诞生于余杭区径山镇径山万寿禅寺,始于唐,盛于宋,一直流传。
唐代,万寿禅寺对于饮茶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仪式,既是“由僧人、施主、香客共同参加的茶宴”,又是“品赏鉴评茶叶质量的斗茶活动”。
宋代,径山茶宴随佛教东传至日本,尔后逐渐发展为日本茶道,径山茶宴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茶界的有识之士试图恢复,举办了多次仿效径山茶宴的仪式。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为重要组成部分。
说说径山茶宴(2)
按照万寿禅寺里传统,每当贵客光临,住持就在明月堂举办茶宴招待客人。
径山茶宴堂设古雅,程式规范,主躬客庄。礼仪备至。依时如法,和洽圆融,蕴涌丰富。体现了禅院清规和礼仪、茶艺的完美结合,具有品格高古、清雅绝伦的独特风格,堪称中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茶宴礼仪:
壹.张茶榜。
贰.击茶鼓。
叁.恭请入堂。
肆.上香礼佛。
伍.煎茶点汤。
陆.行盏分茶。
柒.说偈吃茶。
捌.谢茶退堂。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僧人多次到径山参学,开展文化交流。据史料记载,“径山茶宴”是南宋时期从径山传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赴径山拜师的日僧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回国,“径山茶宴”也随之传入日本,他还将从径山带去的茶籽进行播种,又仿径山茶制作方法生产了日本的碾茶”。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入宋到径山求法的日本高僧南浦昭明(1235-1380年)返乡,把在径山期间学到的种茶、制茶技术和茶宴礼仪在日本广为传播。径山茶从起初来客招待、品茶论佛,发展到宋代的“径山茶宴”。继而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2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过足瘾你不知道的世界杯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