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清顾炎武《日知录》)这就是说,原本当做药用或菜食的茶,大约到了秦以后才当做饮料。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在这漫长的800多年间,茶的饮用采取混煮羹饮的方法。三国后魏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到三国时期已制成紧压的饼茶,如采摘较粗老的叶子,再添加米汤黏合成形。煮茶有了一定的规范,先把饼茶在火上炙烤至呈红色,捣成茶末,然后放入瓷器中,倒入煮沸的水,再与葱、姜、橘皮等拌和后饮用。这种混煮成羹的茶饮料在西晋的文献中又被称为“茶粥”。
傅咸(239—294年)在《司隶教》中记述蜀妪卖茶粥的“南市”是在河南洛阳。由此可见,饮用混煮成羹的“茶粥”的风俗,晋时已从巴蜀一带扩展至中原地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6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
下一篇: 神农遇茶而解百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