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东床快婿 (dōng chuáng kuài xù)
简拼 : dckx
近义词 : 东床坦腹、乘龙快婿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出处 : 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成语用法 : 作宾语;指女婿
例子 : 他就是我的东床快婿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东床快婿”原本是指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东床快婿”亦可称“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皆指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东床快婿”故事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璿,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无不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唯盼中选。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
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这个故事发生在晋代,《晋书》上这样写着,晋代有两个世家大族,一个是谢家,一个是王家,就是王导和谢安。王谢家族就是刘禹锡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提到的两大家族。王家在东晋时代非常有名,而且他的子弟都非常出色,他的领头人是叫王导,是一个高官。
当时朝廷上有一个太尉叫郗鉴,他希望给自己的女儿招一名乘龙快婿。他听说王家的子弟都非常优秀,所以他派了一个门生去找王导讲明此意。王导同意了,并邀请他到东厢房去看,王家的子弟,包括儿子、侄子等都在那。门生逐个观察以后,就回去向太师禀报。
他说,王家的子弟看上去个个是青年才俊,藏龙卧虎,但是他们一听,我们是要来招女婿以后,态度就显得非常矜持,不自然。但是唯有在东厢房的东床上面有一个青年人,他躺着,袒腹而食,就是露着肚子在吃东西,独若不闻,根本不把这个消息当成一回事。太尉一听到这里,马上脱口而出,可以了,此人真是佳婿。
第二天,他再去派人去打听这个青年人是何许人也,原来此人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人称他的书法是古今之冠,描绘他的书法是飘如浮云,矫如惊龙。这个故事说明一点,一个人主要是在于内在的才华,而不在于外表。
人物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
“东床快婿”亦可称 “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东晋太尉郗鉴要为自己女儿找女婿,就派一位门客到时任丞相的王导家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本典出自《世说新语》。
?东床快婿?这个词,你一定听说过,不管是文学作品当中的引用,还是影视剧里的一带而过,它的出镜率着实不低。但是,听说过并不代表理解,东床快婿的背后是一段历史典故,讲的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臣郗鉴为自己的女儿挑选女婿的故事。那么,他挑中的女婿是谁,又是如何挑选的,为什么会选中这个人呢?
郗鉴挑中的女婿,我们先放一放,先来看看郗鉴这个人。他是东汉时期的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字道徽,但是年少时期家里很穷,不过这并不能阻止他博览群书,下地干活的时候也挡不住他对于学习的热情,典型的?学习使他快乐?的学霸案例。他不仅是东晋时期的重臣,更是一位书法家,现在还存有《灾祸帖》。爱写字的人应该都喜欢写文吧,郗鉴曾经也有十卷文集,只不过现在已经失散,《全晋文》中还收录有他的一些作品。
然后,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人,这个同样不是主角,但是与主角很有关系。王导,不仅身为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历时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三朝,也可谓是三朝元老了,不仅在官场上,书法界同样有他的名声,其中行草最厉害。他学习钟繇、卫瓘,但是并不局限于他们,而是能够自成一派,现在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接下来,就是东床快婿本婿了。王羲之,作为到现在为止依然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全身笼罩着?书圣?的光环,王羲之的成就可谓是相当之高了。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书圣,在于他广学,但同样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自成一派,有点像是某位大侠学习过很多门派的绝世武功,最后自己创立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新派出来。
王羲之的作品哪里还需要多说,《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就算没看过原文,周董的《兰亭序》总是听过的吧。不过,大书法家自然不会只有一件作品,这只是代表作,王羲之还有《长风帖》《初月帖》《上虞帖》等草书作品,《快雪时晴帖》《平安帖》《寒切帖》等行书作品,以及《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等楷书作品,相当丰富。
王导和王羲之,同样都是出身于东晋第一望族王家,而王导,正是王羲之的伯父。关系和人物捋得差不多了,来看看具体的历史典故。
父母总是会为儿女的婚事操心,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相亲见过的吧,父母为儿女相亲见过的吧,虽然说现在自由恋爱是主旋律,但是在古代,父母之命才是最正经的。郗鉴有个女儿,名为郗璿(音悬),做父亲的自然要为女儿的婚事操心了。听闻琅琊王氏家里的公子们个顶个的英俊,于是就派了一个门生给王导递信,说明情况,想要在王家选一个女婿。
王导就让那个门生去家中的东厢房挑选。王家的公子们听说有人来要选婿,自然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就跟现在相亲差不多的吧,除非是被逼无奈,不然怎么着也会好好打扮一下。公子们自然也是如此,换身衣服精心装饰一下,以便在别人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的确,门生看着感觉都很不错。
不得不说,这阵势有点像挑菜,或者选秀。只是,大家都是这样梳妆打扮过的,如果有一个?异类?冒出来,肯定会有不同的效果。果然,真的出现了一个异类。这个人躺在榻上,不仅没有好好穿衣服,甚至是露出肚皮就那样躺着,理都不理会,好像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情一样。门生的心里可能有些不舒服了,但是最终做主的又不是自己,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回到家里,向郗鉴报告了今天所见所感,也没有忘记那个?没礼貌?的露肚汉子,谁知道郗鉴一听顿时两眼放光,乐呵呵地说,就是这个了。门生可能真的会吓掉下巴,不理解郗鉴的脑回路,只是自己没资格管太多,照办就是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个?无礼之人?,正是王羲之。
郗璿就这样嫁给了王羲之。不得不说,郗鉴看人的功力真的是相当厉害,普通人可能都会在那些公子里面挑选了,他却选中了一个看起来最不合适的人。不过虽然典故是这样记录的,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郗鉴这样做有什么道里没有。
第一,看中的是王羲之和王导的关系,但是因为王家子孙不少,这一条,应该作为郗鉴还没见过王羲之的时候的初衷,他只是希望在王家找一个女婿,说白了,也就是政治联姻。第二点,王羲之表露出来的是真性情,而且的确有真才实学,晋朝时期清谈盛行,但是王羲之不走那条路,这一点郗鉴非常欣赏。
郗鉴会选中王羲之,也许只是偶然,但是看中了之后,确认过眼神,就明白这就是自己期盼的女婿,自己的女儿应该有这样的丈夫。不管是政治联姻也好,还是赞赏他的才学,王羲之都是他最满意的女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451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倒枕捶床
下一篇: 东床坦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