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简拼 : lbmm
近义词 : 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反义词 : 高枕无忧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例子 : 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词目
厉兵秣马
发音
lì bīng mò mǎ
释义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引用
《水浒传》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山士奇到壶关,知盖州失守,料宋兵必来取关,日月厉兵秣马 ,准备迎敌。忽报宋兵已到关南五里外扎营,士奇整点马军一...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咺公馆对狱 ...,诸卿计将安出?”先轸进曰:“征会讨贰,伯主之职。臣请厉兵秣马 ,以待君命。”狐偃曰:“不然。伯主所以行乎诸侯者...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二月上旬,使人往客馆窥觇杞子、逢孙、杨孙所为,则已收束车乘,厉兵秣马 ,整顿器械,人人装束,个个抖擞,只等秦兵到来,这里准备... 《后汉演义》第十四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 ...尝称庞萌为社稷臣,卿等能勿笑我妄言否?老贼罪当族诛,愿卿等各厉兵秣马 ,会集睢阳,待我亲往督战。”这玺书颁发出去,随即启跸亲... 《两晋演义》第七十四回 智姚苌旋师惊噩梦 勇翟瑥斩将扫孱宗 ...李氏为继后,连日庆宴,闻得姚苌有病,不禁大喜,便欲乘机往攻,厉兵秣马 ,特向苻坚神主前祷告道:曾孙登自受任执戈,几...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三十七 ...台左丞,并知膳部郎中事。复奉敕为华州团割使,仍授骑官军副。公厉兵秣马 ,明赏慎罚。(阙十四字)公(阙十四字)薛举破刘闼擒(阙... 《元史演义》第十回 纳忽山孱主亡身 斡难河雄酋称帝 ...有一人进谏道:“帖木真新灭汪罕,声势很盛,目下非可力敌,只宜厉兵秣马 ,静待时衅,万万不可妄动呢!”太阳汗瞧着,乃是部下的头... 《元史演义》第五十八回 扫强虏志决身歼 弑故主行凶逞暴 ...帖木儿为河南平章兼知行枢密院事。察罕帖木儿再修车船,缮甲兵,厉兵秣马 ,谋复山东。忽由冀宁递到急报,大同镇将孛罗帖木儿,自石... 《雍正皇帝》一百一十七回 重结辫引娣痛别离 疗圣疾金殿祈雨来 ...‘一穗传’双季稻,也比平常年景多收了两成。他如今是兵精粮足,厉兵秣马 ,单等朕一声令下,就要挥师西进了。朕听到这样的好消息,... 《清史演义》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马关订约 市恩索谢虎视争雄 ...扰得景嵩手足无措,仓猝内渡。台北既失,台南系总兵刘永福驻扎,厉兵秣马 ,亦思与日本一战。终因寡不敌众,弃台奔还。台湾版图,遂... 《清史演义》第九十二回 居大内闻耗哭遗臣 处局外严旨守中立 ...南,系满洲铁路的中心点,寿山非但不允,反出兵去攻哈尔滨,一面厉兵秣马 ,反由受珲城侵入俄境。自讨苦吃。俄人正苦无隙可乘,得了... 《康熙大帝》五十四 巧运筹生死两遗诏 防叛逆临终万言书 ...丰台驻军统领成文运,是老八的心腹。他统领着三万精兵,而且已经厉兵秣马 ,整装待发。只要这里一个消息传过去,就能顷刻而至,把畅... 《民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四回 疑案重重督军自戕 积金累累巡阅殃民 ...促,只得带了部下几营人马,前往接事。到了西安,树藩果不受命,厉兵秣马 ,出城迎敌。树藩在陕数年,势力深固,加之众寡不侔,劳逸... 《民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六回 瘸围公府陈逆干纪 避军舰总理蒙尘 ...又派许崇智、梁鸿楷两军,同时出发,攻击赣南。许、梁奉令,当即厉兵秣马 ,纷纷出动,赣南的守备很弱,如何当得北伐军的精锐,一见...
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意思是把兵器磨快,把战马喂饱,形容做好战备,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厉兵秣马,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成语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的大夫烛之武在危急之中,只身一人冒死来到秦营,劝秦国国君不要上晋国的当,因为郑国灭亡了,也就削弱了秦国的势力。
秦国国君觉得有理,便下令撤军回国,又派三员将领杞子、逢孙、杨孙带领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守城。秦军撤退后,晋国大夫子犯要攻打秦军,被晋文公阻止了。于是晋军也跟着收兵回国。这样,杞子等三位将领就留在了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暗中送给秦国国君一封密信,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请秦军速来偷袭郑国国都,他们积极做好内应。
秦国国君非常高兴,不顾老臣蹇叔的反对,当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领率领大军去偷袭。蹇叔的儿子也在这支远征军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还说“你们一定会在肴这个地方遭到晋军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骨。”秦穆公知道后,大骂蹇叔该死。
秦国离郑国有千里之遥,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周天子的京城洛阳,长途行军,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境内。这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赶着一群牛到洛阳去做生意,在滑国遇上了东进的秦军,立刻明白秦军是要去偷袭自己的祖国。
他急中生智,假扮郑国的使者迎向秦军,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对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远道而来,十分辛苦,特命我前来迎接,搞劳贵军。”孟明视以为郑国早有防备,只好停止进军。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火速向郑国报信。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紧急情报,立即下令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派人去北门察看秦国驻军的活动。这时杞子等人已经带领部下作好了作战的准备,他们磨好了武器,喂饱了马匹,正准备动手。
郑穆公立刻派大夫皇武子去见杞子,对他说:“我们很抱歉,没有好好款待你们,现在你们的孟明视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阴谋败露,就分别仓皇地逃往齐国、宋国。郑穆公作好迎战准备,严阵以待。
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偷袭郑国的计划不能成功,只好把小小的滑国抢掠一空,下令班师回国。还师途中,他们经过险地肴,果然,晋军早已在那里埋伏多时,秦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溃不成军,孟明视等三名将领全部被晋军活捉。
厉兵秣马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郑穆公派人查看客馆里的情况,就看到杞子的人马已经正在捆扎东西、磨砺兵器、喂饱战马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严阵以待
拼音: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厉兵秣马的解释如下:
厉兵秣马的意思:指喂饱战马,磨快兵器,做好战斗准备。
一、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见“秣马厉兵”。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二、厉[lì]的中文释义如下:
1、严格。
2、严肃;猛烈。
3、古又同“砺”。
4、古又同“疠”。
5、古又同“励”。
6、古又同“癞(lài)”。
三、兵[bīng]的中文释义如下:
1、战士;军队。
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
3、武器。
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
四、秣[mò]的中文释义如下:
1、牲口的饲料。
2、喂牲口。
五、马[mǎ]的中文释义如下:
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
2、大。
3、姓。
六、厉兵秣马的造句如下:
1、其时,刘备正励兵秣马,准备进攻中原,得知情报,忙请诸葛亮商议对策。
2、然陆族励兵秣马未解族长之争,反生四邻之疑,于是乎,一域之内,人心惶惶,怨声载道,舞刀弄枪竟蔚然成风。
3、刘彻励精图治,励兵秣马,终派大将霍去病统军西征,尽创休屠,在休屠城以南之地,修建姑臧城,囤积重兵,成为军事重镇。
4、王兴于室,励兵秣马;风卷狂沙,兵临城下;与子携行,修我兵甲,气贯长虹,金戈铁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880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徘徊不前
下一篇: 厉兵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