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包藏祸心 (bāo cáng huò xīn)
简拼 : bchx
近义词 : 佛口蛇心、居心叵测
反义词 : 菩萨心肠、胸怀坦荡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动宾式
成语解释 :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出处 :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成语用法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
例子 : 初与我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赀,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明刘基《郁离子子侨包藏祸心》:
君子谓西郭子侨非人也。已则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祸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
初与我为客侣,不意~,隐我血赀,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
作谓语、宾语;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
意思是:国君不保密,则失去臣自。臣自不保密,则失去身命,机密的事情不保密,则造成灾害。
原文:“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出处:《周易》节卦关于“初九”的爻辞:
释义:孔子说:“之所以总有‘乱’发生,其乱之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国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子,臣子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谋划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处事说话谨守慎密,不乱出去,也就不会乱说话。
扩展资料
《易经》“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原文:“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原意指“包容蒙昧,自然会带来好运;迎娶媳妇这件事是好兆头;儿子可以承担家业了”。
释义:实际上这句话是想说明“每个人都是从懵懂到成熟,对别人的过错不要过于追究,正如孔子一以贯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73864之的道正是‘宽恕’二字。很多时候,宽恕别人,也是在救赎自己。自古婆媳都是天敌,但如果作为长辈的婆婆能有一颗宽恕之心,那么赢娶媳妇后,两个人可以一起持家有道。
没有了后顾之忧,男人们才能把专注力投入到事业中,从而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从此可见,这些为人处事、家庭相处的道理古人早已经告诉我们了,只是今人没有去学习,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问题的产生。
—系辞
曹操的手段是明了名的狠,挟持汉献帝也完全不带眨眼的。更可怕的是,曹操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当做政治的筹码,以此做要挟。这次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包藏祸心就跟曹操有关,包藏祸心并不算一个热门成语,而且意思也比较好理解,看字意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这次就专门为大家讲讲包藏祸心的由来和背后的典故,曹操又用了一招杀人诛心,重振自己的威严,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后汉书伏皇后纪》,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主人公是伏皇后与曹操。原文如下:
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假为策曰:“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包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鸣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伏皇后从此对曹操心怀恐惧。于是,她悄悄写信给父亲伏完,讲述曹操残暴逼迫的凶相,要父亲秘密策划铲除曹操这个奸贼。不过,伏完却不敢行动。到了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这件事情被泄露出来。
曹操大怒,逼着汉献帝废掉伏皇后,并伪造策书说:“皇后伏寿,由卑贱之身入宫至得到皇后的尊位,已经有二十四年时间。她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嫉贤妒能,心中怀着害人的恶念,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现在派御史大夫郗虑持节传达诏书,命令伏寿上交皇后印绶,离开中宫,迁到别的宫中。呜呼,悲伤啊!这是伏寿自取其祸,没有治她的罪,已经够宽容的了!”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故事,便是曹操伪造策书中的“包藏祸心”,意为心中怀着害人的恶意。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介绍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借故杀害了汉献帝刘协的嫔妃董贵人,引发皇后伏完的恐惧。于是,她写信给父亲伏寿,希望父亲能够秘密积蓄力量除掉曹操。不过,伏完不但未能采取行动,反而在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病逝。伏寿的希望也从此化为泡影。
又过了五年,伏寿当年与父亲伏完的信被曹操发现,曹操借此机会逼迫汉献帝废掉皇后伏寿,伏寿也因此被打入冷宫。据《后汉书?伏皇后纪》载,没过多久,伏寿就被幽闭而死。
这里附带说一下,尽管伏皇后被杀的经过在《后汉书》中记载甚详,但却在后来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研究者认为,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一封信,伏完也不可能冒险将其留在身边长达九年之久,其家人更不可能在之后的五年时间内不做处理。
因此,极有可能是曹操捏造罪名将伏皇后害死。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因为就在伏寿被害的前一年,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送入宫中封为汉献帝的夫人。由此推测,伏寿的被害是因为曹操为进一步加强对汉献帝的控制、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而采取的行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1002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包办代替
下一篇: 包举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