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摩顶放踵 (mó dǐng fàng zhǒng)
简拼 : mdfz
近义词 : 摩顶至踵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处 :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例子 : 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章炳麟《变法箴言》)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成语原文】:摩顶至足
【标准发音】:mó dǐng zhì zú
【繁体写法】:摩顶至足
【摩顶至足是什么意思】:犹摩顶放踵。
【摩顶至足成语接龙】:简练揣摩 → 摩顶至足 → 足上首下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不辞劳苦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摩 ① mó 摩擦、摩挲(用手抚摸);② mā 摩挲(sa)轻按着并移动。
【出处说明】: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对应近义词】:摩顶至踵
【摩顶至足的造句示例】:
《旧唐书·薛登传》:“上启陈诗,唯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
1. 文言文螺蚌相语 [原文]
中渚,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亦足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玑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子内何?摩顶放踵,委曲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译文]----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在水中的一片陆地上,有一个田螺和一个河蚌相遇了。河蚌对田螺说:“你的身形,像秀美的山峦,像孤飞的云彩,纵使你地位低下,也足以让人景仰你的品德。”田螺说:“你说的对,但是珠玑一般的宝贝,为什么老天不给我,反而给了你呢?”河蚌说:“老天授予内心美好的人,而不授予外型好看的人。打开我的嘴,就能看到我的心。你虽然形体美丽,你内在又怎么样呢?从头到脚,只是弯弯曲曲罢了。”田螺十分惭愧,掩面跑到水里。
2. 螺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注释】
1、方——刚刚。
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3、曝——晒。
4、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5、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6、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9、即——就,那就。
10、谓——对……说。
11、舍——放弃。
12、相舍——互相放弃。
13、并——一起,一齐,一同。
14、禽——同“擒”,捕捉,抓住。
15、且——将要。
16、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7、禽——通“擒”,捕捉。
18、恐——担心。
19、为——替,给。
【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 ***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3. 1、螺蚌相语的译文 2、结合你的阅读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螺和蚌有什 1. 水中的小州上,螺和蚌在岛间相遇了.蚌对螺说:”你的形体,象鸾鸟一样秀美,象云一样孤高,即使卑微而朴实,也足应该敬仰慕上天的恩德.”螺说:”可是,为什么上天把珍珠授于你而不授给我呢?”蚌说:”上关授予内在的的东西而不授予外表,开启我的口,就可以看到我的心.你外表虽然美丽,里面到底什么样,从头到尾,只有弯弯曲曲而已.”螺听了很惭愧,掩面进入水中去了.
2. 蚌:内心美好打开嘴,就能看到心。而螺:虽然形体美丽,而内在从头到脚,只是弯弯曲曲。
3. 螺只有一只壳,蚌是有两只壳的,蚌的两个半壳和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要懂得合作,懂得谦虚。
4. 螺蚌相语翻译,重点字翻译 螺蚌相语中渚,有螺蚌相遇岛间。
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2]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3],亦足仰德[4]”。螺曰:“然,云何[5]珠玑之宝[6],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
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7],委曲[8]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注释][2]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3]卑朴:谦卑朴拙。
[4]仰德:德行令人敬仰。[5]云何:为什么,为何。
[6]珠玑之宝:珍珠宝贝。[7]摩顶放踵:从头到脚。
[8]委曲:这里用于形容螺的形状。
5. 螺蚌相语翻译,重点字翻译 螺蚌相语中渚,有螺蚌相遇岛间。
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2]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3],亦足仰德[4]”。螺曰:“然,云何[5]珠玑之宝[6],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
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7],委曲[8]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注释][2]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3]卑朴:谦卑朴拙。
[4]仰德:德行令人敬仰。[5]云何:为什么,为何。
[6]珠玑之宝:珍珠宝贝。[7]摩顶放踵:从头到脚。
[8]委曲:这里用于形容螺的形状。
6. 螺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战国策》) 【注释】1、方——刚刚。
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3、曝——晒。 4、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5、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6、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9、即——就,那就。 10、谓——对……说。
11、舍——放弃。 12、相舍——互相放弃。
13、并——一起,一齐,一同。 14、禽——同“擒”,捕捉,抓住。
15、且——将要。 16、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7、禽——通“擒”,捕捉。 18、恐——担心。
19、为——替,给。【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 ***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振旗鼓、卷土重来、重起炉灶、死灰复燃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二、重振旗鼓
[
chóng
zhèn
qí
gǔ
]
【解释】: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出自】:邹韬奋《经历》五九:我深信我们在这样挣扎苦斗中所获得的极可宝贵的经验,对于将来重振旗鼓的《生活日报》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三、卷土重来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一: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卷土重来。
四、重起炉灶
[
chóng
qǐ
lú
zào
]
【解释】:指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出自】: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五、死灰复燃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释】: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自】:闻一多《什么是儒家》:儒家的理论,非等到董仲舒不能死灰复燃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1195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梗顽不化
下一篇: 摩顶至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