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望秋先陨 (wàng qiū xiān yǔn)
简拼 : wqxy
近义词 : 望秋先零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处 : 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成语】:
望秋先零
【拼音】:
wàng ?qiū ?xiān ?líng
【简拼】:
wqxl
【解释】: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示例】:
孱躯衰备,~,月来眠食起居,尚与南中无甚歧异。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张安保来函》
【近义词】:
未老先衰、望秋先陨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未老先衰
1. “并”在古文中的意思 基本字义
1. 合在一起:~拢。合~。兼~。
2.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side by side]
并,并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并。——《说文》
并行。——《仪礼·乡射礼》
并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并乎尧舜。——《荀子·儒效》
并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夹(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并封(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并心(同心)
4.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amalgamate;bine]
并力西向。——苏洵《六国论》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并一而不二。——《荀子·儒效》
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汉书·艺文志》
今野兽并角。——《汉书·终军传》
5. 又如:兼并(容纳合并);并叠(收拢;拼凑);并坐(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6. 兼并;并吞 [annex]
秦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魏并 中山。——《战国策·中山策》
7. 又如: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杀);并卷(兼并席卷)
8. 具备 [have]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9. 通“屏”,“摒”。排除 [get rid of]
至贵,爵国并焉。——《庄子·天运》
10. 相同 [be identical;same]
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嵇康《卜疑集》
〈副〉
1. 全,全都 [pletely;entirely]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并然(完全);据我了解,事情并不是这样
3. 一起;一齐;同时 [at the same time;altogether]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4. 又如:并举;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连>
1. 并且,连 [further more;besides]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
3. 和,以及 [and]
2. 翻译下面文言文阙党⑴童子将命 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达信息。
有人问孔子道:“这小孩是肯求上进的人吗?孔子道:“我看见他[大模大样地]坐在位上,又看见他同长辈并肩而行。这不是个肯求上进的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⑴阙党——顾炎武的《日知録》说:“《史记·鲁世家》‘炀公筑茅阙门’,盖阙门之下,其里卽名阙里,夫子之宅在焉。亦谓之阙党。”
案顾氏此说很对(阎若璩《四书释地》的驳论不对),《荀子·儒效篇》也有孔子“居于阙党”的记载,可见阙党为孔子所居之地名。⑵居于位——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
则“居于位”是不合当日礼节的。⑶与先生并行——《礼记·曲礼》上篇说:“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肩随”就是与之并行而稍后),而童子的年龄相差甚远,依当日礼节,不能和成人并行。
3. 卢从愿文言文翻译 译文;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著名家族.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卢怀慎在儿童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 *** !”到他长大,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中宗去上阳宫谒见武后,武后诏命中宗十天一朝见.卢怀慎劝谏说:“往昔汉高祖受命为帝时,五天一次去栎阳宫朝见太公,因为从布衣登上皇位,拥有天下,将尊贵归于父亲,所以这么做.现今陛下遵守成法、继承皇统,怎么可以效法呢?何况应天门离提象门才二里多,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能并行,从这里屡出,万一有愚人进犯车驾,虽将他问罪也来不及了.愚臣认为应将太后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这样可以免去出入的烦难.”中宗不听. 升迁右御史台中丞.上章疏陈述当时政治,说: 臣听说“善人治理国政持续到一百年,可以克服残暴免除杀戳.”孔子说:“假若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仅差不多了,三年便会很有成绩.”所以《尚书》说:“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就决定提拔表彰或罢免惩罚.”昔日子产为郑国宰相,变更法令,颁布刑书,第一年众人怨怒,想杀他,三年后众人感德而歌颂他.子产是贤人,他治理国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绩,何况平常的人呢?最近州刺史、长史司马、京畿都畿县令或者一二年,或者三五个月就迁官,而不论政绩.这样就使没有迁官的人倾耳而听,踮足盼望,争相冒进,没有廉耻,还哪有闲暇为陛下宣布风化、抚恤民众呢?礼义不能施行,户口更加流散,仓库越益匾乏,百姓日见凋弊,都因为这个缘故.民众知道官吏任职不长,便不听从他的教导;官吏知道迁官日期不远,也就不竭尽他的气力.地处爵位而偷安,用来养成资历声望,虽然圣明君主有勤劳治理天下的志向,然而侥幸的道路已经开启,上下之间互相欺骗,怎么能尽力作到至公呢?这是国家的疾病.贾谊所说的脚掌反转不能行,是小小的毛病,这个病不治好,虽有名医和、名医缓也将不能治.汉宣帝考核名实,大兴治理,致使风俗向化.黄霸是优良的太守,宣帝对他加官秩赐黄金,就地表彰他的政绩,但终于不肯将他迁官.所以古时担任官吏的,以至能延长到子孙.臣请求都督、刺史、长史司马、畿县县令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如果治理的特别优异,或者可以加赐车马裘服俸禄官秩,派使节慰问,下诏书劝勉,须等到有公缺,才提拔上来以鼓励治理有才能者.对那些不称职或贪婪暴虐的人,则免官放归乡里,以表明赏罚的信义. 昔日“唐尧、虞舜稽考古事,建立官职,只有百名官员”.“夏朝、商朝官吏加倍,还能够任用才能之士”.这是说减省官吏.因此说:“官员不必完备,只在他的才能”.“不要荒废百官职务,上天设立的官职,由人来代行.”这里讲的是选择人才.现在京师各官司员外官,多出数十倍,是近代以来没有过的事.若说官员不必完备,这就是多余;若说人能代行天职,这些人却大多不掌事务,然而俸禄的支出,一年达亿万之巨,白白空竭了府库的储藏,这难道是求得治理的本意吗?现在民力极其凋弊,在黄河渭水扩大漕运,也不足以供给京师,公室私家损耗无数,边境尚不平静.如果水旱成了灾害,租税收入减少,边境出现敌情警报,赈救的谷物储量不足一年,陛下将用什么来解决危难呢?“不要轻易使用民力,这会使人危难;不要安于其位,因为这很危险”.这是说要谨小慎微.审查这些员外官员,都是当世有才干的良吏.因才能提拔他们但不发挥他们的作用,用名位尊敬他们但不竭尽他们的才力,从过去以来,使用人材难道是这样吗?臣请求将那些员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僚佐的官员,一并加以升迁,让他们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们的政绩.若有年老有病不能任职的,一切停罢,使得贤者与不贤者能截然分开,这就是当前的迫切事务. 争思宠,贪贿赂,欺侮鳏夫寡妇,这是政事中的祸害.臣见朝廷内外官员中有贪污受贿、声名狼藉,以及残害平民的官员,虽然被流放贬官,但很快就升迁回来,仍然作地方长官,被委任在江淮、岭表、沙漠地方,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惩罚贬斥.他们内心中自暴自弃,使贪财聚敛不顾其身,到底也没有侮改之心.圣明的君主对于万物应该平分恩泽没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远方,等于是给奸人恩惠而遗弃了远方的民众.远方州郡,哪点辜负了圣明教化,要单独承受这种恶政呢?边境地方夷族与华人杂居,恃仗险要依靠路远,容易扰乱而难于安定.如果长官没有治理的才能,就会使平民流亡,起事成为盗贼.由此说来,平凡之才都不可用,何况奸猾的官吏呢?臣请求因贪赃而被停罢官职的人,罢官不到数十年,不得赐思录用.《尚书》说:“识别善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童疏奏上,没有答复. 升任黄门侍郎、封爵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别掌管东都的选举事务.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于是结案.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
4. 并 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合在一起:~拢。合~。兼~。
2.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并,并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并。——《说文》
并行。——《仪礼·乡射礼》
并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并乎尧舜。——《荀子·儒效》
并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夹(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并封(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并心(同心)
4.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并力西向。——苏洵《六国论》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并一而不二。——《荀子·儒效》
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汉书·艺文志》
今野兽并角。——《汉书·终军传》
5. 又如:兼并(容纳合并);并叠(收拢;拼凑);并坐(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6. 兼并;并吞
秦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魏并 中山。——《战国策·中山策》
7. 又如: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杀);并卷(兼并席卷)
8. 具备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9. 通“屏”,“摒”。排除
至贵,爵国并焉。——《庄子·天运》
10. 相同
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嵇康《卜疑集》
〈副〉
1. 全,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并然(完全);据我了解,事情并不是这样
3. 一起;一齐;同时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4. 又如:并举;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连>
1. 并且,连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
3. 和,以及
5. “并”的文言文解释 起高人指点 在文言文中,“并”是一个多音词,它既可读“bīng(一声)”;又可读“bìng(四声)”,而且当它的语义环境不同时,其意思也不同。
一、“并”的读音是“bīng(一声)”时
“并”通常充当名词,其不同意思如下: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例如:宋·沈括《梦溪笔谈》: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二、“并”的读音是“bìng(四声)”时
1、当“并”充当动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并行,并列。例如:《说文》:并,并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并。又如:《仪礼·乡射礼》:并行。再如:《礼记·儒行》:并立则乐。
2)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例如:苏洵《六国论》:并力西向。又如:《资治通鉴》: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再如:《荀子·儒效》:并一而不二。
3) 兼并;并吞。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又如:《资治通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再如:《战国策·中山策》:魏并中山。
4) 具备。例如: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5) 通“屏”,“摒”。排除。例如:《庄子·天运》:至贵,爵国并焉。
6) 相同。例如:嵇康《卜疑集》:行与世异,心与欲并。
2、当“并”充当副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 全,全都。例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又如: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二人并有愧色。再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2) 一起;一齐;同时。例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又如:《资治通鉴》: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3、当“并”充当连词时,其意思如下:
并且,连。例如:《聊斋志异·促织》: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6. 古文翻译 一.东汉廉吏李恂
李恂(生卒年不详,约公元一世纪后期至二世纪前期),字叔英,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的一位廉吏。
李恂少年时研习《韩诗》,后教授生徒,门徒从学者常达数百人。郡太守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李鸿敬慕他的才华,请其署理功曹,未及上任,又被任命为凉州从事。其时恰逢李鸿逝世,他遂不应州命,放弃从事之职,而给李鸿送葬至颖川故里。李鸿葬后,又为其守丧三年。
后来,李恂受命任职司徒桓虞府。之后又被任命为侍御史,持节出使幽州。到州后他宣布了皇恩,安抚了北狄,并将沿途所经地区的山川、屯田地、聚居村落等画成地图,细列标示,共百余卷,悉数上奏,得到汉章帝的嘉许,以功升任兖州刺史。在任期间清正廉洁,以身自律,常常“席羊皮,服布被”。后调任张掖太守,同样威望很高。时逢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屯兵武威,远近州郡官员为讨好窦宪,莫不争相馈送厚礼,唯独李恂奉公不阿,未送礼品。因此得罪了窦宪,被窦宪构陷而免官。
此后,李恂又被征用,任命为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多奇珍异宝,他到任后西域各国侍子、督使、胡商纷纷馈赠他以奴婢、大宛马、金银和香罽等,他一无所受。时北匈奴南下,屡断西域道路,不时扰边,使得玉门关以西使命不通。李恂斩杀北匈奴将领,阻止其南下,打通了西域道路,他的恩威并行于西域。
其后,李恂又被调任武威太守,旋因坐事被免职。步行回归乡里,潜居山泽,住着草庐,与诸生织席维持生计。时值西羌反叛,他被羌人俘虏。羌人素闻其名,敬其为人,就将他放了。时遇岁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派儿子给他送去粮食,他坚辞不受。后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关下,以拾野果、草籽、橡实而自资,享年九十六岁而卒。《后汉书》有传。
7. 求,翻译文言文 原文出自荀子的一段话:“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翻译为:所以说:“根据近世来了解远古;从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由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原文: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1)。”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翻译为: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古今之所以治乱者,其道不同。”于是一般群众就被他们搞糊涂了。那所谓一般群众,是才性愚昧而说不出道理、见识浅陋而不会判断是非的人。他们亲眼看见的东西,尚且可以欺骗他们,更何况是那些几千年前的传闻呢!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就是近在大门与庭院之间的事,尚且可以欺骗人,更何况是几千年之前的事呢!
1. 人教版7年级课内文言文,题目和答案 《世说新语》课内外四则练习(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3)撒盐空中差可拟。
5.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7.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你还能把雪比作什么?(2)春雪 ---韩愈的对雪的比喻与谢道韫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院作飞花(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加点(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尊君在不?( ) (2)门外戏(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10.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3) (3) 12.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诗文)。俄而雪骤(急),公欣然(高兴地)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③“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顺着,随着,趁着)风起。”公大笑乐。
即(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翻译文中标有序号和横线的句子:①、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5、主讲人对谢道韫、谢朗的答案优劣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你认为他笑什么?你能否发挥想象,补充主讲人笑后所说的一句话吗?答:(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7、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
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快荀巨伯探病友荀巨伯远看友人 一)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
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
”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退兵了。
全城都得以保全。1.①告诉 ②离开 ③用 ④于是,就2.C3.例如: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二)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他说:“你想读书吗?”原对答:“我没有钱交学费啊!”师曰:“童子若有志有此,我愿收你为徒教你读书,不收学费!”于是原就进了学堂。一个冬天,就熟读《孝经》和《论语》。
1、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cè shě qì。
3.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整理 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四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4分)[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五《梦溪笔谈》一则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始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
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卷二十六 药议》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若有宿根:若:假如。
缘土气有早晚: 凌冬不凋: 则粪溉者先牙: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批判了固定在二、八月采药的旧法,以通俗的事实和道理说明了采药不可拘于固定的月份。作者指出,因为药用( )的不同,( )也应随之不同,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作者还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早晚,是因( )、( )、( )、( )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因此采药的时间决不可以限于固定的月份。
(2)针对使用部位不同方面,作者依次直接说明“ “”五种情况。 (3)作为一篇说明文,这一层作者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4.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书上的所有文言文 第五课:《童趣》 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十课:《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十课:《山市》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作者: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第三十课:《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忘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忘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快快 一)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退兵了。全城都得以保全。
1.①告诉 ②离开 ③用 ④于是,就
2.C
3.例如: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二)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他说:“你想读书吗?”原对答:“我没有钱交学费啊!”师曰:“童子若有志有此,我愿收你为徒教你读书,不收学费!”于是原就进了学堂。一个冬天,就熟读《孝经》和《论语》。
1、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cè shě qì
6. 谁有“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的答案 一、文学常识:《童趣》沈复 清代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论语》 孔子学生 春秋时期 《山市》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世说新语》刘义庆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的作者字号、朝代、作品、评价。
二、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1、果大亡其财(家产) 驱之别院(赶) 而内自省也(反省) 父子相保(存活) 差可拟(比喻) 松柏之后调也(凋谢) 2、项为之强(脖子) 徐喷以烟( 慢慢 )怡然称快( 高兴 ) 果如鹤唳(鸣叫)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诲女知之乎(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 思而不学则怠(有害 ) 恒不一见(经常) 始悟为山市(明白) 士不可以不弘毅(刚毅 ) 连亘六七里( 连绵) 或凭或立(站立) 差可拟(比拟)人烟市肆(人家)(店铺) 下车引之( 拉) 不筑(建筑) 倏忽如拳如豆 (一会儿)
3、无何、未几、既而、逾时、俄而 (不一会儿)4、三省吾身(反省) 三人行(行走)
5、余忆童稚时(回忆) 吾日三省(反省 ) 诲女(汝)知之乎(你)
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中午) 尊君在不(通"否" )
三、
1、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 通 意思是 人称代词.
项为之强 通僵 意思是 僵硬 ;不亦说乎 通悦 意思是 愉快
是知也 通 智 意思是智慧 ;一切无有 通乌 意思是没有
裁如星点 通才 意思是 ;尊君在不 通 否 意思是 吗.
2、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唯危楼一座 古义:高 今义:危险 ;必将有盗 古义: 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 今义;离开 ;去后乃至 古义:才 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 古义:子侄辈 今义:儿子女儿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
7. 【出一份语文测试题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五单元,课外古诗词 你怎么能走路的?” “因为我有着比脚更好的‘脚’哩!在我的肚子底下,有许许多多鳞片,它们会动,会像小脚一样地推着我在地上爬.”蛇说时很快地又在草地上爬了一圈,然后向着正在发呆的木头脚说:“木先生,谢谢你的好意,我不想要什么脚了,因为我的鳞片,能够帮助我走路的.” “你们要不要脚?”木头脚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高叫着,它很像一个贩子. 小鸡从鸡棚里走出来看它,黄狗从狗窝里奔出来看它,它们都是有脚的,要木头脚做什么呢?木头脚很失望地看了它们一眼,再向前走,高叫着:“你们要不要脚?” 它看见泥土上有一条蚯蚓躺着. 作者: 张希琛 2006-12-8 19:18 回复此发言 --------------------------------------------------------------------------------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A卷) “可怜的东西!”木头脚想,“它是多么需要两只脚啊!” 木头脚很快地走过去说:“蚯蚓弟弟!我给你送脚来了.” “……” 木头脚再喊得响一点:“蚯蚓弟弟,你要不要脚?” 木头脚为了想使它听见自己的话,就更走近一步,哪知它仍是理也不理,原来蚯蚓不但是个聋子,而且是个瞎子哩! 木头脚于是踢踢蚯蚓的头,又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没有脚的蚯蚓在泥土上爬动了,而且爬得很快,像溜冰一样.木头脚想看看它是不是穿着溜冰鞋?就把蚯蚓夹住,仔细地看它贴在地面上的肚子,没有脚,没有溜冰鞋,只看见几丛硬毛. “算了吧!用硬毛当作脚的朋友!我才不希罕你呢!” 木头脚恨恨地朝前走,又高叫着:“谁要脚啊?” “是什么脚呀?”一个细小的声音在河里响. 木头脚立刻有了新的希望,它要去碰碰运气,走近河边去. “哦!你是一双木头脚!”小鱼浮起在水面上说. “是的,我是一对可怜的木头脚,你愿意做我的主人吗?” “哦!”小鱼吐了两个水泡说,“我是用不到脚的呀.”“又是一个不要脚的朋友!倒霉——那么你是怎么走路的?” 小鱼摇动着肚子旁边的鳍,摆摆尾巴,在水里兜了一个圈子,说:“我不是像一只小船吗?尾巴是我的舵,鳍是我的桨,划着,划着,小船开了.你想小船要不要脚呢?” 木头脚懂得小鱼的意思了,它又难过又疲倦,走到大树底下,哭得很伤心:“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不要脚的朋友啊.这样看来,我永远找不到一个好主人了!” 它的话被正在晒太阳的乌龟听见了,它抬起了头,爬到大树底下,把头和脚缩进壳里,说道:“你想找一个主人,那么容易!” 木头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它惊奇地问:“你要脚?” 乌龟从壳里伸出脚来,使木头脚抽了一口冷气,乌龟接下去说:“有一个木头人,他烤火的时候,不留心把两只脚烧掉了,他很悲哀地呆在家里,不能走路,他多么希望有一双新的木头脚呀,希望你去,因为你们都姓木,还是自家人哩!” “天哪!我的运气来了.” 木头脚实在很疲倦,好心的乌龟就驮着它去. 一路走去,木头脚想,当我遇见可爱的新主人时,第一要讲故事给他听,我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老皮匠的眼皮垂下来了……” 19.这段文字的体裁是 ,其主要特点是: .(2分) 20.这篇知识性的故事告诉你哪几点知识?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答: . 21.木头脚向蛇、蚯蚓、鱼几次问要不要脚,而对鸡、狗,并不问它们要不要脚,只是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为什么?(2分) 答: . 22.故时的最后,乌龟为木头脚介绍了个新主人,并且说:“你们都姓木,还是自家人哩!” 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什么?(2分) 答: . 23.读完此文后,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 . 三、作文(30分)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想开学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上了中学,我们结识了许多老师、同学、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技能,我们沟过了许多欢乐、难忘的时光.请以‘上了中学以后’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在500字以上,要写出真实感. 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1.lán wō jù hé jué jiàng qī qì 2.决改诀 害改骇 3.非,不 灭 迎风摆动 知道、了解 4.(动作语言)引人发笑 (天空)晴朗无云 衬托 残暴的伤害 5.这怎么就不是福呢?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吾日三省吾身 朱自清 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南朝 刘义庆 未若柳絮因风起 7.观察 比做 想 抬 同“僵”僵硬 慢慢 把 山谷 8.(略) 9.蚊虫 丛草 土砾 草丛间争斗的小虫 10.以从草为林 以虫蚊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11.(略) 12.一是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是可笑可鄙的,而是踏扁小兄弟做的风筝. 13.有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动手能力. 14.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将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踏扁. 15.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县嗯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形,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16.表现我想不过又无法不过的内疚. 17.儿童的心一旦被伤害,是很难补救的. 18.略,符合情境即可. 19.童话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来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20.(略) 21.鸡狗都长着能看到的脚. 22.每种动物都有适宜生存的条件和本领,木头脚的归宿应在相应的。
【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草木黄落】: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粉白珠圆】:像粉那样白,像珠子那样圆。形容秋天月夜美景。也比喻女子的美丽。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秋风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毫之末】: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秋月如珪】: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207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于动物的成语400个
下一篇: 形容气势大的成语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