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了,好像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才似乎什么都不像。如果它像什么,那么它早就很渺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我持有并保存着它们: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前面。因为慈爱,所以能够勇敢;因为节俭,所以能够富裕;因为不敢居于天下人前面,所以能够成为众人的领袖。如果舍弃慈爱而求勇敢,舍弃节俭而求富裕,舍弃居后而求争先,结果只有死亡!慈爱,用它征战就能胜利,用它防守就能巩固。上天要救助一个人,就用慈爱去护卫他。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这一章的开头是对“道”的描述,“道”是大的,它大到什么都不像。“肖”是像、相似的意思。“道”是无所不包的,所以其大无比,什么都不像,又什么都像。下面就是人生之道,生命之道。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如果它像一个什么东西,那么它就很细小了,“细”就是小的意思,就很渺小了。这个我想大家都能体会到,越是具象的东西,它的生命力就越不强。我们讲一件艺术作品,工笔画,一般来说,没有写意画艺术价值高。因为它太像了,描画得太像了,生命力反而减弱了,艺术价值也低了。生命力最顽强、卖得最贵的那些画都是些什么画呀?我们中国画。要是国外那就是凡·高、毕加索的画,我们一般看不懂的,因为越是这样它的包容性就越大,它的时代性就越小,它的价值也就越大。这就是形和象的问题。大象是无形的,你太注重这个形就没有象了。齐白石说过一句话,他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向我学习你能活,你要是跟我一模一样你就死定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道就是什么都涵盖了,所以它什么都不像,它要是像一个东西,那你说它还是道吗?所以最高主宰必须是无形的、无象的,不能太实了或者是有形的。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在世的时候春风得意,死后不一定能流芳百世。你看,那些圣人、宗教的创教者,没有一个在世的时候是非常风光的。基督,他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来才复活的。孔子周游列国,惶惶若丧家之犬。释迦牟尼也是如此,他出家后第六年,是他破土新生的时候,瘦得皮包骨头,后来稍微有所好转,但远远不像后世所说的那样。老子应该也是这样,骑着牛,一头青牛而已。有些人在世的时候非常风光,比如说孟子周游列国,特别的风光,他跟大王讲话,大王都没有办法回答,“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太雄辩了,结果后来怎么样?曾经好几个朝代都要打倒孟子,摧毁孟子,后世指责反对孟子的人比较多,但是对孔子就很少这样。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一时一事的荣耀,你越无形的时候,越什么都不像的时候反而越强。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件宝贝,要永远拥有它,并保存它,它是教我们如何生存的,生存不仅仅是保命。也是创造生命。生存的法宝。生命的法宝有三个,道家崇尚“三”:三生万物,道有三性,三知三守三复归,这里又出人生三宝,
“一日慈。”第一是“慈”,就是慈爱。释迦牟尼也讲慈,讲慈悲。“与乐为慈,拨苦为悲”,给予别人快乐的叫做“慈”,解除他人痛苦的叫做“悲”,这就叫慈悲。有一个故事,一个人看见两条狗在打架,他把手伸过去劝架,结果他的手被咬得鲜血淋漓,这不是慈悲。慈悲是有智慧的,这叫愚痴。再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上人,在寺庙里看到一只走失的梅花鹿,其他的人都在给鹿喂草。就他用棍子把鹿打跑了,其他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他说猎人要猎杀鹿,要是现在你对鹿好,下次鹿见着猎人也不跑了,就会被猎杀。他这就是慈悲,叫做慈智双运,慈悲和智慧是连在一起的。
其实古圣先贤都是讲“爱”的。老子说慈爱,孔子说仁爱,墨子说兼爱,基督说博爱。老子说的慈爱是一种什么爱?我认为老子的“慈”和释迦牟尼的“慈”是最接近的,但和孔子的“仁”有一定的差别。慈爱跟孔子说的仁爱区别在哪里?打个比方吧,慈爱是像水一样的爱,就像母爱;孔子的仁爱是像山一样的爱,就像父爱。父爱和母爱都是伟大的爱,母爱可能更伟大。比如说一位母亲生孩子时难产了,医生问保大人还是保孩子,通常这个未出生孩子的父亲的回答是保大人,而母亲往往会回答保孩子。你看母亲的爱、女性的爱多么伟大!女人的爱——母爱能够做到三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奉献,百分之百的牺牲,百分之百的责任。这就叫慈爱。即使是对待“不善人”以及怨恨自己的人也同样慈爱,是以德报怨。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等级的爱,有先后的爱;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它是父爱,可能更严厉一些、理性一些,是以直报怨。仁爱是一种容易去实践也容易实现的爱。老子的慈爱和孔子的仁爱虽然有区别,但同样伟大。
老子说的“慈”就是大爱,因为他说过“何弃之有”,万事万物,包括善人与不善人,没有什么可以舍弃的,这不是大爱吗?对你的家人、朋友、敌人都要慈,对万物众生,都要慈,这才算“慈”。否则只要有一点点差别,那就不叫“慈爱”了。唐代有个大医学家,也是个道士,叫孙思邈,后来被称为药王。他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先要安下神来,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悲之心,恻隐之心,发誓拯救苍生百姓的苦难。这是老子说的“慈”。哪个医生要是能做到这点,那病还没开始看,就好了一半。
“二曰俭。”第二是“俭”,为什么要节俭?这反映了老子珍惜万物的悲悯心怀。万物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爱护、应该爱惜,不要浪费它,不要糟蹋它。这也就是第五十九章说的“啬”。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后”,就是居于天下人的后面。这是老子不争、无为思想的体现。老子告知我们的是南面之术,就是统治天下的方法,但他用的策略是不为天下先,实际上反而成为天下之先,以居后成为天下的统治者。这就叫以退为进,以柔克刚,这是一种大智慧。
接着老子将保持“三宝”带来的结果作了阐述。
“慈故能勇。”正因为你慈爱了,所以能够勇敢。一般认为有了慈爱心之后,就会比较懦弱,好好先生,不雷厉风行,不勇敢,其实错了。正因为慈,所以是最勇敢的,就像母亲为了救孩子脱离危险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一样。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人,善于煮食鳝鱼,他煮的鳝鱼肉质松软鲜美,他的方法就是,将鲜活的鳝鱼放入锅中,锅底下用小火慢慢烧,鳝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
有一次,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锅中有一条鳝鱼把头与尾巴浸在沸水中,腹部却向上弓起。周豫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把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用刀剖开看个究竟。当剖开鳝鱼的腹部时,他惊呆了,原来这是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甘愿将自己的头与尾浸入沸汤之中,而将腹部弓起,得以避开滚热的汤水,直到死亡,以为这样可以保全它们。想不到小小的鳝鱼也能上演人间慈母舍命救子的一幕。周豫慨然长叹,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
母亲的慈爱是伟大的,也是最为勇敢的。母亲会为了孩子的安全献出自己的生命,天底下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无私,更勇敢。
“俭故能广。”正因为俭,节俭、节约、少,所以反而能富裕、广阔、广大。 众所周知,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富有,一生中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但他的生活却很节俭。
有一次,他想坐单位的公车回家,没有一毛零钱,于是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明天一定要提醒我还你钱,免得我忘了。”
秘书随口说了一句:“没关系,不就一毛钱嘛。”洛克菲勒听了非常严肃地说:“你怎么把一毛钱不当回事呢?如果你存一元钱到银行里,需要整整两年才会有一毛钱的利息啊!年轻人,要珍惜你的每一分钱。”
洛克菲勒平时经常到一家熟悉的餐厅用餐,每次在餐后都会给服务员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次,不知什么缘故,他只给了五分。服务员禁不住嘟哝道:“洛克菲勒先生也太小气了,连一毛钱都不舍得,要是我那么有钱,绝不吝惜那一毛钱。”洛克菲勒听后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什么一辈子当服务员的缘故。”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富有与他从小养成节俭的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实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越知道钱来之不易的人,越懂得节俭的重要。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经历积累财富的艰辛的儿孙们,不懂得节俭对于维持与扩大家业的重要。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正因为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成为众人的领袖。“器”就是器物,在这里指众人、老百姓。不敢为天下先,不是消极退缩,而是一种谦逊的精神。
齐景公身边有一个佞臣叫梁丘据,很会曲意逢迎、献媚邀宠,深得景公欢心与宠爱,这个人还在外结交当时齐国所谓的“三杰”,即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个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结拜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挟功恃勇,口出狂言,欺压闾里,简慢公卿,即使面对景公,也是傲慢无礼,以你我相称,全无君臣之礼。景公由于爱惜他们的才勇,所以很纵容他们。但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那就是齐国的丞相晏婴。
田开疆是田氏家族的人,当时田氏篡权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晏子担心他们狼狈为奸,成为国家的祸患,想要劝谏景公除掉他们又怕他不听,反而打草惊蛇,于是他想不动声色地除掉这三个人。
有一次机会来了,鲁昭公和鲁国丞相来齐国访问,齐景公与晏子设宴相陪,齐国的“三杰”也来了,他们昂然而立,目中无人。二位国君酒至半酣,晏子奏请说:“难得鲁国国君光临敝国,园中的‘万寿金桃’已熟,何不摘几颗来为两位国君祝寿。”景公准奏,命园吏取金桃来。晏子说:“这金桃贵重至极,我亲自去摘。”说完拿钥匙去了。
齐景公对鲁昭公说:“据老人讲这棵桃树来自海外仙山,又叫‘蟠桃’,前三十余年都是枝叶茂密,但只开花不结果,想不到今年却结了几颗,我十分珍惜,所以封锁园门,今日贵客来临,我不敢独享,特取来与你一起品尝。”
过了一会儿,晏子回来,共献上六颗金桃。两位国君两位相国各品尝一颗,还剩两颗,于是晏子向景公奏请说:“盘中还有两颗桃,主公可让群臣自报功劳,谁功劳大就让谁品尝,也好表彰他的贤能。”于是景公传令:谁自信功劳大,有资格吃这个桃的,可以站出来,由相国评功赐桃。
景公的话音一落,公孙接就站出来说:“当年跟从主公打猎时遇到猛虎,是我挺身而出打死猛虎,这份功劳怎么样?”晏子说:“擎天保驾,功劳很大,可以吃颗金桃,再赐酒一杯。”
古治子不服气,站出来说:“杀虎不足为奇,主公有一次乘船时一条妖龙兴风作浪,是我深入水底斩杀的,使主公危而复安,这功劳怎么样?”晏子说:“当时波涛汹涌,若不是将军斩杀妖龙,后果不堪设想,这是盖世奇功,理应饮酒吃桃。”
这时田开疆也不甘落后,大步流星地上前说道:“我曾经奉命伐徐,斩将杀敌,徐君恐惧,威震天下,使三国国君来齐,奉主公为盟主,凭这份功绩可以食桃吧?”晏子说:“你的功劳比古治子、公孙接两人的十倍还要大,但是你说晚了,没有金桃了,只好赐酒一杯,等待来年吧。”田开疆按剑叹道:“斩龙打虎只是小事,我跋涉千里,血战成功,反而没有资格吃桃,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也将被后人所耻笑,我有何面目再活在世上呢?”说完挥剑自刎而死。
公孙接大惊,也拔剑道:“我凭这么小的功劳就吃了金桃,田开疆功大反而吃不到,我不懂得谦让,这是不廉;他因我而死,我看到他死了不能跟从,这是不勇。”说完也自杀了。
古冶子大声惊呼道:“我们三个人义同骨肉,誓同生死,如今他们已死,只有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自刎而亡。景公想叫人制止他,已经来不及了。
老子在后面说了,“舍后且先,死矣!”三位勇士如果懂得这种“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的道理,就不会为了争功邀赏而命丧黄泉了。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今”不是指今天,而是“如果”,如果你舍弃了慈悲而去求勇敢,舍弃了节俭而去求富裕,舍弃了居后而去争先,那你就死定了。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所以“慈”用来打仗,一定能取胜,用“慈”来防守,一定能稳固。天要救助一个人,就会用慈爱来护卫他。
在这三宝之中,最关键的就是第一宝“慈”,有了慈爱之心,才能俭和后,“慈”是第一位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下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