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黄帝外经》为什么失传了?

荆十三 2024-01-01 11:41:19

黄帝外经》是一本被遗失千年的经典,据说成书时间早于《黄帝内经》,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著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类身体和精神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修炼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

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等多个方面,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呼吸、心态等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此外《黄帝外经》还涉及到了一些天文地理、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尽管《汉书》中有关于《黄帝外经》的记载,但是这部书存在与否仍然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即便假设《黄帝外经》存在,它的内容也存在广泛的猜测。由于这个「外」字,谈到《黄帝外经》,大家首先会想到中医的外科手术,然后就会想起那位擅长外科手术的古代医生华佗。那么问题来了,《黄帝外经》(下文简称《外经》)这部书,真的只是一部外科著作吗?


微信图片_20240101121741.png

古人写书,分内外篇是一个常有的写作方式。这里的内外,内容上其实是有很鲜明的差别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庄子》,就分为内外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著,外篇是弟子所写。还有《晏子春秋》等书,也是分为内外篇。分内外篇一个原则,就是「事理有别」,内篇主要讲理论,外篇主要讲具体的事,或者技术。比如《黄帝内经》(下文简称《内经》)就是以理论阐述为主的,用药方面只有十三张方子,《灵枢》中提到那么多关于针刺的内容,也是以理论为主的。

所以,假如《外经》存在,而且卷数是《内经》的一倍,很可能并不是单纯讲外科的,尽管外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中医十三科,都是技术层面的,或许都在外经的涉及范围内。换句话说,这两本书的命名方式,可能「内」指理论,「外」指实践。

我们来看看华佗的故事,也许也能得到一些启发。关于华佗,我们知道的故事基本上是两个版本,一个来自《三国演义》,另一个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在《三国演义》中,华佗有两场重头戏,先是为关羽刮骨疗毒,然后在准备给曹操做头颅手术时,被生性多疑的曹操杀害。因为是演义,加上成书年代距离东汉久远,所以不足为据。相比之下,《后汉书》和《三国志》的可信度要高很多(两本书的记载大同小异)。书中提到大量华佗神乎其神的医术,而且绝不仅仅是外科手术,药、针、灸的使用无不得心应手,而且断人生死,无不应验。曹操长期受头风眩困扰,华佗用针治疗,针到病除。所以曹操把华佗留在身边,专门给他看病。然后的情节,就跟我们熟悉的故事出入比较大了。说华佗此人脾气比较差,而且因为当时医生的地位低,华佗本是读书人,耻于做医生。曹操政务繁忙,又病了,但华佗借口妻子生病,多次延长假期不回来(所以有人断定华佗想以看病为跳板走仕途)。后来被曹操抓回来,临死前把一卷书给狱卒,想流传下去,但狱卒不敢接受,于是华佗取火焚烧,然后被曹操所杀。

这本书,被认为是《外经》的重要传承,甚至有可能就是《外经》。如前所述,华佗擅长的,绝不仅仅是外科手术,他对针、灸、药都极为精通。所以,他留下的书,未必是纯粹的外科书吧?另一个思考,就是如果《外经》存在,有没有可能它有一套独立于《内经》的另一套理论体系?凡是大概读过《内经》的人都知道,《内经》的理论体系已经相当完美和完善了,同一个文化体系下,既不大可能出现另一套平行关系的理论体系,也不大可能出现这么大规模的补充,所以《外经》的内容,也就不难推测了。按照这个逻辑,《外经》全书的内容,很可能比《内经》更多。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音夫),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筋脉,除去病根.经过这番手术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所以那时人们称赞俞跗的医术是出丧的灵车能返回,要埋的死人能复活。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模成卷自然而道有来特及点布手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

《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但是关于它的民间传说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现在所传的《黄帝外经》原称《外经微言》,为明陈士铎所传所述,内容带有浓重的道家思想理论阐述,恪守后世的阴阳五行概念,是在一个相当成熟的思想体系下对某些问题进行格式化阐述的著作。过民间依然流传着各种《黄帝外经》的故事。

相传《黄帝内经》的作者叫俞跗,俞跗是皇帝时期非常有名的三大名医之一,尤其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堪称第一人,看过他的故事,感觉这个人就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一样。有一次俞跗外出看病,回来的路上,听到很多人在哭,跑过去一看才直到原来在埋人。

问明白情况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小孩子吃东西,把自己撑死了。俞跗打开棺木,探探鼻息,默默脉搏,默默肚子,对众人说还有救。然后就把随身的工具拿出来,用刀把孩子的肚子解刨开,又把肠子拿出来,一点点把食物排出去,让肠道变得通畅了,然后再放回去,缝好伤口。然后又敷上一些草药,不到半天的时间,孩子就醒过来了。俞跗因此被人称为神仙下凡,因为他的治病方法,老百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把人开膛破了,人居然能活。这样的治疗方式,跟现在的西医做手术基本上相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最早做外科手术的还是咱们中国的。

还有一次,俞跗在过河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掉进河里被淹死了的女人,正要被埋掉。俞跗赶紧挡住他们,问清楚淹死多久了。然后赶紧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的双脚绑好,倒挂在树上。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直到那个女人开始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大家才明白怎么回事。

等女人不吐的时候,俞跗又让人把女人解下来,仰面朝天平放在地上,双手在女人的胸脯上按压。女人慢慢地恢复了意识,被救回来了。看到这一幕,很多人当时就拍手叫好,嘴里不停地说:“活神仙,活神仙!”

微信图片_20240101121738.png

我们从《灵枢》,乃至《伤寒论》这些幸存下来的经典的曲折传承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如果《外经》存在并失传,对于这么大部头的书来说,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灾难最为深重的时代: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想来这些时代丢掉的经典不计其数。其中《灵枢》经,在五代十国那半个多世纪的兵荒马乱之后,在赵宋政府整理医学典籍的时候发现佚失,幸好这部书在高丽国存有善本。后来宋神宗不顾苏轼等人的强烈反对,用大宋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换来了《灵枢》,我们今天才可以读到完整的《内经》。

《伤寒论》的传承更是曲折,在张仲景仙逝仅仅几十年后世间就难得一窥了,多亏魏晋名医王叔和收集整理,才算逃过一劫。到了唐代,仍然流传不广,连孙思邈都读不到,非常遗憾地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一直到晚年,孙思邈才看到部分《伤寒论》,大为赞叹,将其收入自己的《千金翼方》中。到了北宋整理医学典籍的时候,发现十六卷《伤寒论》,传世的只有十卷了。翰林学士王洙在故纸堆中偶然发现全本的《伤寒论》,经校正医书局林亿等的整理校对,加之明代赵开美整理刻印,我们今天才能读到比较接近原著的《伤寒论》。

经典传承之坎坷,命运之多舛,可见一斑。有时候晚上读罢书畅想的时候,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从广义上说,既然《外经》是指导临床的书,那么《伤寒论》、《针灸甲乙经》这些经典,不也可以看做《黄帝外经》的一部分吗?更何况《伤寒论》被认为是继承了伊尹的《汤液经法》,《针灸甲乙经》更被称作《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等。这么一想,似乎《外经》的佚失,遗憾会稍微少一点点。

同时,在读那些经过千年传承的经典时,也许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读到的每一个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4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