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影响日本500年的“极简中国史”,一个月轻松读完

南山子春秋 2023-09-17 11:06:05

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

确实,睿智而成功的人,必懂得从历史借鉴。

但是你知道吗,官方正史 《二十四史》厚到就连 着名史学家黄仁宇都说, 每天读50页,也要四五年才能看完。

▲ 二十四史。

那么,什么样的史书看起来 不费力,还能 掌握到精髓呢?

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在明朝,人们若想快速掌握中国历史,必读一本名叫《十八史略》的书。

什么是《十八史略》?它是 将十八部中国正史凝练于一体的 “中国历史启蒙书”,被誉为“《四库全书》遗漏的珍贵史书”,影响了 日本500年!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正是 国内首部《十八史略》文白注释的完整版―― 《文白对照十八史略》,由两位文史专家注译,生动简明、 非常适合想要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人!

明朝私塾必备,影响日本500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推荐的历史启蒙读本

《十八史略》是 明朝私塾必备的历史启蒙读物,并且 与《史记》《资治通鉴》等一道在 日本宫廷、幕府内被正式讲读,影响了日本历史足足500年。

它的内容很丰富,涵盖了 《史记》《五代史记》十七部正史。

与官修史书不同,它为读者梳理了主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关系,阅读起来非常流畅。

▲ 宋代史事取材于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与刘时举的《续宋编年通鉴》。

时至今日,《十八史略》被中国人遗忘了近 400年,就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都说,“从来礼失求诸野。曾经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读物,每每被湮灭。 其实,《十八史略》作为乡野半启蒙简史,很有价值。”

每一个渴望智慧成功的人,都应读一读《十八史略》, 一个月你便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并且知晓人性人心,又得做人处世智慧。

三皇五帝至南宋末年

跟人物去经历,获做人智慧与魅力

清代名臣左宗棠曾说过:“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

如同读《史记》,应读出司马迁的智慧眼光。

读《十八史略》,也应了解作者的睿智判断。

该书作者 曾先之,并非寻常人。他是 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同乡好友,在经历了文天祥英勇就义、南宋的灭亡后,选择隐世着书。

历经人间冷暖、世间百态、家国情仇,落笔自然与常人不同。 《十八史略》虽只跨越三皇五帝到南宋末年,但学到的不比《孙子兵法》《史记》等史书少。

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 读史能让你学会如何用人,历史上因用人不当导致王朝的覆灭数不胜数。

例如齐国的齐桓公能一举使天下安定下来, 都是管仲的谋略。当管仲病重时,齐桓公问群臣谁适合当宰相,管仲说:

易牙煮熟自己的儿子来讨好君主,这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接近;开方背离自己的父母来服侍君王,也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接近;竖刁把自己阉割了来伺候君主,也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亲近。

后来管仲死了,齐桓公还是重用了这三个人,结果他们专权擅政,齐桓公死后六十七日都无人送殡,尸虫都从屋子里爬出来了。

十八史略内容虽精简, 但值得借鉴的权谋智慧一样不少历代君王的品性、人格魅力、智慧都一览无遗。

不论你是 管理者还是 普通职工、学生、父母,看完这套《十八史略》,大有裨益。

国内首部文白对照完整版

文史专家注译,比教科书更有裨益

这套《文白对照十八史略》是 国内第一部完整的文白对照版。

全书共五卷,由 王明辉教授与郭鹏教授联合注译,在原文基础上用白话文译出, 译而不僵,十分精彩,大人小孩都能看。

▲ 在原文脚注中,除了对生僻文字、较难理解的语句、古代年号对应的公元纪年和不太常见的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均进行了注释,还对原文有错讹的地方在脚注中加按语予以纠正。

内页左边是原文,右面是白话翻译,下面是注释, 读起来非常方便、直观。

▲ 原文据日本刊本补足的部分,在脚注中加以注释;相应部分的白话译文以日本刊本为准。

看完这套《文白对照十八史略》,第一次发现极简的中国史也能看的津津有味,那些王朝兴衰背后,饱含了人生智慧。

看王朝兴衰,知人生成败。

↓↓↓↓

文白对照《十八史略》全5册

小编推荐:178元/套

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新疆、西藏、青海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30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青海的朋友酌情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可货到付款!

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遣唐使制度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通过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引进学习唐朝先进的典章律令,积极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具有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2、日本的文化与科技受到唐朝文明的极大影响

汲取和学习唐朝文明是日本派出遣唐使的最主要目的。日本遣唐使带回的大多都是唐朝文物包括法律典章、经史典籍、佛教书籍以及诗词歌赋,还有唐朝的物品比如茶具等。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3、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建筑上,日本仿照唐朝建设寺院与城市,最具代表的是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其规模与长安城一模一样。在社会风俗和社会风气上,整个贵族社会弥漫着以唐为荣的风气,民众的社会习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扩展资料

遣唐使延续了过往日本遣隋使前往中国担任使节,首任遣唐使是公元630年的犬上御田锹。此后日本陆续都有使节派遣往唐朝达十多回合,直到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议废止后再没有继续,中间时间长达200多年,使唐文化及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

遣唐使的派遣目的,除了与唐朝表示友好、以及把先进的唐朝制度及文化吸收输入以外,亦包括搜集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的情报。

遣唐使的派遣不一定只有一位使节前往,而当有多于一人参与之时,会区分“大使”及“副使”,有时还有位于大使上的押使。而随遣唐使被派遣往唐朝的,亦包括有留学生及僧人。每次出海,都有400-500人乘坐4艘船渡海。

遣唐使船一行人在出发前,都会带同船舳先到大坂住吉的住吉大社,祈求住吉大神保祐海上安全。之后,整船人从住吉津开始出发,经住吉细江前往大坂湾,再去到难波津。经过濑户内海到达福冈的那津,再前往玄界滩。

过去日本与朝鲜半岛友好之时,会在朝鲜半岛北岸登陆,然后经陆路进入唐朝,但自从日本与新罗交恶之后,改为由海路直接前往中国。由于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大海航行的遣唐一行经常遇到海难。

--遣唐使

--日本文化

中国史前文化的对日本的影响

中日学者认为中国史前文化7000年前就已影响日本
中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距今8000多年前的中国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和日本列岛7000多年前的绳纹时代遗址有着相同的玉文化因素,玉器的造型和组合十分相似,从而成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提出,中国史前文化对日本列岛的影响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其传播路线除了已知的从长江下游至日本九州、本州地区外,可能存在另外一条传播路径:分布于西辽河上游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可能从中国东北地区途经现今俄罗斯沿海传到日本北海道和本州。
日本著名古玉专家藤田富士夫说,世界上最古老的耳环——玉玦在内蒙古兴隆洼出现后1000年,日本列岛也有同样的环形玉饰出现,有学者认为那是日本列岛土生土长的玉饰品。但是,那里还同时出现了与兴隆洼文化相同的另外两种玉饰。多种玉器同时在另外一个地方偶然产生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可以推测兴隆洼文化已影响到了日本列岛。
香港中文大者都相信,在绳纹时代,日本作为孤立的岛屿未与外界交流,他们不认为那里出现的史前玉玦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而是各自产生的,然而,继中国北方兴隆洼文化地区在8000多年前出现玉玦后,日本在1000多年后出现了同样的器物,中国长江流域也在1000多年后产生了同样的玉玦,俄罗斯北纬50度左右也有玉玦出现,这样看来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分别出现相同质地、形状和雕工的器物,从而佐证了玉玦起源“一元论”的说法,即中国东北兴隆洼产生玉玦后,逐渐向东亚大陆其它地区传播。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有100余件,包括玉玦、长条形或弯条形玉坠饰和玉管等,是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