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逾600万,患病人数世界第一。
● 专家呼吁,老年痴呆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精神症状亟需特别关注。
10月13日――在重阳节之际,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主办,《生命时报》和上海《新闻晨报・健康周刊》共同协办的“媒体健康日”活动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洪震教授指出:“老年痴呆症在我国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总数大约有600万,在全球居于首位。对广大老年人来说,老年痴呆症已对他们安享晚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若能早发现,早治疗,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老年痴呆有“四不”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现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之后老年人的第四大杀手。该病是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且随年龄增长而成倍增加,年过60岁,患病率为4%―8%,65岁后增加到10%,80岁后会超过30%。而中国老年痴呆的患者数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患者总数约有600万,居世界首位,全球患者中大约1/4在中国。“遗憾的是,中国患者中只有15%来医院就诊,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对老年痴呆症缺乏认识,误以为是老糊涂了。”洪震教授说,“其实老了未必就糊涂,而老年痴呆症也绝不是‘老糊涂’这么简单。”
洪震教授指出,老年痴呆症有不少提示性症状,发现它们有助于医生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简单说来是“四不”:第一,记不住事,主要表现近记忆减退,患者通常对早年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刚才说的话却忘得一干二净;二是算不清数,日常生活中很小的账目算不清或不会算;三是认不得路,离家稍远就会找不到家门;四是说不清话,患者思维贫乏,言语单调,有时自言自语,反复诉说某件事情;此外,患者的性格和情感都会有所改变,有些人原本很开朗,变得多疑,有些人原本很温和,变得很暴躁。
两类人群的痴呆需特别关注
洪震教授指出,如果发现身边的老人家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老年痴呆症经诊断后的自然病程多在3―5年,即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出现多种并发症直至死亡。但如果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患者的寿命就越长。由于不少患者原先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高血脂等,更要警惕。
洪震教授强调,痴呆患者中,以下人群特别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女性患者,尽管原因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女性的老年痴呆患病率确实高于男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老年女性在家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些空巢家庭依靠老太太打理家务,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洪震教授说,“因此女性老年痴呆格外需要引起大众的重视,不仅因为发病率高,还因为她们的健康也事关老伴甚至全家的幸福。”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有些老年痴呆不止‘老糊涂’,还会有精神症状,例如有的表现为‘被害妄想’,如总怀疑别人说他的坏话;有的会出现幻想,绘声绘色地描述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还有的夜里在屋子中间走来走去。”洪震教授指出,这些症状,更加重患者家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治疗的难度也更大。
治老年痴呆要双管齐下
洪震教授指出,老年痴呆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目前的药物主要侧重于缓解病情、改善症状。由于老年痴呆的病因可能与脑部的乙酰胆碱水平降低有关,而乙酰胆碱是经过胆碱酯酶代谢的,因此抑制胆碱酯酶,有助于提高乙酰胆碱水平,缓解老年痴呆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洪震教授指出,调整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例如,患者要注意勤于动脑,科学锻炼。此外,洪震教授也强调了子女的责任:“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何让家中这一宝享受幸福的晚景?作为子女,要多花时间陪陪老人,还要在他们身上多花心思。”
老人痴呆症越来越常见,那么老人痴呆症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痴呆症是怎么来的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中国科学家对老年痴呆症的探索也从未间断。前不久,来自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CUTA蛋白和老年痴呆症的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份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简称JBC)上的研究报告为人类未来攻克老年痴呆症又投射了一线曙光。
85岁人群中约有一半人患病
张云武是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正是他的研究组在JBC上发表了关于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虽然没有全国系统性的统计,但有一些资料显示,我国的AD患病人群达到了600~1000万人。由于老年痴呆症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在65岁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患病,而在85岁人群中则约有50%的人患病。因此,随着世界及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而且,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发生疾病的几率相较以前也有所增高。
此外,很多人分不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区别。张世忠教授介绍,帕金森症是因患者大脑中黑质的变化导致多巴胺减少,只影响患者的运动,并不影响其智力。
老年痴呆症与遗传有关
究竟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改变,使得其智力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张云武教授介绍,在人体中,主要在大脑部位,会生成一种小分子蛋白多肽,称为?-淀粉样蛋白(?-amyloid, 简称A?)。A?具有神经细胞毒性,如果A?在大脑中,特别是在与认知记忆密切相关的部位如海马区和大脑皮层,发生异常积累和聚集时,就会导致这些部位的神经元细胞发生功能紊乱和死亡。当神经元的死亡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人的认知记忆发生障碍,从而发生老年痴呆症。
环境恶化对发病有催化作用
就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和原因,科学家一直在持续地探索,尽管结果并未昭然,但张云武教授说,现在已经知道造成A?在大脑中发生异常聚集,进而诱发疾病的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他介绍,生物学遗传因素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原因,但因为这部分病人只占总病例的小部分,因此不能算是主导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污染、氧化应激压力等,都被发现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因此,我们今天日趋恶化的环境,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有可能对此疾病有催化作用,但这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其相关性。?
张世忠教授则表示,AD和PD(帕金森症英文缩写)都是和遗传相关的疾病。?其实人体变化的每个步骤都跟基因相关,但我们对人体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有老年痴呆症遗传基因的人无疑是罹患AD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和基因相关的疾病,基因的负作用也可能是在某种环境下才被诱导出来。在压力大、污染重的环境中,正基因和负基因进行斗争,负基因较容易?跳?出来,促发疾病。
基因突变会使疾病提早发生
现实生活中有中青年患此病的案例。那么,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是否有年轻化的趋势?
对此,张云武教授表示,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虽然现在发现有年轻的发病者在30岁左右就表现出症状,但是这种疾病的早发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导致。?如果患者所携带的几个参与A?产生的基因,包括APP、PS1或PS2基因,发生了突变,就会使得A?大量生成,在早期就有大量神经元细胞死亡,造成疾病提早发生。
张世忠教授也表示,事实上,所有的疾病都有年轻化趋势,老年痴呆症并无不同。这也许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会对医疗的关注度比过去有所提高。此外,和城市化也有关系。?过去农村人很少去看病,随着医疗的完善,很多疾病比过去更早被诊断和发现。?
攻克:寻找治疗的?靶点?
张云武教授所在的实验室一直致力于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揭示引发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已经发现和鉴定了一些能够通过影响A?生成、参与老年痴呆症发生的新基因蛋白。他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简而言之,我们的研究发现,CUTA这个蛋白可以影响A?的生成。CUTA如果发生异常,就可能通过影响A?在大脑中的水平,导致疾病发生。?而他们鉴定的包括CUTA在内的多个基因蛋白,有可能成为今后开发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靶点?,对于未来检测及治疗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义。更简单地说,就是只有找到了与诱发老年痴呆症最为相关的那些?靶点?,才有可能使治疗的?箭?更有针对性,更具杀伤力。否则,?敌人?都不知道在哪儿,更不用说如何?制敌?了。
张世忠教授解释,CUTA蛋白是AD发病过程中的参与者,作为一个?启动子?,通过干预CUTA有可能达成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目的。另一方面,未来也许可以通过抽血检验CUTA水平,检测出老年痴呆症。但是,所有这些研究还都处于实验室阶段,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一个病症可以找出很多基因位点和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但需要经年研究才能对这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进行验证。?他说。因此,虽然老年痴呆症很早就被证明可采取基因治疗,但截至目前,始终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经常锻炼可延缓AD
张云武教授表示,AD有所谓的潜伏期。这是因为,只有当神经元死亡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使得它们所参与的认知记忆发生障碍时,才表现出症状。因此,从A?水平发生异常,到疾病症状表现出来的这段时间,可以认为是潜伏期。
由于一部分患者的发病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通过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帮助这部分病人预知潜在的风险。例如APP、PS1或者PS2基因突变的人群可能在较早时期就会发病,而携带有ApoE4等位基因的人群,其发病几率明显高于没有携带的人群。?但绝大多数AD患者的发病是由环境因素诱发的,在这些人群中预测潜在风险的测试方法还不成熟。?张云武说。一些研究发现,在AD早期,病人大脑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代谢都发生异常,因此,应用脑功能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测,或者是检测A?在大脑中形成的淀粉样斑情况,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老年痴呆症,但这还需要进行确证。?许多研究人员,包括我们实验室,正在研究是否有其他生物学标记可用于早期预警AD的测试。?
在坊间关于预防AD的传闻颇多,有的甚至认为可以?以形补形?,通过吃核桃、猪脑等来加以预防。但这些方法都未经科学验证。张云武教授则表示,目前有明确证据显示,经常锻炼可以延缓AD,这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被证实。研究发现,与缺少锻炼的动物相比,经常锻炼的动物的发病时间被延缓,而且病情也轻微得多。此外,适当的脑力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认知记忆功能。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勤动脑,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生理层面上,对于人都是有益无害的。
展望:神经元再生技术有望能预防AD
张云武教授介绍,目前,当AD患者表现出可以被确诊的明显疾病症状时,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往往已经大量死亡,处于不可逆状态,这时再进行治疗就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将能够提前预测疾病的潜在风险,并在早期有效诊断A?水平的改变和神经元功能的异常。?通过将预防和早期治疗降低A?水平相结合,并且通过神经元再生技术去补充受损的神经元细胞,我们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AD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有以下区别:
1. 引起原因:
小脑萎缩是指小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导致小脑体积减小。常见的引起小脑萎缩的原因包括酒精滥用、遗传因素、先天性异常或脑部损伤等。
老年痴呆(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则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其精确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脑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变性有关。
2. 症状表现:
小脑萎缩的症状主要涉及运动控制和协调,表现为肌肉无力、共济失调、姿势不稳、震颤等。患者还可能出现语言障碍、眼球运动异常以及智力和认知功能下降等问题。
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退、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迷失方向、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异常,严重时会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 影响范围:
小脑萎缩主要影响小脑,但也可能波及其他部位的神经系统。
老年痴呆则会广泛影响大脑的不同区域,包括记忆中枢、语言中枢、情绪中枢等。
4. 年龄分布:
小脑萎缩并非特定于老年人,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生。
老年痴呆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也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病的情况。
总的来说,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涉及不同的脑区和病因,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影响范围。如果你或家人遇到类似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1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乐观的人易早亡,研究证实性格决定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