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方法有哪些?大暑节气到来,天气更加炎热了,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我们该如何养生呢?如果这些你还不是太了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大暑的养生之道。
一、保持良好心境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意思就是说在天气炎热时要保持心态的清静,天越是热越要坚持静,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发挥想象,想一些绿树,这样可让你心平气和。
二、调整起居
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三、药食同源
1、薏米小豆粥: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功效与主治: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2、橘皮茶:原料:橘皮若干,冰糖椅子口味定,直接用开水浸泡饮用。
功效与主治: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食用。
四、注意饮食调养
1、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等都是进补佳品。
2、补充蛋白质。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
1、清淡饮食
一般来说,夏天多暑多湿,人们经常会出现头沉重、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等症状。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只吃七八分饱即可,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少吃辛辣、油炸食物,不宜食入大量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应注意全面、均衡地营养搭配。
2、小心防晒
大暑时节,当心中暑,小心防晒。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可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有助于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年轻态。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户外活动,可选用遮阳伞及遮阳帽进行防晒,因为遮阳伞及遮阳帽可阻挡部分紫外线,避免阳光对皮肤的直射,降低表皮温度,防止中暑发生。
此外,中暑后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洗澡是不错的降温办法,若没有条件,应尽量用清水清洗脸颈部及四肢以降温,饮用适量冷饮即可。
3、注意适度运动
由于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加之南方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热,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
养生专家提醒,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中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游泳是夏天锻炼身体的首选运动项目。据悉,经过游泳锻炼后,能充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对防治慢性气管炎,改善肺气肿有良效。而游泳还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心脏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但即便如此,游泳的时间还是有讲究的,最好选在早上或晚上,且不宜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游泳前还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避免发生抽筋和感冒。
大暑是夏季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大暑时节是夏季最热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夏季的湿热而使体内出现大量的湿气,湿气排不出来就会让身体很难受,容易中暑,那么大暑养生常识有哪些?大暑时节的膳食原则有哪些?
1、大暑时节的雨水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2、大暑时节宜冬病夏治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3、大暑时节的膳食原则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4、大暑饮食禁忌
一、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二、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大暑时节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三、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四、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84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姜黄素类似物可有效抵御阿尔兹海默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