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引起老年人跌跤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当老年人血压较高时,如果一些诱发因素存在,像气温变化、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都可以导致病人血压一过性增高,而老年人本身血管已发生硬化,脑血管亦不例外,在血压异常增高的情况下,有可能突破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能力,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脑中风。
这时患者会跌倒昏迷,如果此时急于唤醒患者,又推又拉,会使脑血管的破裂口扩大,脑出血量增加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让病人保持安静,保持头高脚低半卧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头上,以减轻脑出血。脑血管受到冷的刺激后血管收缩,可减小破裂口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医生及时赶到进行抢救。
除上述情况外,由脑缺血引起的跌倒也不要轻易扶起,因为脑供血不足会引起晕厥,病人应平卧,如此时将其扶起,会加重脑部缺血。
另外,跌倒发生骨折时也不要匆忙扶起,否则不但会加重损伤和骨骼错位,而且有些骨折如脊柱骨折可能会损及脊髓,导致病人截瘫。
由此可见,当遇到老年人跌倒时,首先要观察病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再视情况送往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者,要立即打急救电话;碰到呕吐病人,应立即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导致病人窒息。搬动病人时,要一人托头、胸部,一人托腰、臀部,一人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不可急急忙忙。
如何预防老人摔倒?
1、首先是老年人的住所,要有明亮的照明,尤其是走廊,有障碍的平地及楼梯。改变一下不便的家具布置 。
2、避免使用滑到的地板或擦得太亮 ,打蜡的地板。地板应始终保持干燥。
3、应穿适合他们脚的鞋,有防滑的鞋底和矮鞋跟的鞋。穿舒适的衣服,能轻松地在室内走动。
4、如果有老人和孩子住在一起,应将玩具收拾好,以防老人绊倒。
5、在抽水马桶和浴缸旁边,楼梯旁应有安全的扶手,浴缸旁应有防滑的小地毯。
6、不要使用有棱角的家具,而要选择边角圆滑的家具。在厨房里,要把东西放在伸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避免使用板凳拿东西。
7、如果老人有系统疾病的,最好在室内用尿盆以避免常去卫生间,尤其在夜间,害怕摔倒。
一、老年人常见的摔倒原因:
1.中风:因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2.眩晕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3.晕厥:因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4.心绞痛急性发作;
5.不慎摔跤骨折及癫痫发作等。
1、如中风者,若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2、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者,患者应平卧,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
3、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甚至引起瘫痪。因此,旁人遇见老人摔倒时,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先询问摔倒原因,然后给予合适的帮助。
4、、如果是心绞痛患者,应让其服下急救药,然后送往医院;若昏迷或语言障碍的患者,应立即打急救电话;对于呕吐患者,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入呼吸道导致窒息。搬动患者时,应一人托头及胸部,一人托腰及臀部,一人托腿及脚部,动作宜缓慢平稳。
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
这也是一个医学问题。
在医生眼里,答案是:别急着马上扶!
为什么不能着急扶?
1如果是脑血管病患者,摔倒后马上扶,可能加重出血或缺氧。
对于有脑血管病后遗症的人来说,立马去扶他们,可能有危险。
当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突然跌倒时,可能是以下情况:
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这时活动患者的话可能加重出血;
二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这时脑部处于缺氧状态,扶起来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缺氧;
三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同样处于缺氧状态①。
2摔倒后骨折,马上扶,可能造成关节脱位。
有的老人摔倒后,会感觉疼痛难忍,这种情况不排除骨折的可能。切不可乱揉乱动,如果腰疼,千万不要随意乱动,因为腰椎骨折后如果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关节脱位,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
3如果摔到头部,意识不清,盲目扶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老人意识已经不清楚,那么老人很可能晕厥。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病发作,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盲目扶起来,甚至有可能诱发呼吸障碍,危及生命②。
4摔倒如果有脊柱损伤,扶起来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同样,在面对滑跌、摔伤时,最好的处理办法依旧是“不动患者”。
摔倒可能会产生脊柱的损伤,但是擅自扶起来或者搬动,处理不善可能会造成脊髓的损伤,这样造成的二次伤害甚至比一次伤害程度更为严重③。
看到老人摔倒,怎么办?
1尽量让他保持平卧,打120
除非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安全隐患,比如车辆急速经过或者高空可能有坠落物等等,否则,最好不要立即扶起来,而是尽量让他平卧,及时拨打120,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2觉得没事,也要去医院骨科查一下
有的时候,摔倒后好像觉得并无大碍,但是还是建议去医院骨科复查一下。
很多骨折一开始是自己感觉不出来的,摔倒后最好于24小时内,最迟不超一周左右到骨科做个检查,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由于骨质相对疏松,摔倒后骨折的概率接近80%,必须引起重视④。
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纠结过很久。
防止扶老人防讹诈
1.老人跌倒不急于扶起,有条件时先电话咨询急救医生,再进行早期处置,避免二次损害
看到老人跌倒,一定要救。而是认真观察老人的情况,有条件时先电话咨询急救医生,然后再进行早期处置。根据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并尝试呼救看看附近有没有医疗专业人士。
2.在救助前做好取证,寻求第三者的帮忙共同施救,或第三者的相关信息,留作证人
结合社会现实,在救助摔倒老人之前,可参考医护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举证倒置”制度,在救治前要做好取证。在帮扶跌倒老人时,可以寻求第三者的帮忙,共同施救,或者是寻求第三者的相关信息,留作证人。只有在完全信息,事件的真相就可以完全还原,救助者才能摆脱遭遇被诬告的可能。
2013年11月,四川达州“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诬陷索赔”,事后警方称,有3名目击证人证实,受伤老太蒋某某系自己摔倒,并非由三个小孩推倒。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对其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其已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
3.除人证外,还应拍摄记录施救过程,可以作为日后维护权益的证据
除了寻求人证外,还要尽可能保留物证,利用手机、数码相机等摄影器材,可以拍摄照片,留下现场原状,或者是拍摄视频、录音等留下施救的过程,并记录证人联系方式。或者可以留意事件发生的现场,周围有无摄像头等监控设施,也可以当做日后维护权益的证据。只有这样,救助者在除了自己举手之劳之外不会有更大的风险。由于信息对称,被救助者也无法将责任转嫁给救助者。
2011年8月26 日,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司机被指认为“肇事者”。所幸殷红彬、郁维贞所开的车辆装了监控探头,将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才还了自己清白。
4.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则,只有证明救助者确有侵害行为,才能担责
现行法律证据规则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 的举证负担原则。因此,一旦救助者被诬告,首先应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则,要讹诈好人的人自己拿出证据来。在无法查明事实真相,双方当事人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证据有更强的证明力的案件中,直接推定救助者不是肇事者,要证明救助者就是肇事者的证明责任由受救助者承担。在无法证明的情况下,不能适用公平责任,而应当认定救助者无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3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年人需警惕颈椎病的这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