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听人说感冒发烧的时候是体内正在进行杀毒,很多人感冒一旦变严重就会发热发烧,而且发热后缓解就比较困难了,一般的人会选择打点滴,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是好像自己也没做什么就发热了,那发热的原因有哪些?发热是怎么回事?
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各种急慢性全身性的传染病与局部感染病灶均可引起发热,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脑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结核病,或者引起局部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蜂窝组织炎症;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传染性肝炎、肺炎等均可引起发热。
1、无菌性组织损伤
如心肌、肺、脾的梗死,大面积损伤等,从损伤的组织的周围组织炎性反应可以产生和释放内热源,同样可以导致机体出现发热症状。手术后所常见的“外科发热”也属于同样的性质。
2、中枢神经性发热
如中暑、脑溢血、中毒性脑病等,由于神经系统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机体丧失体温调节能力而引起发热。
3、变态反应
无论是速发或是迟发型的变态反应均可以引起发热,如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产热散热异常
产热过多,主要见于强烈运动后,癫痛持续状态和甲亢危象时;机体散热减少,可见于广泛性皮肤病,阿托品中毒,出汗功能障碍等。
5、缓解的方法
1.冷敷
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2.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3.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4.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5.补充液体
当你发高烧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还可以吃冰块退烧。在制冰盒内倒人果汁,冰成冰块,还可在冰格内放入葡萄或草莓,这尤其受到发高烧的孩子欢迎。
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三种:一、感染性发热;二、结缔组织病;三、肿瘤。在感染性发热中,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等都可以引起发热。在非感染性发热当中,最主要的是结缔组织病,也就是风湿性疾病,包括红斑狼疮、类风关、皮肌炎等,这些都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还有一种发热性疾病是肿瘤性疾病,最常见的是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还有实体肿瘤,如肺癌、肝癌、肾癌、肾上腺肿瘤等,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才能最后确诊。发热的常见原因分为感染、恶性肿瘤、功能性低热、超高热和反复发热。1、感染:见于粟粒性肺结核和播散性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败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如布鲁氏菌病。常见于肝脓肿、阿米巴和细菌、胆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腹部脓肿如肝下、膈下、结肠旁、阑尾周围、腹膜后、盆腔脓肿等。2、恶性肿瘤:见于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各种白血病以及肺癌、肾癌、结肠癌等。包括系统性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脓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3、功能性低热:月经前低热、孕期低热等。夏季低热,口腔温度原发性升高。4、超高热:超高热是指41℃以上的高热,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中心功能紊乱,包括中暑或太阳辐射,严重脑损伤、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脑部疾病,以及输血、输液污染引起的严重热原反应和脓毒症,麻醉剂引起的恶性高热、死前超高热等。5、反复发热:疟疾、复发性发热、黑热病、布鲁氏菌病、伤寒复发、间歇性胆管热、尿路感染、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复发性发热和淋巴瘤引起的周期性发热,以及丙种球蛋白缺乏引起的感染可导致复发性发热。发热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发烧也是身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这些防御反应有利于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发烧的本质:
当身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者体温中枢出现功能障碍时,即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扩展资料: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2,降温治疗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3,预防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参考资料:——发烧
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外源性致热源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1eukocyticpyrogrn),如白介素(IL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58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百日咳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下一篇: 怎样的饮食观念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