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中医症状,癫痫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病因有所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是其共同的特征,也可以作为癫痫的中医证候学特征。
症状学观察为中医辨证之基础,根据痫病复杂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的临床表现所反应的病类病机的不同,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对其症状的观察与总结,这是临床辨证的基础。
痫病发作前期先兆症状
中医学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某些痫证在发作前多表现有先兆症状,如《灵枢·癫狂》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欲发痫候》更明确提出"夫数啮齿,如此,是欲发痫之候也"。以后诸多医家对癫痫发作先兆症状多有描述,特别是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惊痫》中搜列了欲发痫之症状20条,其曰"鼻口青,时小惊是痫候"、"身候目时直视是痫候"、"目瞳子卒大,黑如常青是痫候"、"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痫候"、"咽乳不利是痫候"、"身热小便难是痫候"等等,其对痫病先兆表现论述颇为详细,同时还在篇中示人痫证"必先有候",要注意早期发现和防治。
癫痫类型不同,有的发作前有先兆,如癫痫局限发性,异常放电发生在大脑的一个部位,电活动传播的很慢,病人发作前有某些症状体验,发作后能叙述这些症状感受,而全身性发作多没有先兆。有先兆者主要表现在精神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睡眠不安或皮肤感觉、肌肉运动的异常。这些先兆症状往往与病位有一定关系,所以先兆症状的观察不但对于中医辨证有意义,对西医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1、精神异常:烦躁,或欣快、精神恍惚、多动不安,甚至打人、咬人、毁物,完全不听劝说。大一点的儿童能够说心中烦热,总想吵架。有的患儿发作前有惊恐感,投向亲人怀抱或抓住实物;有的感到有一股气猛地上冲,头发昏胀,随即癫痫发作。
2、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痛肠鸣,胃脘胀满,口渴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能够诉说的孩子言其腹中在翻腾,好象有一股气向上冲。有的可见唇如涂丹,口舌生疮,舌苔黄厚。
3、睡眠不安:睡觉少,入睡难,睡后辗转不安,或突然惊叫、坐起,或四肢小抖动。
4、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常能诉说肢体发麻、疼痛,有蚁行感,面部或四肢肌肉有时发生闰动,头或身体转向一侧,或向一侧转圈,或局限于一侧肢体或口角抽动。或听觉异常,如两耳蜂鸣声或伴有眩晕。或视觉异常,眼前发黑等。或嗅觉异常,闻及异常气味等。
痫病发作期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时表现不同,归纳起来不外神志丧失和精神异常、肌肉抽搐、运动障碍、经气受阻、胃肠功能紊乱等几个方面。
1、神志异常或丧失:除少数病人外,大多数有神志丧失,突然昏仆。其它表现有单见失神,不跌倒,不抽搐。或只一瞬间发愣,活动停止、语言中断。多数与抽搐并见,往往是突然发生,引起摔倒。精神异常者,有的出现恐怖感,有的无意识重复动作或盲目行走,或踢打;有的喃喃自言或胡言乱语或失语;有的无原因微笑或狂笑,或啼噘;有的幻视、幻听,如入梦境;有的则盲目咀嚼、吞咽、吮吸。
2、抽搐:也是癫痫发作时最主要表现。可分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抽搐,伴随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一侧身体抽搐;有的从口角开始,再波及到手臂、下肢;有的从手臂开始,波及到面部和下肢,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抽搐;还有局部肌肉抽搐,表现为头、脸、颈、躯干或者肢体的突然抽动;有的点头痉挛形成全身抽动。
抽搐是痫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内经》多以外邪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痉顽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则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至清代,温热病学说的发展完善,对痉证、抽搐提出热盛津伤,肝风内动的论述。《临证指南医案·痉厥》说"五液劫尽,阳气与内风鸱张,遂变为痉"。《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王孟英按说"木旺由于水亏,故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本,以致痉厥"。反映了中医对抽搐病机认识的不同理解,丰富了痫病抽搐的辨证内容。
3、运动障碍和经气受阻:多突然发生肌肉无力而跌倒或突然头低下。经气受阻多表现为肢体麻木、腹胀或其它不适,也有表现为剧烈疼痛的症状,如头痛、腹痛、肢体疼痛等。
4、胃肠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有恶心、呕吐、流涎、脘腹胀满以及腹痛。
5、反复发作性: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痫证发作的时间不等,并且间隔也不一,但发作后的间歇期间,起居饮食皆若平人。如明·方贤《奇效良·五痫》云"或半年一作,或一年或一月作,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清·陈复正《幼幼集成·痫疾证治》也说"昏晕一时即醒如常矣,其发也,或以旬日计,或以月计,或以岁计"。
中医学对癫痫病症状的观察,有一个逐步丰富完善的过程,除了认为昏迷和抽搐是主要的发作症状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发作症状也有一定的认识。在隋唐日期,不少医家就认识到,有些痫证甚至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风痫候》云"其状目睛不转,而不能呼。"明清日期,有些医家认识到有些痫证不仅是症状轻微,发作的持续时间也短暂,常常是一忽即过,如明·楼英《医学纲目·癫痫》中指出"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明·方贤《奇效良方·五痫》有"风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口喝牵引","痰痫为病,此患似狂张,作之不常……不废手足",不废头目,其人张狂,如梦中,如半醉,灯下不知人……如狂"类似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休止期表现
《灵枢·癫狂》曰"癫痫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又曰"癫疾……已而烦心"已发现痫病发作后常有脊背疼痛、心烦等不适症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发痫后六七岁时不能语候》又指出癫痫发作后出现"其声不发,故不能言",并认为是"痫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所致。明《东医宝鉴·杂病》又云"痫者,过后惺惺"是描述痫病作后所见的朦胧状态。
对休止期临床症状的观察总结很关键。休止期的治疗对减少发作次数,延缓发作间期时间至为重要。事实上中医对癫痫治疗,在时间分布上绝大部分是在休止期进行治疗。此时期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少数重型患者可以出现智力低下,表情淡漠,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走路不稳,也有的出现烦躁多动,不能自控,不听管教等,所以舌、脉象的观察和总结往往是休止期症状的重点。
痫病系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
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
性疾病。又有“痫证”、“癫痫”、“羊痫风”之称。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青壮年多见,近年来少年发病者有增加趋势。
癫病以精神失常为其各证候的共有特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喃喃自喜,不知秽洁,不知羞耻为特征。发病一般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常伴有失眠、纳差、便秘等症状。
网友问:癫痫的症状是什么?
医生答:对于癫痫,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口吐白沫、意识丧失、浑身抽搐。所以很多的人都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癫痫病。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癫痫的种类有很多种,所以其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三种特殊的癫痫、癫痫症状,人们是很少关注的。
1、癫痫性眼球震颤
以眼球震颤为癫痫发作的主要或唯一表现。中医传统上把引起婴儿眼球震颤原因癫痫称作痫证或痫病,癫痫是后来的叫法。作为局灶性癫痫发作的一种表现,癫痫性眼球震颤是罕见的。
患者以前可无癫痫史,癫痫性眼球震颤可以毫无诱因而突然发作,也可以在某些特定因素,如光刺激、深呼吸、压迫眼球等情况下发生,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快相向癫痫灶对侧,可伴有背离或朝向癫痫灶的水平性凝视 。发作时患者可能有视物不清感,持续时间短暂。脑电图检查放电部位多在颞顶枕部。
2、姿势性癫痫
指反复发作并以一定的姿势造型为主要表现的癫痫发作形式,常因额叶辅助运动区受累所致。
典型表现为头眼向一侧偏斜伴一个或多个肢体姿势性强直,常见面向侧的上肢上举,肘部半屈,似击剑状,同时意识多保留,部分有尖叫或不能说话。整个发作过程持续时间短。这种姿势性发作一般不伴有阵挛性动作,但可向其他形式的发作转化。
3、旋转性癫痫
旋转性癫痫是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易与扭转痉挛及其它一些精神性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本病临床较少见,以反复的转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
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单纯的头眼突然转向一侧,大多转向异常放电的对侧,也可伴有躯干的转动,患者似向侧或后看。偶尔可造成全身旋转,其幅度可多达几圈。发作一般历时短暂,意识清醒者可主动扶持物体以防跌倒,部分于转圈后跌倒于地,继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以上所介绍的都是癫痫的症状,所以您一定要了解,并且适当的掌握,这对于认识癫痫,治疗癫痫是很有帮助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知道肝硬化的预防小常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