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网络上流传着一些防治流感的方法,如捂汗、喝水等。很多人也在朋友圈转发这些防治流感的方法,但是,它们到底科不科学?
网传方法:捂汗能防治流感
专家介绍,患流感初期,一些患者有怕冷、发热的症状,轻微发汗可以缓解症状,但捂汗多了机体会削弱对病毒的抵抗力,中医有句话叫“气随汗脱”,大量出汗反而不利于健康,只会使身体更加虚脱,加重病情。所以,所谓用捂汗来防治流感的方法,非但无益,反有害处。即便是中医所说的风寒感冒,也仅仅要求“微汗”即可,何况流感不同于风寒感冒,更不适合用捂汗的方法来防治。
网传方法:喝板蓝根能防治流感
专家介绍,板蓝根并非预防流感的特效药,板蓝根味苦、性寒,易伤脾胃,不宜长期服用。脾胃虚寒的老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以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网传方法:多喝水能预防流感
专家介绍,多喝水的“多”不是指数量的多,而是次数的多,即少量多次,有助于身体健康,不是说保持喉咙湿润就能预防流感,更不提倡一杯一杯地不停喝,不科学的喝水方法会造成水中毒,对康复反而不好,还会增加患者的心脏和肾脏负担。
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患有下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或肺炎时,人体会释放出一种荷尔蒙,它能限制体内的液体含量,并减少人体排尿。如果身体吸收过多水分,荷尔蒙的释放就会导致“低钠血症”,严重的会出现眩晕、乏力和思维混乱等情况,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昏迷和抽搐。
网传方法:洋葱、熏醋能预防流感
专家介绍,虽然葱蒜能抑制细菌生长,但在空气中的杀菌作用微乎其微。
若醋熏不科学不仅不能防病,还有加重病情的危险。而且挥发的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在熏蒸的过程中,会让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患者病情加重,严重的甚至会灼伤上消化道黏膜。
网传方法:抗生素能预防流感
专家介绍,抗生素只能对抗相应细菌感染。由于病毒引起的流感是没有作用的。
网传方法:补充维生素C能防流感
专家介绍,维生素C并没有预防流感的功效。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的说法主要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莱纳斯鲍林《维生素C和一般性感冒》一书,书中介绍了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的观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服用维生素C并不能降低普通感冒的发病率,况且一般性感冒与流感完全是两回事。
既然以上分析的预防流感方法是不科学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有效的预防流感呢?专家介绍,预防流感还是要从日常做起,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等。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行性感冒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流感医疗救治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辨证论治,尽早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治疗,努力提高临床疗效,并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中医治疗”内容中给出了流感轻症及重症的辨证治疗方案,这里摘选轻症辨证治疗方案,流感患者可以按医嘱对证治疗。
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等冲服。
采用以上治疗需注意,妊娠期妇女发病,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即止; 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无儿童适应症的中成药不宜使用。 如果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最新修订是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扩展资料:
修订信息
最新修正是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20年10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特征。乙类传染病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两种。
此次草案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对经确认排除传染病疫情的,不予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生物学特征:不耐热、酸,56°C数分钟即失去致病力,干燥、紫外线、 乙醚、甲醛、漂白粉等均可使流感病毒失活,对化学药品敏感,具有较强传染性 。
流行特点:其RNA为单股负链。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感染该病毒后,可获得同型免疫力;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常引起世界性爆发大流行。
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防治方法: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正常免疫力的重要方法;居室注意通气和湿度。小儿咽喉和鼻腔的粘膜娇嫩,干燥的空气刺激粘膜,使病毒容易附着。在没有雾霾时注意通风,家里湿度调节在50%-60%之间。
扩展资料:
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0纳米。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当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其繁殖之后,基质蛋白是分布在宿主细胞细胞膜内壁上的,成型的病毒核衣壳能够识别宿主细胞膜上含有基质蛋白的部位,与之结合形成病毒结构,并以出芽的形式突出释放成熟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流感病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10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毒蛇咬伤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