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

佚名 2023-11-13 06:42:07

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

人感染布氏杆菌较家畜严重,病情复杂,表现乏力,全身软弱,食欲不振,失眠,咳嗽,有白色痰,可听到肺部哮鸣音,多呈波浪热,也有稽留热、不规则热或不发热。盗汗或大汗,睾丸肿大,一个或多个关节发生无红肿热的疼痛,肌肉酸痛,应用一般镇痛药不能缓解,由于关节和肌肉疼痛难忍,即使不发热也不能劳动,成为能吃不能干活的“懒汉”,故该病又被称作“懒汉病”。病灶发生在生殖器官,影响生育,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人患病,病情复杂,与多种疾病相类似,临床难于鉴别,易发生误诊。一般医院初诊误诊率在25%以上。凡有与易感动物或其产品接触史者,在发生类似布氏杆菌病表现时,应及时向临床医生提醒,做布氏杆菌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力争早确诊、早治疗。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热为其特点,发热约2~3周,继之1~2周无热期,以后再发热。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他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

布病什么症状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布病刚开始发病没有什么明显特征表现,但是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那布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有哪些症状?该怎么治疗呢?

发病以春夏季为多,牧区发病率高。症状在细菌感染后5天到数月出现,通常为2周。
(1)发热。为急性期最常见症状,热型为波浪热或弛张热,伴有多汗:慢性期发热不叫显。
(2)关节、肌肉疼痛。急、慢性期病人均可有关节肌肉痛症状,多为游走性大关节疼痛。急性期,常为多关节疼痛,较剧烈,可为针刺样或为顽固性钝痛。慢性期。疼痛一般局限于1~2个关节,呈持续性钝病或酸痛,长期反复发作可因肌腱变硬和挛缩,而使关节强直、畸形,
(3)生殖系统症状。男性病人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常为单侧。女性病人可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性欲减退、早产、流产、死胎等。
(4)神经系统症状。由于神经干和神经根损伤,导致神经痛,多见于急性期,以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为主,可出现腰痛腿痛。
(5)淋巴结与肝脾大。一般发生在急性期,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
(6)没有并发症的布氏杆菌病患者通常2~3周后恢复。并发症较罕见,但可感染心脏、脑和脑膜,以及引起神经、睾丸、胆囊、肝脏和骨的炎症。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给予足量维生素B族和C,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 高热者可同时应用解热镇痛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改善血症症状,但必须与抗生素合用,疗程3~4天。 有认为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长期有睾丸肿痛者,均有应用激素的指征。

犬布氏杆菌病的症状

犬感染布氏杆菌后,一般有两周至半年的潜伏期后表
现临床症状。怀孕的母犬多在怀孕40-50天后发生流产,流产前一般体温不高,阴唇和阴道粘膜红肿,阴道内流出淡褐色或灰绿色分泌物。流产的胎儿常有组织自溶、水肿及皮下出血等特点。部分母犬怀孕后并不发生流产,在怀孕早期胎儿死亡,被母体吸收。
流产后的母犬常以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状出现,往往屡配不孕。公犬感染布氏杆菌后,以睾丸炎、副睾炎、前列腺炎、包皮炎症状出现。病犬除发生生殖系统炎症外,还可发生关节炎、腱鞘炎,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布氏杆菌病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102301  布氏杆菌病也称波浪热、地中海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菌感染、内毒素和变态反应有关,全身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都可受侵[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8岁,主因间断发热1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能2 h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8 ℃,伴乏力,病情时轻时重。2 h前突然不能讲话,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入院查体:体温36 ℃,呼吸20次/min,脉搏70次/min,血压160/90 mmHg(1 mmHg=0.133 kPa),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混合性失语,双眼球向右侧凝视麻痹,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配合,右侧肢体肌力1级,左侧肢体烦躁乱动,右侧Babinski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6.7×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76.2%,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计数(PLT)259×10?9/L。血生化:Na?+126 mmol/L,K?+ 3.48 mmol/L,CL?- 92 mmol/L,血糖6.7 mmol/L,其余指标均正常。血沉18 mm/h,PPD试验、抗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均呈阳阴性。胸片正常,肺部CT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点状低密度影。头颅MR示双侧侧脑室体部及前后缘可见带状长T2异常信号,FLAIR为高信号。以“脑梗死”对症予以改善循环、脑保护、抗感染治疗,讲话及肢体活动障碍逐渐好转,但体温在36.2 ℃~39 ℃波动。询问病史家里养羊10余只,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400。肥达氏、外斐氏反应阴性。诊断: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给予四环素、复合利福平0.45 g治疗。20 d后又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讲话,头颅CT显示未见异常。血沉20 mm/h,Na?+ 123 mmol/L,CL?- 93 mmol/L。脑脊液涂片未找见新型隐球菌,抗酸杆菌染色(-)。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细胞总数200×10?6/L,白细胞计数190×10?6/L。脑脊液生化:糖1.55 mmol/L,蛋白0.43 g/L,氯化物98 mmol/L,复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800。在原口服药基础上加链霉素1 g/d,肌肉注射。1周后肢体活动及语言恢复正常,1月后复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仍是阳性,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治疗3个月未再复发停药。
  2 讨 论
  本病例主要特点:有与羊密切接触史;长期发热,且呈波动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与体征:反复肢体不能活动、讲话不能、锥体束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脑脊液细胞数增高;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治疗有效。综合以上特点,诊断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其次是牛和猪。经消化道、皮肤黏膜或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后,为吞噬细胞所吞噬,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再入血后可侵犯心、肺、前列腺、关节、肝、脾、骨髓等多个部位,也可侵犯神经系统。起病可急可缓,病程1个月~4个月,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布氏杆菌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率大概有4%~13%[2]。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类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吉兰巴雷综合征,亚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共济失调性四肢瘫,蛛网膜炎,脑膜血管病(血管炎、血管痉挛),脑脓肿等。该患者考虑是脑血管炎所致,即布氏杆菌随血流进入颅内血管,引起颅内血管炎性变态反应,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蛋白正常,细胞数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类似于结核性脑膜炎表现。神经影像学可以正常或有局灶性损害。
  关于治疗,目前认为长效土霉素和链霉素的合并应用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可以减少副反应和复发率[3]。1986年FAO/WHO布氏杆菌病专家推荐利福平(口服,600 mg/d~900 mg/d)加长效土霉素(口服,200 mg/d)治疗成人的急性布氏杆菌病,用药6周。本例患者采用利福平、四环素基础上加用链霉素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渗透作用,最终取得显著的疗效。Kemal等[4]报道了1例布氏杆菌病导致颈髓内肉芽肿的病例,该患者为35岁的女子,主要表现为头痛,四肢末梢疼痛及无力,无胃肠道症状及发热,3个月以前被诊断为布氏杆菌性脑膜炎,有吃生奶酪史。核磁共振显示颈髓1~2水平团块状损害。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滴度1∶320,脑脊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滴度1∶160。土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9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均恢复。
  Serda等[5]报道了1例布氏杆菌病导致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男性病人,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模糊、颈项强直,血管造影术显示有炎性动脉瘤形成,产生机制是炎性反应使血管肌肉层及动脉外膜瓦解,血管壁变弱,形成一个囊状的假动脉瘤,提示早期抗生素治疗有效。
  神经科大夫在临床工作中如遇到患者反复发热,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用神经系统疾病不能完全解释者,均需详细询问有无牛羊接触史和牛羊制品食用史,并进行血清学(血清凝集试验)、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培养),以排除或确诊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
  [2] Seidel G,Pardo GA,NewmanToker D,et al.Neurobrucellosis presenting as leukoencephalopathy:The role of cytotoxic Tlymphocytes[J].Archives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2002,127(9):374377.
  [3] 毛景东,王景龙,杨艳玲.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222226.
  [4] Kemal N,Nebahat T.Cervical intramedullary granulooma of Brucell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Spine J,2007,16(Suppl 3):S255S259.
  [5] Serdar K,Murat V,Ahmet C,et al.Brucellarelated cerebral aneurysms/subarachnoidal hemorrhage:A short review featuring a case report[J].Neurosurg Rev,2008,31:337341.
  作者简介:李玲(1966—),女,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邮编:034000)。
  (收稿日期:20120425)
  (本文编辑郭怀印)

如何区别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等几种猪繁殖障碍病?

猪繁殖障碍病在临床上都共同表现为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公猪发生睾丸炎,但是各种病的病原体与传播方式不一样,所以病猪在临床表现上各有其典型的发病特征。

(1)布氏杆菌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第一胎母猪发生流产,妊娠1~3个月流产者多见,最早2~3周,最晚接近分娩流产。公猪发生睾丸炎,两侧或单侧睾丸明显肿大,后期睾丸萎缩,甚至阳痿。有的出现关节炎、后肢跛行或者麻痹。

(2)细小病毒病 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初产母猪。母猪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即使胎儿不死,仔猪产下后,也很难成活。公猪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此病与布氏杆菌病不同的是,公猪睾丸不发生炎症、不肿大,不发生关节炎与后肢跛行,体温正常。

(3)伪狂犬病 其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喘气,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有的呕吐和腹泻,部分猪有瘙痒感,颈部、前后肢尾根等处毛完全脱落,裸露污秽的红色创面。有的猪有神经症状,初期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有的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公猪发生睾丸炎。本病与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的区别要点是,上述两种病体温不高,无神经症状,无呕吐、瘙痒感,前后肢及尾部无脱毛等临床症状。

(4)猪蓝耳病 主要表现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增多,大批仔猪死于哺乳期和断奶后,即使不死也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很难长到成猪。断奶后母猪不发情,难以配种,公猪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严重下降,精液减少,畸形精子增多,病猪的耳尖或后躯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紫斑,过后又消失。仔猪出现衰弱、精神委顿、腹泻、消瘦,在耳部、肛门周围、小母猪外阴部、小公猪的包皮附近有出血点或紫斑。死亡率高达30%~80%,有的可达100%。成年猪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厌食与腹泻等,耳及全身各处出现蓝紫斑,死亡率可达30%以上。此病与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的区别要点是上述三种病在临床上不出现皮肤紫斑。不表现呼吸困难,死亡率也没有蓝耳病高。

以上四种繁殖障碍病虽然可以通过临床的特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但最后确诊还要通过实验室诊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