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热(rat-bitefever,sodoku)系鼠类疾病,人被鼠咬而传染。鼠咬热是小螺菌(Spirillumminus)或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iform)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鼠咬人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局部病灶和(或)发热性感染,则不包括在本条范围内。
小螺菌形态短粗,两端尖,有2~6个规则螺旋,菌体两端有一或多根鞭毛,暗视野下运动迅速。念珠状链杆菌的菌体短,常排列成链,形如念珠,革兰染色阴性。小螺菌常存在于鼠的眼、鼻、口、咽部分泌物及齿龈血中,念珠状链杆菌是野生鼠和实验用鼠的正常菌群,后者可转变为无胞壁的L型。鼠咬热一般通过鼠咬伤而致病,但念珠状链杆菌也可通过染菌牛奶、饮食而传播。
发烧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这个疾病多数是由着凉引起的。发烧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哦,总之,发烧就是要及早的发现,不然对脑部的神经系统就会有很大的破坏了。如果大家想知道发烧有什么症状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介绍。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极期。
2、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脓毒 症、风湿热、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渗出胸膜炎等。
3、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疟、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脓毒症等。
4、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经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1天或数天反复发作)。是间日疟或三日疟的特点。
5、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起伏)。可见布鲁芪菌病、恶性淋巴瘤、周期热等。
6、再发热(又称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热等。
7、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而完全解热)。多见于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8、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炎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上述文章是小编和大家介绍了关于发烧的一些症状资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再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就会更加了解发烧这个疾病了。发烧其实对于身体的细胞影响都很大的,因为温度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细胞也就会受到损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1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内侧颞叶癫痫的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