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的临床表现:脑脓肿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
①急性脑炎期,细菌进入脑白质,病灶区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许多小液化灶、病灶周边水肿。若病灶靠近脑浅表处,则有脑膜炎反应。此期病人出现全身急性感染中毒症状,如高热头痛、呕吐、嗜睡、全身乏力,颈部抵抗。末梢血中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病程1~2周。用抗生素后全身症状很快缓解。隐源性脑脓肿可无全身中毒症状。
②化脓阶段,此时软化坏死炎性灶形成脓液,许多坏死化脓灶逐渐融合成脓腔,脓腔逐渐增大,有时脓腔间仍有间隔成为多房脓腔。脓腔周围有不规则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形成一薄层包膜,但与邻近脑水肿组织和神经胶质增生带尚无明显界限。此时病人全身感染症状好转或消失,此阶段可称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可以数天到数月。
③包膜形成阶段;脓腔壁的肉芽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纤维化而形成一个坚韧的包膜。包膜形成的快慢与病原体种类和毒性、机体抵抗力、抗生素使用有关。脑脓肿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单发多房或多发。包膜一般于2~3周内初步形成,完整包膜形成需4~8周。随包膜的逐渐形成和脓腔的增大,颅内压逐渐升高。局灶症状也相继出现。病情发展快者易出现脑疝。颞叶脓肿容易发生颞叶钩回疝(小脑幕切迹疝),小脑脓肿易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枕大孔疝)。此时病人突然昏迷,病灶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呼吸浅表,减缓或停止,脉搏迟缓,血压上升后下降。另一种是脑脓肿破裂。见于邻近脑室的和脑浅表处的脓肿,当脓腔压力增大或腔壁较薄时(常在全身用力、腰穿快速或大量放液或脑室造影)突然破入同侧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急性化脓性脑室炎或脑膜炎。病人突然高热、昏迷、抽搐、末梢血和脑脊液粒细胞剧增。死亡率极高。
脑膜炎可分为四类,不同种类的脑膜炎有不同症状,最常见的脑膜炎的症状是头痛、发热,同时颈部僵直,伴有呕吐,精神错乱或意识改变,不能忍受光线或声音。患儿患脑膜炎时,症状无特异性,但会有暴躁、精神萎靡的情况。
一、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作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它不仅是最严重的一种结核病类型,也是儿童死于脑膜炎的首要原因,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症反应导致颅内高压早期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减少,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二、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由病毒引起,通常急性起病,有剧烈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克尼格氏征呈阳性,并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咽痛、畏光、眩晕、精神萎靡、感觉异常、肌痛、腹痛及寒战等症状。
三、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脑膜炎,占该病病例的90%。患病初期会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70%的病例皮肤黏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
进入脑膜炎期后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征,同时会伴有血压升高。
四、隐球菌脑膜炎鸽粪被认为是隐球菌脑膜炎最主要的传染源。隐球菌脑膜炎有多种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咽痛、鼻塞、喷嚏、恶心、纳呆、全身不适等多种症状,经一般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9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坐骨神经痛的营养辅助治疗
下一篇: 坐骨神经痛的锻炼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