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环脱出的疝称为脐疝。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在人体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动脉、一条静脉、卵黄管及脐尿管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在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逐渐闭锁,脐环闭锁时形成脐凹陷。如果闭锁不全或延期闭锁,刚胎儿出生后出现畸形及形成.
由脐环处突出的疝称为脐疝。临床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1.婴儿脐疝:较常见,多属易复性疝,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一般直径1~2厘米,无其它症状,往往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
2.成人脐疝: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手术名称 4 附件切除术的别名 5 分类 6 ICD编码 7 概述 8 适应症 9 禁忌症 10 术前准备 11 麻醉和 *** 12 手术步骤 附: 1 治疗附件切除术的穴位 1 拼音 fù jiàn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adnexectomy
3 手术名称 附件切除术
4 附件切除术的别名 子宫附件切除术
5 分类 妇产科/妇产科内镜/腹腔镜
妇产科/妇科手术/腹部手术/良性疾病手术/卵巢肿瘤手术
6 ICD编码 65.4101;65.6301
7 概述 手术是治疗卵巢肿瘤的主要手段,对儿童及年轻病人多取患侧附件切除术或单纯卵巢肿瘤剔除术;而绝经期前后及绝经后病人,多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附件切除术即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多用于输卵管卵巢均有病变时一并切除。腹腔镜下附件的解剖见下图(图11.5.1.51)。
8 适应症 附件切除术适用于:
1.卵巢囊肿过大,已无多少正常卵巢组织,对侧卵巢正常。
2.年龄大于40岁,对侧卵巢正常,患侧为巧克力囊肿、畸胎瘤或上皮性卵巢囊肿。
3.炎症性粘连性包块、术前有粘连所致的腹痛经保守性治疗无效。
4.亲属中有卵巢癌者,年龄大于35岁,应切除患侧卵巢。
5.绝经妇女,一侧患有卵巢肿瘤,既使是小于5cm的小囊肿,也主张切除患侧或双侧附件。
9 禁忌症 1.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
2.弥漫性腹膜炎。
3.脐疝、膈疝、腹壁疝、腹股沟疝或股疝。
4.凝血功能异常。
5.因有手术史,腹壁广泛的瘢痕或腹腔内广泛的粘连。
6.过度肥胖。
10 术前准备 1.腹部及外阴的皮肤准备(包括脐部的清洁)。
2.肠道准备? 术前晚上行0.1%肥皂水 *** 。如可能涉及肠管的手术,术前行3d的肠道准备。
3.术前用药? 如手术范围大,可能涉及肠道,应于术前3d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30min注射镇静剂、阿托品或东莨菪堿。
4.留置导尿管。
5.备血或准备自体回输血。
11 麻醉和 *** 1.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头低脚高仰卧位。
12 手术步骤 1.头低脚高仰卧位,常规进行三点穿刺、置镜及探查,注意患侧卵巢有无粘连及对侧卵巢,子宫情况。
常规收集腹腔液或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
将卵巢暴露于子宫前方。通常需要用探检棒沿卵巢内侧,循阔韧带后叶向外上方小心拨起卵巢及囊肿,让子宫自然沉至后方,使卵巢位于子宫前外方,以便于操作。
如囊肿大于10cm,通常需要先将一套圈置于拟穿刺部位,再用长针接吸引管,刺入后吸空内容液,完成后拔出针头即用分离钳夹住穿刺孔提起囊壁,收紧套圈防止其余囊液外漏(图11.5.1.52)。
2.以下分三种方法介绍附件切除(图11.5.1.53)。
(1)套圈结扎法:放入套圈,将套圈置于患侧附件上一侧,再用持钳将线圈的另一侧顺囊肿表面滑下,当超过最大径时,如输卵管不在圈中,可经圈内用钳夹住输卵管牵入圈中,注意钳夹固定之,助手小心收紧套圈,直至圈扎在患侧附件的蒂部(包括卵巢固有韧带、漏斗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同法套扎三道,用剪刀在套扎线上方0.5~1cm处小心分次剪断蒂部,注意蒂不易过短,且不要将囊肿剪破。
(2)缝扎或双极电凝法:用分次缝扎或双极电凝处理卵巢固有韧带、漏斗韧带及输卵管,再剪断之(图11.5.1.54,11.5.1.55A~C)。
(3)电凝加套圈结扎法:先用双极电凝处理骨盆漏斗韧带,剪断后,再用套圈法处理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并剪断之。
3.取出标本? 先放入套圈,用钳夹持卵巢断蒂固定之,经腹壁长针穿刺囊肿,抽引囊液,至空陷后,提起囊壁,收紧套圈,再从穿刺孔取出标本。
4.其他步骤同前常规操作。
治疗附件切除术的穴位 命门
疝气贴又叫消疝贴,是中医治疗疝气的最新产品,主要成分是柴胡、白芍、枳实、甘草、黄芪、北五味子、党参、白术、吴茱萸、茜草根、陈皮、高能磁芯等,中医中药融合了先进的西方技术,在治疗中气下陷、小腹下坠所致的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切口疝、中老年疝气、小儿疝气、脐疝、睾疝及鞘膜积液等取得了新的突破。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兽医外科学的范畴
第二节 兽医外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 怎样学习兽医外科学
第二章 无菌术
第一节 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与消毒
第二节 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
第三节 施术动物和术部的准备
第四节 手术场所的准备与消毒
第五节 手术过程中的无菌原则
第三章 外科患畜的体液失调
第一节 水、盐代谢失调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调
第三节 补液的途径
第四章 外科感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第三节 全身化脓性感染
第四节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第五章 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开放性损伤——创伤
第二节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第三节 物理化学损伤
第六章 外科休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第七章 外科患畜的营养代谢
第一节 动物基本营养需要与代谢
第二节 饥饿、创伤及感染后的代谢变化
第三节 肠内营养
第四节 肠外营养
第八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麻醉前的准备和用药
第三节 全身麻醉
第四节 局部麻醉
第九章 手术基本操作
第一节 组织分离
第二节 止血
第三节 缝合
第十章 显微外科
第一节 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第二节 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第三节 显微外科的应用
第十一章 皮肤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皮肤病
第十二章 肿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家畜常见肿瘤
第十三章 眼病
第一节 眼的解剖生理
第二节 眼科检查技术
第三节 眼睑疾病
第四节 结膜和角膜疾病
第五节 晶状体和眼房疾病
第六节 色素层和视网膜疾病
第七节 眼外伤
第十四章 耳的疾病
第一节 耳血肿
第二节 耳廓囊肿
第三节 外耳炎
第四节 中耳炎和内耳炎
第十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豁鼻
第二节 鼻旁窦蓄脓
第三节 喉麻痹
第四节 气管异物
第五节 气管萎陷
第六节 气管狭窄
附:消声术
第十六章 胸壁损伤
第一节 鞍挽具伤
第二节 胸壁透创及并发症
第十七章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牛创伤性心包炎
第二节 动脉导管未闭
第三节 肺动脉狭窄
第四节 主动脉狭窄
第五节 颈静脉炎
第六节 门体血流短路
第七节 腹主动脉及髂动脉栓塞症
第十八章 常见腹腔手术通路及探查技术
第一节 腹壁及腹腔局部解剖
第二节 手术通路原则
第三节 常见腹腔手术通路
第四节 腹腔探查技术
第十九章 腹部损伤
第一节 腹部损伤概述
第二节 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第二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口腔及唾液腺疾病
第二节 食道疾病
第三节 胃病
第四节 肠道疾病
第五节 胆石症
第二十一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急腹症的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 急腹症的诊断
第三节 急腹症的治疗
第二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泌尿器官疾病
第二节 生殖器官疾病及阉割术
第二十三章 疝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脐疝
第三节 腹股沟阴囊疝
第四节 损伤性腹壁疝
第五节 会阴疝
第六节 膈疝
第二十四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家畜的乳房解剖
第二节 乳房常见外科疾病
第二十五章 跛行诊断
第一节 跛行概论
第二节 跛行诊断方法
第二十六章 风湿病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二节 病理变化过程
第三节 分类及症状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预防
第二十七章 神经损伤
第一节 脑损伤
第二节 脊髓损伤
第三节 外周神经损伤
第二十八章 骨骼和关节疾病
第一节 骨折
第二节 炎性骨病
第三节 关节疾病
第二十九章 肌肉、腱及黏液囊疾病
第一节 肌肉疾病
第二节 腱和腱鞘疾病
第三节 黏液囊炎
第三十章 蹄病
第一节 蹄的解剖结构
第二节 蹄病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7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脐疝的病因
下一篇: 脐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