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脐疝

祝由网 2023-11-16 12:10:22

脐疝

概述

经脐环脱出的疝称为脐疝。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在人体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动脉、一条静脉、卵黄管及脐尿管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在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逐渐闭锁,脐环闭锁时形成脐凹陷。如果闭锁不全或延期闭锁,刚胎儿出生后出现畸形及形成.

由脐环处突出的疝称为脐疝。临床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病因

1.婴儿脐疝。属先天性。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器、便秘、包茎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被盖物仅为疤痕组织,皮下和皮肤。

2.成人脐疝:较为少见。可能与脐环处疤痕组织变弱有关。诱因是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疝内各物初期多为大网膜,随后还有小肠,结肠等。常因与疝囊壁发生广泛粘连,形成多房性间隙。

症状

1.婴儿脐疝:较常见,多属易复性疝,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一般直径1~2厘米,无其它症状,往往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

2.成人脐疝: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治疗

1.婴儿脐疝,色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成人脐疝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将同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大网膜和多余的皮肤一并切除。于是,尽多的游离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腹膜。予以横形对合缝合,然后在上下两侧游离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时可作重叠缝合。

用药原则

1.脐疝选择性手术一般可不应用抗菌素。 2.疝出现嵌顿、绞窄时,或疝无嵌顿、绞窄但合并有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者,即需应用药物包括用药框限“A”和“B”。 3.绞窄性疝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体质衰弱者,术后除应用“A”、“B”外,尚可考虑应用新特药物及支持对症治疗。

【脐疝是什么】脐疝是什么意思

脐疝是什么? 脐疝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

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

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脐疝形成的原因 1、家族遗传

婴幼儿脐疝是腹腔内容物经脐环向外突出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腹股沟疝,发病率约为2.6%,女孩多于男孩,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家族倾向并与种族有关。

2、长期便秘

婴幼儿长期便秘和哭闹也能促使脐疝的发生。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随后还可有小肠,结肠等。婴儿脐疝是能够自愈的,家长需要做好护理。

脐疝的症状 婴儿脐疝多属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下面了解下婴儿脐疝的症状。

1、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厘米,无其他症状,常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

2、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

3、肿物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

4、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回纳人腹腔,伴有肠鸣音。

5、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褶,以上为典型脐疝。

6、肿物较大时,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为创伤所致。

脐疝的诊断与鉴别 婴幼儿脐疝的诊断:一般有下列临牀表现和体征即可诊断为婴幼儿脐疝。

1、婴儿出生后脐部呈半圆形的肿物隆起,大多如拇指头大小,质软,在肿物的下半可见到脐痕;

2、肿物在患儿哭闹或用力时增大,安静休息或用手挤压时缩小或消失;

3、用手还纳疝内容物后可触及疝环,疝环直径多小于2.0cm。

小贴士: 成人脐疝的诊断比较容易,一般经过详细的询问症状外和仔细的查体多可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诊断困难的还可以选择超声检查。

脐疝的治疗原则 对于婴幼儿脐疝,无论脐环大小,如无特殊情况,早期均应该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

原因为:

1、非手术治疗避免了患儿经受手术之痛苦;

2、患儿年龄较小,对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不易护理且患儿家属不易接受;

3、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没有闭锁的脐环迟至2岁时,随着发育腹壁增强,多能自愈。观察至2岁后,如仍未愈合,再考虑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长期保守治疗不愈伴有症状者;

2、嵌顿或有疝内容物坏死者;

3、年龄>2岁;

4、疝环口直径>2.5cm者;

5、伴有局部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者。

治疗脐疝的偏方 婴儿脐疝除了手术之外,比较轻成都的脐疝可以通过家长护理和偏方来治疗。

1、将茴香籽炒后用纱布包好,用于熨烫患处,可以同时制作两包替换使用。

2、把白附子研成粉末后,用水调后敷在肚脐处,再用艾灸辅助进行。注:这种方法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对患者的烫伤。

3、取山楂肉、茴香籽(炒熟后)各一两,研成粉末后糊成丸子,每次空腹用白开水送下。

4、把葱白与食盐一起捣烂成泥状后,涂在患处。

5、把吴萸、盐各60克一起炒热后,用纱布包好熨脐部,冷时可以加热水袋熨烫1-2小时。

宝宝脐疝怎么回事,教你全面了解宝宝脐疝

脐疝俗称气肚脐,是婴儿最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

详解 01 婴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02 婴儿脐疝的发病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

03 婴儿脐疝的发病机制:
脐是腹腔最后闭合的部位,是胎儿的脐带所在处。脐静脉在脐的最上部,穿过腹壁,向内移行至镰状韧带下缘。出生后近脐部的一段脐静脉成为肝圆韧带。胎儿时的两支脐动脉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间,在脐两侧偏下部进入脐带,出生后退化成纤维性索条,被称为脐外侧韧带。
胎儿的脐尿管位于下腹部的中线、腹壁与腹膜间,出生后退化成为脐中韧带。出生时脐带被结扎剪断,断面瘢痕形成。以上诸韧带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充填,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脐环包绕脐周,较坚韧,是由腹直肌前、后筋膜及腹横肌筋膜融合而成。
初生时脐环较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收缩,最终消失。脐环较大时,诸韧带间的空隙增大,腹腔内脏带着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外,形成脐疝。
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及大脑性痴呆症患儿,脐周围的组织发育欠佳或较松弛,脐环较大,脐环的收缩及闭合较迟缓,是这类小儿好发脐疝的解剖因素。

04 婴儿脐疝的危害:
1、危害宝宝的消化系统:宝宝一旦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营养吸收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出现体质下降,无任何疾病抵抗能力,所以,宝宝的正常发育也会受阻。
2、影响生殖泌尿系统:因小儿脐疝的疝内囊物长期压迫泌尿及生殖器官,会造成宝宝的生殖器官发育不良,进而影响宝宝的生育能力,甚至影响宝宝一生无法生育。
3、危及宝宝生命: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嵌顿后突出的包块不能用手回纳,局部逐步肿大、疼痛。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超过24小时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从而危及宝宝生命。
4、危害到宝宝心灵:在脐疝气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宝宝也会一天天的长大,在智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与正常人不一样,这就会导致宝宝的精神会产生忧郁,开始自闭。

05 婴儿脐疝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婴幼儿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06 1、非手术疗法
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07 2、手术疗法
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新生儿有脐疝怎么办】新生儿有脐疝怎么处理

新生儿脐疝怎么办:首先建议保守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直径在1cm左右的脐疝,随着腹壁肌肉发育的慢慢健全,多能在2岁以内自行痊愈,所以2岁以内的小脐疝一般可以不做特殊处理,有些脐疝甚至在3-4岁时仍有指望能自愈。

但如果是脐疝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则建议施行修补手术。

注意:

在处理脐疝时,有些家长也会用硬币去压迫凸出的脐部,希望以此来改善脐疝状况,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达到辅助自愈的目的。因为小儿的腹部相对比较圆鼓,绑的绷带容易脱落而不利于其固定位置,而且硬币长时间摩擦时,还可能会发生接触性皮炎或者皮肤摩擦损伤,甚至出现皮肤感染溃烂,因此不建议家长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

相关文章<<<新生儿肚脐外凸怎么办

什么情况新生儿脐疝要及时就医治疗 1、年龄大于两岁;

2、脐疝的直径大于2.5公分;

3、宝宝的疝内容物发生嵌顿;

4、婴儿脐疝经过一系列的保守治疗都没有好转。

脐疝会被撑破吗 脐疝不会被撑破。

脐疝患儿在哭闹厉害时腹压增高,可以见到肚脐眼凸起的软囊外表皮肤发亮,看上去比较薄,有些家长很担心会被撑破,其实,这也不必太过于担心,由于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如果不是创伤所致,疝囊一般不会存在被撑破的可能,而且脐疝患儿一般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只有极少数婴幼儿会因局部膨胀而稍感不适。

如何预防脐疝扩大 1、首先,要避免宝宝出现比较大的哭闹,或腹压增强等这类活动;

2、减少宝宝腹胀便秘的发生,宝宝有咳嗽时,也应尽快治疗;

3、可以使用护脐贴,贴一下宝宝的脐部部分,或者是护脐带这样加压,使宝宝的疝囊可以回落。

相关文章<<<新生儿肚脐突出是怎么回事

相关文章<<<新生儿肚脐什么时候长好

相关文章<<<新生儿肚脐臭怎么回事

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1 新生儿脐疝可自愈 新生儿发生脐疝主要是由于小儿脐周特殊的生理构造所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儿腹肌逐渐发达,疝空逐渐缩小而闭合,大多数脐疝患儿可在2岁以内自愈。当然,如果能够配合有针对性的体位治疗和运动训练等外界干预手段,则效果更好。

2 局部固定固定 当小儿平卧,脐疝回纳腹中的时候,取一块稍大于脐疝的小木片或者硬物,外用纱布包裹好,放在宝宝肚脐上,将脐疝处抵住,然后用胶布或者绷带加以固定,使其不能随意移动,则治疗效果很好。此法适用于新生儿急6个月以内的月龄较小的宝宝,通过物理抵挡,阻止脐疝发生。

3 体位治疗 将小儿仰卧在床上,宝宝手舞足蹈的运动,可以帮助拉紧躯干肌肉,有利于肌肉的介结实。在每次喂奶前,先让孩子平卧3-30分钟,这样有利于改善宝宝吃奶腹压增高而导致的脐疝症状。

4 按摩治疗 宝宝出生3周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先用手轻柔的将脐疝还纳入腹腔中,用一只手的手指轻轻按压它;用另外一只手做腹部按摩,帮助宝宝改善脐疝症状。具体按摩方法如下:

1、用手掌推摩其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

2、用指尖轻轻的划线刺激腹部皮肤,从外侧划向中线,严重肋缘、平脐和腹股沟划三条线,引起所划侧的腹直肌收缩(1岁内小儿该反射可能看不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