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光泽信号
就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
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
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形态变化望耳的另一个内容是观察形态变化。
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
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
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定位诊断就耳的定位诊断而言,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而致牙齿、牙龈肿痛时,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如今的耳诊与传统的耳诊相比,加入了精确定位的耳穴内容。诊法也不再局限于望诊、触诊,染色诊法、生物电测定法等方法正在蓬勃发展。当然,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
生活中最常见耳部问题:
一、耳朵进水怎么办?
由于水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廊;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在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二、耳朵进水的锻炼和预防
不妨一试游泳训练,耳朵常常进水。下面这些办法有助你把耳朵里的水排出:
跳动引水法把头歪向进水耳朵一侧,令耳孔向下,用同侧的脚单脚原地连跳几次,同时用手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让水顺势流出。
手掌吸水法把进水耳朵歪向下,用同侧手掌紧压在耳廓上,屏住呼吸,尔后迅速松开手掌,连续几次,进水便会被吸出。
棉花沾吸法用消毒的脱脂棉或软性吸水纸卷成捻子,轻轻地伸入进水耳朵里,当捻子碰到水时,水就会被吸在捻子上。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当中的五行主要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它所代表的就是身体里面的五个重要的脏器,就是肝,心,脾,肺,肾。就五个脏器的话,当在他是处于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的,如果说当这个五个脏器出现了问题的话,那么他会通过我们的五官而表现出来。那么五官主要指的就是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舌头以及耳朵。相对应的就是对应着我们五个重要的脏器,当观察五官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观测到我们的五个内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五个内脏的一个健康状况。
?
就拿我们的舌头来讲,由于我们的心脏开窍与我们的舌头,那么就是如果说我们的心脏是健康的话,那么心气比较足的话,我们的舌头那么是比较灵敏的,并且能够辨别各种气味。我们正常的舌头是舌色是比较淡红的,然后舌苔是白色的,那么就代表着我们的心脏的气血,那么是十分的充足。由于我们舌头上的血管是十分的丰富,那么会通过舌头的表面来观察心脏的一个健康状况。
而我们的肾脏他就开窍于我们的耳朵,如果我们的肾脏出现了一个肾虚的话,那么有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听力下降或者是总是会觉得耳边嗡嗡的响,出现一个耳鸣的情况。那么如果说,对于男性来讲,那么如果说长期的出现一个听力检测的话,那么就应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到医院进行一个把脉。
肝脏主要开窍于我们的眼睛,那么由于肝脏里面是合成我们的凝血因子,也储藏了我们的许多的血液。,那么由于肝脏里面是合成我们的凝血因子,也储藏了我们的许多的血液。所以说血液的话,那么供足与眼睛的血液就比较多,如果说肝脏出现了衰竭或者是肝脏出现了其他的病,那么会直接的影响我们的眼睛,比如说出现一个事务模糊或者是两眼昏花,以及视力下降。而我们的肺主要开窍于我们的鼻子,是由于我们的鼻腔直通于我们。呼吸道。如果说出现了一些鼻塞,流鼻涕的话,那么有可能就是出现了一个感冒的症状。
对称,能给人以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 美的“三要素”是简单、对称、和谐。 匀称的人体暗合着黄金律。从外表上看起来,复杂的人体是如此简单,而外表简单的人体,却又处处对称。你说人体美不美?据说,“对称”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在一本讨论雕塑中的理想比例关系的著作中就提出来了。 自然界处处显示出形象对称性,像人体,乃至鸟、兽、鱼、虫,大都是左右对称。人体的双目、双耳、双手、双足,惟妙惟肖,左右两半部十分对称。 除了左右对称外,还有所谓“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肚脐被称为人体体表的“黄金分割点”,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如果没有这个标志,要把人体分成对称的两半就困难多了。 然而,人体也是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有点、线、面、三角形、圆形等。在人体的细节上,并非绝对对称。比如,有的人脸一半大、一半小;有人的眼睛一侧大,一测小;有人的眉毛,一高一低,一平一翘;有人的耳朵,一大一小,一尖一圆。有的人尽管看上去似乎左右很匀称,但留心观察,仍可找到若干不对称之处。所以,人体的这种不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又千变万化。 其实,不但从头到脚的外表形态是这样,而且从外到里、从静态到动态,也都是如此。 首先看一下头面部。 头和面部的左、右侧发育,绝大多数是不一致的。如果任取一张脸部的正面照片,依正中线分成左右两半,然后分别按其左半部和右半部复原,结果可以得到两个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人像。 在头面部的不对称现象中,有人左侧较为发达,也有人右侧较为发达。虽然两侧的差别并不大,但毕竟是有差异的。 国外有人调查,其左侧较为发达的有外耳、眼及鼻唇沟(即嘴巴两侧斜上方的两条较深的皱纹);而右侧较为发达的有脸、鼻孔。 由于右脸往往比左脸大,因此,人的面部中线常偏向左侧,鼻尖也常歪向左方。同样,嘴巴的两角,往往右高大低。此外,头顶部的发旋,约有80%是向右的顺时针方向。 再看躯干、四肢部。 脊柱在胸部多弯向右侧;在腰部,则常弯向左侧。随之,左肩往往较高,且似乎较宽。 根据测量,人体上肢左右两侧长度相等的,仅占18%;大部分人(占75%)是右侧比左侧长;剩下的7%,则相反,右侧比左侧短。 骨骼的测量同样如此:右侧骨骼较左侧骨骼的直径大并较粗壮。下肢与上肢类似,无论在长度、重量及体积等方面,右侧常常比左侧略大。然而,两侧下肢的差别不如上肢明显。约有52%的人的右侧下肢占优势;15%的人的左侧下肢占优势;两侧相等的,占33%。至于躯干和上、下肢的肌肉,一般都是右侧较为发达。 人体的内脏器官,同样普遍存在左右不对称的现象,并且更为明显。 解剖学家早已指出,人都是偏心的。心脏的2/3居于身体正中平面左侧,l/3在右侧;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则分上、下两叶;右肺较左肺宽而短,且右肺重于左肺;右肺与左肺的重量之比,男子为10:9女子则为8:7;肝脏的大部分及胆囊在身体右侧;胰腺的大部分及脾脏在左侧;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身体左侧。胃的上缘较短,叫胃小弯,凹向右上方;胃的下缘较长,叫胃大弯,凸向左下方;两只肾脏,左肾细长,右占宽短,且左肾较右肾梢重、位置略高;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也不完全对称。大脑半球前上方的额叶,右侧较左侧略大;而后下方的枕叶,则左侧较右侧稍大。此外,男子的睾丸,左侧常比右侧略大,且在阴囊中的位置较低,约低1 厘米。 既然人体的外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均存在不对称现象,那么,与此相应的功能方面,同样存在不对称,最明显的例子是手。大多数人是右利手,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右手。少数人是左利手(俗称左撇子)和混合利手。 同样,下肢功能的不对称也有很多表现。例如,多数人习惯用右脚踢球,用左脚迈出第一步;在跷二郎腿时,往往用左腿作支柱;两腿安静站立时,总是一侧膝关节过伸,作为支撑腿,另一侧稍屈作为支架,然后轮替交换,即所谓不对称站立。 再如,当你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或通过一小孔、裂缝观看某一物体时,多数人喜欢用右眼。由此可见,人的大脑两半球功能也是不对称的,往往是左侧占据优势,即称为优势半球。 研究这些不对称现象,对于医学、艺术和人类学都具有很大价值。只有通过对正常人的不对称现象研究,才能显示出人体的异常不对称:哪些是先天性变异或畸形;哪些是后天性的病理改变。这对临床医学诊断将有很大帮助。像有的人的嘴巴明显歪向左侧,这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63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说熬夜老得快
下一篇: 痰湿体质拔火罐穴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