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瓜去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2、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3、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4、清热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春季湿气重,人就容易生病,那么春季祛湿喝哪些茶类好?春季祛湿喝什么汤呢?下面由我为大家讲解下春季祛湿喝的相关茶类与汤品吧。
春季祛湿茶
1、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将买来的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 烘焙 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枸杞茶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宜在春季养生饮用。
2、茯苓薏米姜茶
做法:茯苓15-20g,薏米20g,生姜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点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水差不多只有一碗时,关火,趁热喝。第二次喝的时候,继续加一碗水,煮开后煎20分钟。还可以再喝一次,继续加水,煎20分钟。
功效:茯苓不但去湿还健脾胃,再加上暖胃的姜,很适合胃不好、胃寒的人饮用。
3、陈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陈皮2克。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4、二花蜜茶
做法: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适量。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锅,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有痔疮大便不畅或大便带血的人群饮用。
5、五花茶
做法: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湿效果更强。
6、辛凉饮
做法:薏米30g、藿香3g、佩兰3g、白豆蔻仁3g,因为薏米很难用冲泡的 方法 来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热水煎煮薏米半小时,然后用薏米汤来冲泡另外三种茶材即可。
功效:这四 种植 物向来被认为是祛湿的上品,暑湿季节服用可以帮助脾胃化解体内的湿气。同时,薏米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抗湿的能力,避免湿气再次侵犯。
7、木棉砂仁饮
做法: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春夏季感受暑湿后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饮用。
春季祛湿汤
1、荷叶薏米煲瘦肉汤
材料:荷叶、薏米、瘦肉、莲子、扁豆、干淮山适量。
做法:将莲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净,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个小时;瘦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升发阳气,健脾祛湿,驱除疲劳。荷叶有升发阳气之效,加上健脾祛湿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气潮湿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与不爽的感觉。
2、芡实莲子苡仁汤
材料: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做法: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可以食用了。
功效: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3、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清淡不腻滞又富有营养,同时又有祛湿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广东民间常用的煲汤料之一,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气,而生鱼能补脾利水。
4、猪横脷夏枯草汤
材料:猪横脷,夏枯草、棉茵陈,生姜。
做法: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5、三豆鳅鱼健脾祛湿汤
材料:泥鳅300克,红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绍酒10克,生姜5片。
做法:将泥鳅放入清水,吐净泥土后宰杀,去内脏,洗净;将红豆、黑豆、赤小豆洗净备用。将炒锅以大火烧热后加入素油,放入泥鳅煎至7分熟后盛起备用。将油煎泥鳅与洗净的红豆、黑豆、赤小豆、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沸,小火熬煮2小时,放入绍酒,调入适量精盐即成。
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极高,其肉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性味甘平,具有温中益气、祛风利湿、解毒、利尿等作用,红豆补血、利尿、消肿,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此汤有清暑祛湿、健脾补肾的功效。
6、萝卜莲子猪舌汤
材料:萝卜750克、莲子50克、芡实25克、蜜枣3枚、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做法:萝卜连皮洗净,斜向切成中块;莲子、芡实、蜜枣去核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猪舌反复刮洗干净,切成大块,连同猪骨用开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猪骨飞水后则用刀背敲裂;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煲内煲2个半小时,放适量食盐和少量油调味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饮食祛湿助你一身轻松 近期气温反复,时冷时热,又雨又潮湿,人的身体那么会感到湿气重。体内湿气长期淤积无法排出的话,人就比较容易得病。湿气重除了进行体育锻炼,最重要的是在饮食上进行调理。那么湿气重吃什么,去湿气的食疗有哪些?下面吃网小编就告诉您湿气重吃什么,去湿气的食疗有哪些。 湿气重吃什么 常见的祛湿食材 花旗参: 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 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 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 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湿气重吃什么 去湿气饮食调理方法 湿分寒湿与暑湿等,湿重可阻塞人体气机,最常见的表现为不思饮食、腹胀、一身酸痛等症。在饮食上,可多食用些具有芳香化湿、温经散寒、温里、发散等作用的药食两用的菜类与佐料品种,如生姜、辣椒、大蒜、蒜子、葱、香菜、芹菜、扁豆、藠头、紫苏及花椒、胡椒、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及未放盐腌的淡豆豉等,着名的葱豉汤就是发散之方,由淡豆豉、葱2味组成。一般湿见温而消、湿见香而散。此外,可适当喝点酒、多喝水,水要喝较热的开水,如肠胃虚寒的人喝了热开水会暖胃和舒服些;水果以橘子、柚子较适宜,因为在橘、柚中,都含少量的挥发油,因而有芳香化湿之用。 湿气重吃什么 祛湿食疗 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功效: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薏米莲子汤 用料:薏米30克,莲子30克。 制法:将用料全部放入沙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此汤是由健脾祛湿热的薏米与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莲子相配而成,具有健脾、祛湿、养心、清热的功效。适用于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心悸、烦躁失眠、泄泻等症。 节瓜薏米鳝鱼汤 用料:黄鳝200克,节瓜250克,薏米60克,芡实30克,冬菇15克,生姜4片。 制法:黄鳝剖净去内脏,洗净切段,放入开水中飞水,过冷河;节瓜刮皮,洗净切大块;生姜、薏米、芡实分别洗净,冬菇用水浸软洗净。将用料全部放入沙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开胃。用于湿热下注筋骨所致的两脚麻木、手足无力,也可用于小便短赤、风湿性关节炎、脚气病等。薏米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能。芡实功能益肾固精,健脾除湿。 砂仁陈皮鲫鱼汤 功效:健脾祛湿 材料:砂仁6克、陈皮1/4个、鲫鱼300~400克、芫荽4棵、生姜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瓤;芫荽洗净;鲫鱼宰净,去鳞、肠杂,置油锅慢火煎至两边微黄。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芫荽及食盐和生油便可。附: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春困 不少人到了春季就开始觉得倦怠,整天无精打采,睡得再多也还是感觉困倦疲乏,其实,问题并不在于人们的睡眠时间不够,而是人体生物钟在短时间内未能适应春季的气候变化。中医专家认为,春季脾胃气虚,易致湿困,再加上春雨绵绵,外界湿邪困阻脾胃,容易引起人体血气运行不畅,经脉不通,出现疲乏、嗜睡的症状。 肠胃不适 春初渐暖,气候多变,很多人都感觉胃肠不适。对此现象,专家分析说,春季之所以易高发胃肠道疾病,除了因为气温变化不定,还因春季各种细菌、微生物都很活跃,加上饮食起居不当,就更加容易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较常见的有急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胃炎等肠胃道疾病。 易患感冒、呼吸系统疾病 湿气一般夹“寒”而来,所以,人们稍不注意,在乍暖还寒的天气就容易被突变的天气杀个措手不及,受凉感冒。而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等也明显增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24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儿夜盲症如何预防
下一篇: 夏季健身运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