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下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造成有心室扩大或肥厚,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病之一,临床病死率甚高,迄今尚无根治之法。
在中医学中,无与之相应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肺胀”、“喘咳”、“痰饮”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这方面记载,如《灵枢·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下书中,还进一步描述了“目如脱状”之症,相当西医所称之“蛙目”,并且根据其症状的不同,分别选方。隋代《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云:“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理,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明确指出上气鸣息系“胀则肺管不利”即气道阻塞所致,和现代西医学所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颇为一致。后世医家对本病的其他症状又有进一步认识。宋代《圣济总录》中载:“水气咳逆上气通身洪肿,短气胀满,昼夜不得卧。”明清医籍中,对心力衰竭,肺郁血,肺水肿等类似症候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景岳全书》中云:“失血之症,凡见胀满,咳嗽及左有腔膈间有隐隐胀痛者,此病在肺也。”又如喻昌的《医门法律》对呼吸功能不全,郁血性肝脏肿大、紫绀的发病机理有所阐述:“盖以支饮上人,阻其气则逆于肺间而为喘消,阻其血则杂揉心下而为痞坚,肾气上应,其色黑,血凝之色亦黑,故黧黑见于面部。”可见,我国古代中医学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从1959年国内开始报道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肺心病以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960年代有关本病的报道虽不多,但治疗上已采取针对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心衰等综合性措施,并主张口服汤药的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有一定效果。70年代各地区组织不同形式的区域性协作,坚持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对肺心病缓解期的病人采用中医扶正固本,加强耐寒锻炼等综合疗法,从而减少复发率和病死率。对本病急性期轻型及部分中型病人,探索单用中药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之剂,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同时对中药的剂型进行了改革,使疗效进一步提高。80年代,有关本病的治疗报道大量涌现,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根据体质差异配方用药。同时分清标本缓急,发作期重在祛邪,治以清热解毒,化瘀祛痰;缓解期则以扶正固本舍理气活血为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研究的进展,逐步发现血瘀证是形成肺心病病因病机的主要环节,并贯穿于肺心病的全过程。因此,活血化瘀成为肺心病的重要治则。在病理探讨、治则研究、方药作用方面,已获可喜的苗头,为治疗肺心病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另外,肺心脑病、肺心心衰是肺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倾向于在用西药抢救的同时,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治疗研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中医药在开窍醒脑、强心利尿、豁痰熄风等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不断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值得继续深人研究。
有关中医药防治肺心病的机理,近年来已做了大量探索工作,应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微循环、脑血流图等多方面指标,从辨证分型到药物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人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中医中药防治肺心病的有效性,已被临床和实验研究所证实。但今后的工作仍很艰巨,除了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更新肺心病治疗的方药和方法外,在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剂型与给药途径的改革,提供更多的肌肉注射或静脉滴入剂、吸人剂、灌肠剂等,在当前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生产治疗肺心病简便易服的系列制剂已成为当务之急。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即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纤维化、胸廓畸形等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升高,心脏无法承受时出现心脏增大或功能障碍的疾病。
肺心病根据起病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肺心病大部分由于肺栓塞引起,如长期卧床患者、手术后患者、静脉曲张患者、产后空气栓塞或骨折导致脂肪栓塞。
慢性肺心病大部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慢,如慢性支气管炎经10-20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不进行治疗形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执业医师:
一、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3.肺血管疾病
二、发病机理: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
(2)解剖学因素:肺小动脉血管炎甚至完全闭塞,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毁损,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构。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使醛固酮增加、肾小动脉收缩,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多。2.心脏病变和心衰
3.其它重要器官的损害
三、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慢阻肺的表现。肺气肿征,呼吸音减弱,心浊音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P2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剑突下心脏搏动,颈静脉充盈,肝上界及下缘明显下移。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衰心衰
四、实验室检查:
1.X线: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肥大征
2.心电图:电轴右偏,重度顺时针向转位,RV1+SV5>=1.05mv,肺性p波,RBBB,低电压图形
五、并发症:1.肺性脑病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3.心律失常4.休克5.消化道出血6.DIC
六、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
2.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控制心衰:
(1)利尿剂:作用轻,剂量小
(2)正性肌力药:剂量小,作用快,排泄快。
应用指征:a. 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得到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衰患者b.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c.出现急性左心衰(3)血管扩张剂的应用4.控制心律失常
(二)缓解期
(三)营养疗法
1.关于肺心病的一些常识介绍
你好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
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 肺心病常年存在,多于冬春季节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痰证”、“水肿”、“饮证”范畴。 并且肺心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高发症 但是据专家了解根治肺心病的药太少了 中药肺心汤不像西药或传统中药那样单纯杀菌,从而产生耐药菌株,使哮喘病成为顽症。
它一方面抑制病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淋巴因子吞噬病菌,活补体,中和毒素,对抗感染,吸收炎症,消灭细菌病毒。 根据临床统计、跟踪调查、和患者信息反馈,治愈率高达99.6%,停药三年内无复发。
2.肺心病的有关知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 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 病。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二个阶段,但其界限有时并不清楚。
(一)功能代偿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检示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 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
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 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肺动脉区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剑突下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
颈静脉可有轻度怒张,但静脉压并不明显增高。 (二)功能失代偿期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各 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 等。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 显,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进而昏迷以至死亡。 2.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 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
体检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奔马律或有相对性三尖 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肿大伴压 痛,肝颈反液压征阳性,水肿和腹水,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此外,由于肺心病是以心、肺病变为基础的多脏器受损害的疾病,因此在重症患者中,可有肾功能不全、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面颊色素沉着等表现。 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表现是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或在寒冷季节里症状更为明显。
肺心病的早期,心肺功能处于代尝期,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病人安静时可以没有症状,所以该病不易引起人门注意。 但是只要出现以下情况,往往提示已患有肺心病: ①长期反复咳嗽、咳痰。
②每到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变浓或呈黄色。 ③稍微活动如上楼梯或快步走路时,感觉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乏力、胸闷等症状,休息后可以好转。
④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 ⑤心率加快,心律不齐。
(一)支气管-肺疾病分为两类: ① 阻塞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所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现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② 限制性疾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尘肺、接触有毒气体(如氯、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胸部放射治疗等致广泛性肺纤维化变化、结节病、硬皮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影响呼吸活动的疾病脊柱后侧弯和其他胸廓畸形、胸廓改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等)、过度肥胖伴肺泡通气障碍等。肺血管可能弯曲或扭转。
另慢性高原病缺氧致肺血管长期收缩也是肺心病的一种病因。 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病理如下: (一)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粘膜炎变、增厚、粘液腺增生、分泌亢进,腺泡扩张伴大量分泌物,支气管腔内炎症渗 出物及粘液分泌物潴留,形成炎栓或粘液栓阻塞,支气管纤毛上皮遭受不同程度损害,涉及纤毛上皮净化功能。
病变 向下波及细支气管,可出现平滑肌肥厚,使管腔狭窄而不规则;又加上管壁痉挛、软骨破坏、呼吸气时管腔容易闭陷 等改变,使细支气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塞。 (二)肺泡病变由于支气管发生上述病变,使排气管受阻肺泡内残气量增多,压力增高,肺泡过渡膨胀,使泡壁 在弹力纤维受损基础上被动扩张,泡壁断裂,使几个小泡融合成一个大泡而形成肺气肿。
(三)肺血管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病常反复发作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炎,炎症波及支气管动脉和附近肺动脉分支,使 支气管动脉呈不同程度增厚,出现肺细动脉肌化,中膜肌肥厚,Ⅰ及Ⅱ型胶原面积增多,肺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 此外可有非特异性肺血管炎,肺血管内血栓形成等。
约30%患者中出现扩张的交通支,可产生动-静脉分流。 (四)心脏病变右心室肥大、室壁增厚、心腔扩张、肺动脉圆锥膨隆、心肌纤维有肥大和萎缩等改变,间质水 肿,灶型坏死,坏死灶后为纤维组织所替代。
部分患者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本病由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发展而来,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症状常混杂出现,不判定心脏病是否已出现,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一般认为凡有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患者,一旦发现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而同时排除了引起右心室增大的其他心脏病可能时,即可诊断为本病。 (一)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常增高,。
3.关于肺心病的一些常识介绍
你好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
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 肺心病常年存在,多于冬春季节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痰证”、“水肿”、“饮证”范畴。 并且肺心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高发症 但是据专家了解根治肺心病的药太少了 中药肺心汤不像西药或传统中药那样单纯杀菌,从而产生耐药菌株,使哮喘病成为顽症。
它一方面抑制病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淋巴因子吞噬病菌,活补体,中和毒素,对抗感染,吸收炎症,消灭细菌病毒。 根据临床统计、跟踪调查、和患者信息反馈,治愈率高达99.6%,停药三年内无复发。
4.肺心病的病症和注意事项
肺心病的预后与预防注意事项肺心病分两种:慢性肺心病和急性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 [预后] 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病死率约在10%-15%左右,但经积极治疗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预防] 主要是防治足以引起本病的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等疾病。 (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宣传,有效的戒烟等)提倡戒烟。
(二)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粉尘作业等的防护工作和个人卫生的宣教。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卫生宣教,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增强抗病能力。
急性肺心病 [预防] 积极防治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如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50mg,1次/日或双嘧达莫25-50mg,3次/日。
有一定预防作用。长期卧床病人应经常翻身、活动肢体,以助静脉血回流通畅。
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腹带或肢体绷带勿过紧或压迫过久,以免妨碍膈肌运动及下肢静脉回流。 [预后] 肺栓塞的部位和原有肺功能情况决定预后。
肺栓塞的自然病死率还不完全清楚。大约不到10%的栓塞在急性期致死,其中75%在症状出现后60min内死亡,其余25%在以后的48h内死亡。
大多肺栓塞可在血凝块碎破、脱落和蛋白溶解作用下被消除;或在原位机化收缩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大约2-8周可恢复至原来水平。肺栓塞极少导致慢性肺部疾病,发生永久性肺动脉高压亦为罕见。
当频繁反复发生栓塞而吸收又不充分时可发展成慢性肺动脉高压,主要见于慢性病患者。
5.肺心病预防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呢
肺心病作为呼吸科常见的多发的疾病,越来越来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大家更好的预防了解肺心病,下面我们讲了几点肺心病的预防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心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支气管-肺疾病分为两类:①阻塞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所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现称慢性阻塞性肺病。
②限制性疾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尘肺、接触有毒气体(如氯、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胸部放射治疗等致广泛性肺纤维化变化、结节病、硬皮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影响呼吸活动的疾病脊柱后侧弯和其他胸廓畸形、胸廓改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等)、过度肥胖伴肺泡通气障碍等。
肺血管可能弯曲或扭转。 另慢性高原病缺氧致肺血管长期收缩也是肺心病的一种病因。
肺心病的预防常识: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对已发生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使病情日益加重,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如能及时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对病情的转归具有积极的意义。
缓解期间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如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耐寒锻炼,提倡戒烟等,防止或减少、减轻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提倡家庭长期氧疗,能改善预后。
中医中药治 疗,中医认为本病主要证候为肺气虚,其主要表现为肺功能不全。治疗上宜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以提高机体抵抗 力,改善肺循环情况。
肺心汤可快速活化整个呼吸系统,滋养肺泡细胞,使塌陷和坏死的肺细胞得到全面的修复激活,增强肺部通气能力。重建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考纲要求】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临床分型。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概念的并发症、治疗及预防。
【考点纵览】
1.肺动脉高压形成是肺心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分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3.肺心病并发症是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休克。
4.辅助检查有X射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注意右室流出量)、动脉血气分析。
5.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6.鉴别诊断: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脏病。
7.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和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即强心、利尿、抗感染。
【历年考题点津】
1.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首要措施是
A.卧床休息、低盐饮食
B.使用小剂量强心剂
C.使用小剂量作用缓和的利尿剂
D.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
E.积极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
答案:E
2.慢性肺心病患者提示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体征是
A.双下肢水肿
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C.心脏向左扩大
D.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
E.肝大,触痛阳性
答案:B
3.肺心病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以致突然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急性广泛心肌梗死
B.急性严重心肌缺氧
C.右心功能不全
D.左心功能不全
E.合并脑血管意外
答案:B
4.男性,65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1周前受凉后畏寒、发热、咳脓痰、气急。体检:体温37.5℃,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减弱,有较多湿啰音,下肢轻度水肿。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控制肺部感染
B.给予解痉平喘药
C.给予止咳祛痰药
D.低浓度持续吸氧
E.应用利尿剂消肿
答案:A
试题点评:此例为慢阻肺,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并肺部感染,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控制肺部感染。
5.男性,5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心悸、气急 3年。体检: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啰音,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该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慢性支气管炎(慢支)
B.慢支+肺气肿
C.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D.慢支+风湿性心瓣膜病医师
E.慢支+冠心病
答案:C
试题点评:反复咳嗽、咳痰15年可诊为慢支,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啰音,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为肺气肿,肺心病体征,故选
6.男性,67岁,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pH7.25,PaCO2 9.3kPa(70mmHg),HCO-3 30mmol/L;对其酸碱失衡的治疗措施应为
A.静脉滴注5%碳酸氢纳
B.静脉滴注盐酸精氨酸
C.给予利尿剂
D.补充氯化钾
E.改善通气功能
答案:E
试题点评:此为Ⅱ型呼衰,故宜改善通气功能。
(7~8题共用题干)
女性,55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肿型患者。近年来轻微活动即感气急,咳嗽轻,咳痰少。血气分析:PaO2 9.3kPa(70mmHg),PaCO2 4.8kPa(36mmHg)。
7.该COPD患者病情发展已出现
A.Ⅰ型呼吸衰竭
B.Ⅱ型呼吸衰竭
C.低氧血症
D.高碳酸血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8.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该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为
A.通气功能障碍
B.换气功能障碍
C.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并存
D.肺泡膜增厚所致弥散功能降低
E.通气/血流比例降低
答案:B
试题点评:关键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及分类。
(9~13共用题千)
女性,60岁,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性水肿3年,病情加重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体检;T 38℃,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叩诊过清音,中下肺有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心律齐,无杂音,双下肢重度水肿。
9.该病例最适当的诊断应为
A.慢性支气管炎(慢支)
B.慢支+肺气肿
C.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慢支+肺气肿+心肌病
答案:C
10.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胸部X线检查
B.心电图检查
C.动脉血气分析
D.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E.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酷测定
答案:A
11.主要治疗措施应为
A.控制感染与改善呼吸功能
B.祛痰与止咳
C.解痉与平喘。
D.低浓度持续吸氧专业的
E.给予利尿剂和强心剂
答案:A专业的医学
12.假设该病例呼吸困难突然进一步加重,右肺呼吸音明显较前减弱,应立即进行的检查是
A.胸部X线b
B.心电图医师
C.动脉血气分析;
D.肺功能
E.胸腔B超b
答案:A
13.假设病情仍继续恶化,出现昏睡或昏迷,血气分析PaO2 6.7kPa(50mmHg),PaCO2 10.7kPa (80mmHg);此时首先考虑的合并症为
A. ARDS医师考试,护士考试,研究入学考试,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成绩查询,技能操作考试!b#T:M U,X$l B-L
B.脑出血
C.肺性脑病
D.感染中毒性脑病
E.脑栓塞
答案:C
试题点评:此为典型COPD、慢性肺心病患者,从其病史、症状、体征可诊断,辅助检查有X线,在 COPD患者如突然发现呼吸困难加重,一侧肺呼吸音减低应首先考滤并发胸闷,做胸部X线以明确。治疗重在控制感染,若出现神志改变考虑肺性脑病。
(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
B.支气管肺感染和阻塞
C.肺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脉高压
E.肺性脑病
14.肺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答案:D
15.肺心病出现精神障碍主要见于
答案:E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30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