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试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的联系)

祝由网 2023-12-11 12:53:1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年老体弱,长期咳喘,加之感受外邪,造成肺、心、脾、肾脏气亏虚,使气血津液运行敷布障碍所致。综合多数医家经验,其病机可归纳如下:

气虚:喘咳日久,损伤肺气,经久不愈,由肺及肾,遂致肾不纳气,气不归根,逆而上冲,壅塞胸中,肺肾气虚,则表卫不固,外邪束表,痰热内蕴,而诱发本病。

水停:感受外邪,肺失治节,三焦通调失司,或喘咳日久,肺、脾、肾三脏俱亏,致水湿内停,脾肾阳虚,蒸腾、气化失司则水湿泛滥,凌心射肺而成本病。若复感邪热,壅盛于内,则病成汹汹之势,临床可见急性发作;若邪热内盛,炼液为痰,痰与热结,蒙蔽心窍则可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若热盛伤阴,气阴衰败,则可导致阳气欲脱,而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候。

瘀阻:心肺同居上焦,肺主气,辅心而行血脉,气不煦则血不濡,肺气的宣通,而能贯血脉,行全身。气虚则血行失畅,而瘀阻水道,三焦气化不行,发为紫绀、水肿。

试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的联系

本病为长期慢性经过,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有明显肺气肿体征,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肺底听到哮鸣音及湿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肝浊音界下降,肝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水肿和腹腔积液等,常见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次晨消失。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提示有右心室肥大。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淤血征相鉴别。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或有心力衰竭。(1)呼吸衰竭 常见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为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低氧血症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头痛、乏力及腹胀等。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明显发绀。缺氧严重者出现躁动不安、昏迷或抽搐,此时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高碳酸血症表现为皮肤温湿多汗、浅表静脉扩张、洪脉、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甚至眼球突出、两手扑翼样震颤、头昏、头痛、嗜睡及昏迷。这是因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结果。当严重呼吸衰竭伴有精神神经障碍,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称为肺性脑病。(2)心力衰竭 肺心病在功能代偿期只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厚等征象,而无心力衰竭表现。失代偿期出现右心衰竭、心慌、气短、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及腹腔积液,少数患者还可伴有左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

老年肺心病的病因可分为4类:
1.慢性支气管、肺部疾病最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我国肺心病最主要的病因。其他如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尘肺、间质性肺疾病等,晚期也可继发慢性肺心病。
2.严重的胸廓畸形如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胸廓成形术,严重的胸膜肥厚。
3.肺血管病变如肺栓塞,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4.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和肥胖伴肺通气不足,睡眠呼吸障碍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急性呼吸道感染,易诱发心衰,其主要的作用因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支、肺气肿),占到了80%-90%.因此,呼吸道感染、缺氧既是引起右心衰竭的原因也是右心衰竭的加重因素,所以首选的治疗措施为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
一、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三、肺血管疾病。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肺心病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孔氏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专家提醒你冬天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西医一般采取抗感染、扩血管、强心、利尿等治疗,但只能缓解急性期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而中医则强调治病求本。中医认为肺心病的病因以肺气虚为主,由于反复感受外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的本质多为气虚及气阴两虚,逐渐发展为阳虚。在病程中可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标本常虚实兼夹,或互为影响。治疗肺心病当遵循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根据每个患者进行辨证分析,从根本上给予治疗。

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室肥大为特征的心脏病。大部分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迁延、发展而形成,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肺源性心脏病多于冬春季节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痰证”、“水肿”、“饮证”等范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3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