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瘀血综合征(又称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
盆腔瘀血综合征检查
一、基本检查:
1.阴道 B超对诊断本病有所帮助。
2.盆腔静脉造影术:能清晰地、动态地显示盆腔静脉曲张影像,客观地证明盆腔静脉瘀血的存在。
二、进一步检查:
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增大,表面呈紫蓝色或子宫表面呈“花斑”状,一侧或两侧卵巢呈囊性增大水肿,卵巢静脉曲张,阔韧带内血管迂曲、努张,形成静脉瘤样或蚯蚓状。
三、诊断要点:
1.具有或部分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尤其是下腹或盆腔坠胀与体征不符者。
2.盆腔静脉造影有静脉曲张者可确诊。
3.疑难病例可进一步作腹腔镜检查。
4.本病需与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神经官能症等相鉴别。
一、月经改变:通常是月经量多,周期延长似功能性子宫出血,但部分患者月经反而减少。 二、痛经:半数以上患盆腔淤血者有此症状。特点是月经前数日即出现下腹疼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坠痛,有的还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严重,月经第二天后明显减轻。 三、外阴、阴道肿胀、坠痛:外阴和尿道内肿胀坠痛,或有外阴烧灼、瘙痒感。外阴可表现为着色,阴唇肿胀或肥大,以致某种程度的静脉充盈、怒张或曲张。 四、低位腰痛:其疼痛位置相当于腰能部,常与下腹疼痛同时出现,经前期久站、劳累、性交后加重。 五、乳房疼痛及肿胀:月经来潮前或经期出现,可以扪及乳房硬结,经净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六、盆腔不适,下腹部坠胀痛:盆腔内有坠胀感,严重时会使盆腔两侧下腹疼痛,通常一侧较重。偶尔表现为阵发性疼痛,并可同时累及两侧及两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及髋部酸痛无力。疼痛与体位有关,如站、蹲或弯曲过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升高,而导致盆腔淤血,则症状加重;反之则使盆腔静脉压力降低,如平卧、抬高腿部及臀部、胸膝卧位时,症状可以减轻。 七、膀胱和尿道症状:尿频,尿痛或血尿,但是尿常规正常。膀胱镜检查仅发现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和水肿。有时会有痔疮出血,直肠坠痛。一般多在经前期出现。 八、白带过多:为白色透明的教液或水样分泌物,是盆腔淤血、宫颈肥大和腺体增生、阴道壁血管通透性增高。 九、极度疲劳:患者整天感到疲劳,甚至不能完成日常工作。 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感到心悸,胸闷、气短、嗳气,心烦,容易激动,多梦,头痛,关节痛。或精神忧郁,好哭流泪、腹胀,排气不畅,眼球胀等。
吴江妇科专家答疑:
盆腔淤血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女性盆腔静脉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症候群。
女性盆腔内有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内生殖器官,这是男性所没有的,因此女性盆腔内静脉数量比男性多,构造薄弱,容易发生静脉淤血。盆腔淤血综合征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极度疲劳感、性交痛,常伴发痛经和经前期乳房痛。除疼痛外,白带多、便秘、性情烦躁,也很常见。疼痛往往在月经前数天,久立、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可以肯定地说,本病并不影响怀孕。
大多数患者的发病与分娩或流产有关,没有流产史的女性则可能与长期从事站立或坐着工作、习惯仰卧睡眠、便秘有关。也有人提出,子宫后倾、输卵管结扎术也可引起此病,目前证据还不充分。
如果患者发病不久,症状比较轻,多不需要药物治疗,注意改变工作和作息习惯就有效,如经常注意活动、侧俯卧位睡眠、纠正便秘、节制房事等,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有效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有宫颈糜烂者,及时治愈子宫颈糜烂,对病情改善有利。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活血化淤的中药,并在每天中午和晚上做十余分钟的膝胸卧位,然后取侧俯卧位休息,多可痊愈;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吴江妇科医院地址:吴江市盛泽镇姚家坝26号(太古广场神鹰大酒店旁)
乘车路线:镇内乘161、162、163、165路公交车在太古广场下即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16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七种有效运动方式助你延长寿命
下一篇: 休闲运动的好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