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子宫脱垂概述

祝由网 2023-12-14 09:17:33

子宫脱垂概述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

现代用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早期资料见于50年代后期[1],当时有关报道不少,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实验医院,还将此作为专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60年代,耳针也被试用于本病的治疗[2]。从70年代中期开始,芒针法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得以应 用,通过广泛大量实践,不仅总结了针剌之法,而且发现了一些新的穴位。只要手法掌握正确,病人常有子宫上提之感,往往取得较好效果。除此之外,穴位注射、电针或针刺配合内服补中益气汤等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应该注意的是,子宫脱垂并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然后进行针刺。而对有严重腹水,门静脉高压,下腹部患恶性肿瘤者则不宜针刺。针灸治疗本病,主要对象是第Ⅰ度和第Ⅱ度脱垂的患者。目前的有效率在90%左右。

病名。又名子宫脱出、阴脱、阴(疒^颓)、瘣疾、子宫不收、子肠不收。欲称吊茄子、(疒^颓)葫芦。亦属阴挺、阴痔范围内。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症见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如兼见少气懒言,面色(白光)白,少腹空坠等,症属气虚,宜补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兼见头晕耳鸣,腰膝腿软等症属肾虚,治宜补肾益气,用大补元煎加鹿角胶、升麻、枳壳。如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熏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熏后洗。针灸可刺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

溪穴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归来之别名·溪穴 4.1 溪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归来穴的定位 4.6 取法 4.7 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归来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主治病症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配伍 4.12 文献摘要 4.13 研究进展 4.13.1 治疗尿潴留 4.13.2 治疗慢性附件炎 4.13.3 促性腺功能 5 承泣之别名·溪穴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溪穴 1 拼音 xī xué

2 英文参考 Guīlái ST29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溪穴为经穴别名:1.归来之别名;2.承泣之别名。

4 归来之别名·溪穴 溪穴即溪穴,归来的别名[1]。见《逢源》。

穴位 归来 汉语拼音 Guilai 罗马拼音 Kueilai 美国英译名 Return 各


号 中国 ST29 日本 29 法
国 莫兰特氏 E29 富耶氏 E29 德国 M29 英国 S29 美国 St29

归来为经穴名(Guīlái ST29)[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溪穴、溪穴。属足阳明胃经[2][3]。归即归回,来即到来,本穴善治子宫脱垂、奔豚和疝气等,有返本归根、理复还纳之功,故名归来[2]。主治少腹疼痛,痛经,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阴挺,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腹痛,遗精,阳痿,奔豚,睾丸炎,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疝, *** 痛,男女生殖器疾病等。

4.1 溪穴的别名

溪穴(《针灸甲乙经》)、溪穴(《针灸甲乙经》)。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归来,一名溪穴,在水道下二寸。

4.3 穴名解

归即归回,来即到来,本穴善治子宫脱垂、奔豚和疝气等,有返本归根、理复还纳之功,故名归来[2]。

还者曰归,返者曰来。凡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气海处;呼气时,腹气下降,名曰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时之根,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故名“归来”。本穴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等症,皆属气分之病。取之有散寒理气归原之功,即“归来”之意也。[4]

4.4 所属部位

下腹[5]

4.5 归来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6][7]。

归来位于腹部,脐下4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3]。

一说归来“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3]。

归来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穴[2]。

归来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归来穴的位置

归来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归来穴的位置(肌肉)

归来穴的位置(内脏)

4.6 取法

仰卧位,在水道下1寸,中极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归来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穴[2]。

仰卧位,当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上1寸、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8]。

4.7 穴位解剖

归来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著髂腹下神经。皮肤由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膜下筋膜是位于腹横筋膜和腹膜壁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富有脂肪组织,该层筋膜向后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相续。在腹膜外脂肪组织层中,有髂外血管、腹壁下动静脉、生殖股神经和髂外的淋巴结及其连属淋巴管等结构。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外侧缘→腹直肌外侧缘[2]。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7]。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7]。

布有髂腹下神经,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通过[3]。

4.8 归来穴的功效与作用

归来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归来有调血室,温下焦之作用[2]。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冲脉为人身之血海,起于胞官,出于气街,并足阳明经上行。归来属足阳明经穴,邻近胞官,故善治妇科诸疾。是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常用穴。[8]

因其可调气血以通经闭,提胞宫以复原位,故有归来之称[8]。

足阳明经筋聚于阴器,上腹而布,归来又位于小腹部,故可用于小腹疼痛、疝气等症的治疗[8]。

归来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阴挺诸病[4]。《金针梅花诗钞》归来条:“丸塞入腹唤归来,疝气奔豚亦妙哉。”

4.9 主治病症

归来穴主治少腹疼痛,痛经,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阴挺,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腹痛,遗精,阳痿,奔豚,睾丸炎,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疝, *** 痛,男女生殖器疾病等。

归来穴主治少腹疼痛、经闭、痛经、子宫下垂、白带、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7]。

归来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阴挺,遗精,阳痿等[3]。

归来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阳痿、奔豚等[2]。

现代多用归来治疗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下垂、腹股沟斜疝等[2]。

归来穴主治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少腹疼痛,疝气,茎中痛[8]。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白带,闭经,卵巢炎,子宫内膜炎;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小儿腹股沟疝, *** 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直刺1~1.5寸[3][8]。

一般直刺0.5~1寸[2]。

直刺0.8~1.2寸[7],局部酸沉?。

向天枢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循腹里走至天枢穴;

略向气冲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走至气冲;

针尖略向耻骨联合处斜刺1.5~2.0寸,下腹有酸胀感,少数向小腹及外生殖器放散[8]。

注意:孕妇禁针[8]。

4.10.2 灸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灸5~7壮;或温灸10~15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1 配伍

归来配太冲,有温经理气的作用,治疝气偏坠[8]。

归来配关元、三阴交,治月经不调、不孕症[8]。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来主之。女子阴中寒,归来主之。

《针灸大成》:主小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妇人血脏积冷。

《胜玉歌》:小肠气痛归来治。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阴冷肿痛,灸归来三十壮。

4.13 研究进展

4.13.1 治疗尿潴留 以归来、委阳为主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为配穴治疗尿潴留,疗效较好。针刺得气后,有尿意者留针5 min,对尿潴留时间较长者,可加艾灸神阙(隔盐、葱白)。[8]

4.13.2 治疗慢性附件炎 取归来、足三里、关元,针刺前排空膀胱,针刺得气后,将2~3 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燃尽出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较好。[8]

4.13.3 促性腺功能 针刺归来、中极、血海等穴,可使继发性闭经患者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针刺家兔上述“腧穴”,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说明针刺“归来”有促进性腺功能的作用。[8]

5 承泣之别名·溪穴

中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中极 4.1 中极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中极穴的定位 4.7 中极穴的取法 4.8 中极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中极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中极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中极穴的配伍 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 4.15 中极穴研究进展 4.15.1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4.15.2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4.15.3 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 4.15.4 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 4.15.5 治疗痛经 4.15.6 治疗原发性不孕 5 人体部位名·中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极 1 拼音 zhōng jí

2 英文参考 Zhōngjí CV3 [中国针灸学词典]

zhōngjí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V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N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中极:1.经穴名;2.人体部位名。

4 经穴名·中极

穴位 中极 汉语拼音 Zhongji 罗马拼音 Chungchi 美国英译名 Middle Extreme 各


号 中国 CV3 日本 3 法
国 莫兰特氏 VC3 富耶氏 VC3 德国 KG3 英国 Cv3 美国 Co3

中极为经穴名(Zhōngjí CV3,RN3)[1]。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别名气原(《针灸甲乙经》),玉泉(《针灸甲乙经》),膀胱募(《圣济总录》),气鱼(《黄帝虾蟆经》)。属任脉[1]。中极是膀胱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2][3]。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1]。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闭经,阴肿,产后恶露不尽,无子,白浊,心烦痛,小腹痛,胎衣不下,外阴瘙痒,尿潴留,尿失禁,治癃闭,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尸厥恍惚,膀胱炎,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产后子宫神经痛等。

4.1 中极穴的别名

气原(《针灸甲乙经》),玉泉(《针灸甲乙经》),膀胱募(《圣济总录》),气鱼(《黄帝虾蟆经》)。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4.3 穴名解

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1]。

中,有方位之义,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与内部。极,指方位,又最也,与急通,有中正之义。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二者为人体极内之所,犹屋室之堂奥;又居脐下4寸,当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以为名。[4]

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为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千金要方·序例》以心为中极,言其居于胸部之中心。《道经》以脐为中极,言其在腹部之中也。元气是人身的根本,脐下为人身元气藏聚最为重要之处。[4]

本穴内应胞宫、精室。胞宫、精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以外景观之,人体自顶至踵,全身长度,本穴当其折中,亦中极命名之一义也[4]。

4.4 特异性

中极是膀胱的募穴[1][2][3]。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2][3]。

4.5 所属部位

下腹[5]

4.6 中极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2]。

中极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针灸甲乙经》)[3]。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仰卧取穴[1]。

中极穴在任脉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4.7 中极穴的取法

在脐下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仰卧取穴[1]。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上1寸,腹白线上取穴[6]。

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1横指处即是中极穴[7]。

4.8 中极穴穴位解剖

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1]。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8]。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深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8]。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3]。

4.9 中极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极穴具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功效。

中极穴有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作用[1]。

中极穴位于小腹部,临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又是膀胱募穴,乃膀胱经气聚集之处,故膀胱病及妇科和男性病多取本穴治疗[9]。

中极穴系膀胱之募穴,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之功[4]。

4.10 中极穴主治病证

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闭经,阴肿,产后恶露不尽,无子,白浊,心烦痛,小腹痛,胎衣不下,外阴瘙痒,尿潴留,尿失禁,治癃闭,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尸厥恍惚,膀胱炎,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产后子宫神经痛等。

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肾炎、尿路感染、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胞衣不下等[1]。

中极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8]。

中极穴主治小便不利,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崩漏,阴痒,阴肿,阴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无子;遗精,白浊,早泄,阳痿;水肿,疝气,心烦痛[6]。

中极穴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3]。

治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5~1寸[6][8][3][1],局部有酸胀感[6],可放散至外生殖器和外 *** [6]。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6]。

针前应排空小便[1]。

孕妇慎用[8][1][6]。

4.11.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3]。

4.12 中极穴的配伍

中极穴配三阴交、委阳治癃闭[1]。

中极穴配横骨、阴陵泉治遗精、阳痿、早泄[1]。

中极穴配合谷、三阴交治胞衣不下[1]。

中极配膀胱俞,属俞募配伍法,有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主治膀胱气化功能不足引起的小便异常。

中极配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次髎,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主治尿潴留,淋证。

中极配阴交、石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闭经,恶露不止。

中极配中封、脾俞、小肠俞、章门、气海、关元,有调养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白带,白浊,梦遗,滑精。

中极配子宫、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阴挺[6]。

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6]。

中极配肾俞、阴陵泉、三阴交、气海,治小便滑数[6]。

中极配肾俞、气海、三阴交,治月经不调[6]。

中极配石门、子宫、肾俞、三阴交,治崩漏下血[6]。

4.13 特效 ***

中指指腹揉按中极穴,每次1~3分钟,对男女性生殖系统有保健作用[7]。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 足三阴、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中极主之。奔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丈夫失精,中极主之。女子禁中痒,腹热痛,乳余疾,绝不足,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淋,小便赤涩,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疝瘕,水肿,奔豚抢心,甚则不得息,恍惚,尸厥。

《针灸大成》:主冷气积聚,时上冲心,腹中热,脐下结块,奔豚抢心,阴汗,水肿,阳气虚惫,小便频数,失精绝子,疝瘕,妇人产后恶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子门肿痛不端,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恍惚,尸厥,饥不能食,临经行房,羸瘦,寒热,转脬不得尿,妇人断绪,四度针即有子。

《类经图翼》:孕妇不可灸。

4.15 中极穴研究进展

4.15.1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针刺中极、归来、血海等穴,可使继发性闭经患者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实验证明,针刺家兔的“中极”,可见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说明中极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亦有一定疗效。[6]

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也能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4]。

4.15.2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6]。对神经系统疾患而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有治疗作用[4]。

针刺膀胱神经无损伤患者的中极穴,可使紧张性膀胱内压降低,弛缓性膀胱内压升高[1]。

现代研究证明,在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情况下,针刺中极、关元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和交感神经抑制,从而导致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和内括约肌的松弛[4]。

4.15.3 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 取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操作时先导尿后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15~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一次。

4.15.4 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 中极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疗效[4]。

中极配关元、三阴交,得气后留针15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用捻转补法,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7天。

4.15.5 治疗痛经 用发泡膏(斑蝥、白芥子各20g,研细,以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如麦粒大)贴中极穴,于经前5天贴第1次,经潮或腹痛始发贴第2次,每次贴3小时即揭去,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4.15.6 治疗原发性不孕 中极配三阴交、大赫于月经周期的第12天开始针刺,连续3天,每日1次,每次留针15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

5 人体部位名·中极

升麻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升麻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性味归经 9 功能主治 10 升麻的用法用量 11 化学成分 12 升麻的药理作用 13 升麻中毒 13.1 不良反应机制 13.2 临床表现 13.3 治疗 14 升麻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杂质 14.5.2 水分 14.5.3 总灰分 14.5.4 酸不溶性灰分 14.6 浸出物 14.7 含量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7.4 测定法 14.8 升麻饮片 14.8.1 炮制 14.8.2 性味与归经 14.8.3 功能与主治 14.8.4 用法与用量 14.8.5 贮藏 14.9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升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升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升麻 1 拼音 shēng má

2 英文参考 Cimicifuga foetida L. [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cimicifugae rhizoma cimicifugae foetidae [朗道汉英字典]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Cimicifug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升麻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2]。

升麻又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地龙芽、黑蛇根、苦力芽、苦壮菜、火筒杆[3]。属辛凉解表药。为毛茛科植物,以根茎供药用。含毒成分生麻堿[3]。药理作用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炎,降温解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降压[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Cimicifug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升麻的别名 绿升麻、龙眼根[1]

7 来源及产地 毛莨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L.、兴安升麻C.dahurica (Turcz.) Maxim.或大三叶升麻C. heracleifolia Kom.的根茎[1]。主产陜西、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1]。

8 性味归经 甘、辛、微苦,凉[1]。入肺、脾、胃经[1]。

9 功能主治 散风热,透疹,升提,解毒[1]。治外感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热病身发癍疹,久泻,久痢,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胃火牙痛,齿龈腐臭,口舌生疮,痄腮,咽喉肿痛[1]。

10 升麻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1]。

11 化学成分 升麻根茎含升麻堿、阿魏酸、异阿魏酸等[1]。兴安升麻根茎含升麻环氧醇(Cimigenol)及其木糖苷(Cimigenoside)、兴安升麻醇(Dahurinol)、齿阿米素(Visnagin)、齿阿米醇(Visamminol)、异阿魏酸、阿魏酸等[1]。大三叶升麻根茎含大三叶升麻醇等[1]。

12 升麻的药理作用 升麻中含咖啡酸在体外能抗菌、抗病毒;阿魏酸能抗血小板聚集;齿阿米醇具解痉作用;齿阿米素也具解痉作用,水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肠管及妊娠子宫;异阿魏酸可使动物运动迟缓,趋于镇静;兴安升麻也有镇静、降压、抗惊厥作用[1]。其主要解痉成分是呋喃色酮类。升麻堿有 *** 性,内服可引起胃肠炎[1]。

13 升麻中毒 升麻又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地龙芽、黑蛇根、苦力芽、苦壮菜、火筒杆[3]。属辛凉解表药。含毒成分生麻堿[3]。药理作用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炎,降温解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降压[3]。

13.1 不良反应机制

其内的生麻素和生麻堿的成分可 *** 消化道黏膜,中毒严重时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3]

13.2 临床表现

中毒表现:头痛震颤,四肢强直收缩, *** 异常勃起,皮肤接触后形成溃疡,内服引起胃肠炎,严重的引起呼吸困难和谵妄。[3]

13.3 治疗

升麻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催吐、洗胃、导泻,口服药用炭或解毒剂。

2.对症治疗,及时纠正呼吸困难。

14 升麻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升麻

Shengma

CIMICIFUGAE RHIZOMA

14.2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uga heracLei,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 uga dahurica(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 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14.3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14.4 鉴别

取本品粉末l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异阿魏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力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一三氯甲烷一冰醋酸(6: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4.5 检查

14.5.1 杂质 不得过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A)。

14.5.2 水分 不得过1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14.5.3 总灰分 不得过8.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4.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 0%。

1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 nm。理论板数按异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异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10%乙醇制成每1ml含异阿魏酸2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10%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星,用1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阿魏酸(C10H1004)不得少于0.10%。

14.8 升麻饮片

14.8.1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4.8.2 性味与归经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14.8.3 功能与主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14.8.4 用法与用量 3~10g。

14.8.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4.9 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19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