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睑内翻是指睑缘内卷,睫毛部分或全部倒向眼球。倒睫是指睫毛倒向眼球的不正常状态。其多少不一,有时仅一、二根,有时为部分或全部倒向眼球。 睑内翻根据起病的原因不同分为先天性、痉挛性、瘢痕性三种,临床上凡是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均能造成倒睫,但有倒睫不一定有睑内翻,如睑缘炎、睑腺炎、睑烧伤、睑外伤均可由于睑结膜瘢痕收缩而改变睫毛方向形成倒睫。睑内翻倒睫患者常有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若不治疗,由于睫毛经常磨擦角膜可引起角膜混浊或溃疡,以致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临床表现
1.睑缘内卷,睫毛倒向眼球及由此而引起的眼部刺激症状; 2.睑内翻临床上分为: 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主要发生在下睑内侧; 痉挛性睑内翻:主要见于下睑,为眼轮匝肌痉挛收缩所致。常见于老年人,结膜炎、角膜炎或长期过紧包眼的病人; 瘢痕性睑内翻:由于睑结膜与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常发生于沙眼或其他眼睑局部炎症、外伤后。
诊断依据
1.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并发角膜炎时症状加重; 2.睫毛倒向眼球或合并有睑缘内卷; 3.相应部位球结膜充血,甚至角膜浅层混浊或溃疡,视力下降。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2.少数1-2根倒睫可用镊子拔除; 3.电解法破坏毛囊; 4.睑内翻倒睫可采用手术矫正。
用药原则
1.一般应用“A”眼药; 2.如伴有角膜炎可加“B”。
对于成人不伴有眼睑内翻的数量较少的局部性倒睫,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 拔除法:倒睫数量不多时可以直接用睫毛镊拔除,简单有效,但是由于睫毛的毛囊并没有破坏,几周内易复发。再次长出的睫毛会更粗更硬,刺激角膜,因此拔除只是在条件简陋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或者在其它方法都尝试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② 电解法:电解破坏毛囊并拔除,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成功率10~20%左右。
③ 冷冻治疗:可以解除众多的倒睫,潜在的并发症有:皮肤的色素脱失,术后的睑缘切迹,对睑板腺的损害和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④ 激光治疗:激光分离术,对少数散在分布的倒睫是有效的。
⑤ 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毛囊治疗: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将毛囊切除;若倒睫数量多,可楔形切除或前板层切除,对于其他方法无法处理的局部成簇的倒睫有效。
对于倒睫数量较多的和伴有眼睑内翻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 上睑埋线法矫正内翻倒睫:此法适合年轻、上睑皮肤较薄、不松弛、皮下脂肪不多、内眦赘皮不明显的上睑轻度内翻倒睫的患者。
② 下睑缝线压管法矫正下睑内翻倒睫:又称下穹窿皮肤缝线术,适合部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及退行性睑内翻。
③ 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适合于青少年伴有下睑赘皮的内翻倒睫和部分老年人的退行性内翻倒睫,通过睑缘附近皮肤和肥厚眼轮匝肌的切除,增加皮肤张力,加强紧张性,阻止眼轮匝肌超过睑缘,深部固定法缝合切口。
④ 眼轮匝肌缩短术:适合退行性眼睑内翻。
⑤ 睑板楔形切除术(Hotz术):瘢痕性睑内翻引起的倒睫,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睑板,借以恢复睑缘的位置,解除睑结膜、睑板的向内牵拉的作用,矫正睑板的异常状态。
⑥ 睑板切断术:适合眼睑变形和肥厚不明显的病例,其原理在于将睑板自睑板下沟处切断,解除瘢痕的牵引,缝线结扎使睑缘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⑦ 睑缘灰线切开术:适合内翻程度在整个眼睑不一致的患者或者做其它手术方式仍有部分倒睫未能完全矫正者。
术后一般隔日换药,7天拆线。术后一周内少食或者禁食辛辣刺激等食物。注意手术伤口的清洁,避免伤口感染。饮食上以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为主,促进伤口的愈合。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⑴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倒睫的治疗:
由于有些婴幼儿比较胖,鼻根部扁平,发育欠饱满,加上有的患儿有下睑赘皮或者联合有内眦赘皮,可以造成下睑倒睫或者造成下睑内翻,程度较轻者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由于婴儿睫毛一般细小柔软,刺激症状一般不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时方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在患儿3岁以后手术。有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鼻梁的发育,先天性睑内翻常可自行消失,一般不急于手术,可以经常扒其下睑,有时下睑可以粘贴胶布(但是已经极少使用,胶布会引起幼儿娇嫩的皮肤过敏,皮疹或者糜烂),另外,同时配合消炎的眼药水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点眼。
若5~6岁时,睫毛严重刺激角膜,流泪又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较小儿童可以采用缝线矫正术,它是利用缝线牵拉的力量,将睑缘向外牵拉,此种方法简单,全麻时间短,安全,但是容易复发,部分患者数月或者数年后复发。如果年龄较大,内翻严重者可行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的部分切除术,此手术方法成功率较高,效果持久,但是需要采取下睑眼袋切口,或者上睑重睑切口,手术全麻时间略长,有的患者术后会留有下眼睑的瘢痕,有一部分患者会留下下眼睑双眼皮的外观。多数患儿的家长惧怕“开刀”,而更容易接受缝线手术,作为减缓倒睫刺激的“权宜之计”。
⑵对于成人不伴有眼睑内翻的数量较少的局部性倒睫,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 拔除法:倒睫数量不多时可以直接用睫毛镊拔除,简单有效,但是由于睫毛的毛囊并没有破坏,几周内易复发。再次长出的睫毛会更粗更硬,刺激角膜,因此拔除只是在条件简陋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或者在其它方法都尝试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② 电解法:电解破坏毛囊并拔除,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成功率10~20%左右。
③ 冷冻治疗:可以解除众多的倒睫,潜在的并发症有:皮肤的色素脱失,术后的睑缘切迹,对睑板腺的损害和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④ 激光治疗:激光分离术,对少数散在分布的倒睫是有效的。
⑤ 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毛囊治疗: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将毛囊切除;若倒睫数量多,可楔形切除或前板层切除,对于其他方法无法处理的局部成簇的倒睫有效。
⑶对于倒睫数量较多的和伴有眼睑内翻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 上睑埋线法矫正内翻倒睫:此法适合年轻、上睑皮肤较薄、不松弛、皮下脂肪不多、内眦赘皮不明显的上睑轻度内翻倒睫的患者。
② 下睑缝线压管法矫正下睑内翻倒睫:又称下穹窿皮肤缝线术,适合部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及退行性睑内翻。
③ 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适合于青少年伴有下睑赘皮的内翻倒睫和部分老年人的退行性内翻倒睫,通过睑缘
附近皮肤和肥厚眼轮匝肌的切除,增加皮肤张力,加强紧张性,阻止眼轮匝肌超过睑缘,深部固定法缝合切口
④ 眼轮匝肌缩短术:适合退行性眼睑内翻
⑤ 睑板楔形切除术(Hotz术):瘢痕性睑内翻引起的倒睫,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睑板,借以恢复睑缘的位置,解除睑结膜、睑板的向内牵拉的作用,矫正睑板的异常状态。
⑥ 睑板切断术:适合眼睑变形和肥厚不明显的病例,其原理在于将睑板自睑板下沟处切断,解除瘢痕的牵引,缝线结扎使睑缘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⑦ 睑缘灰线切开术:适合内翻程度在整个眼睑不一致的患者或者做其它手术方式仍有部分倒睫未能完全矫正者。
引起孩子频繁眨眼常见的原因有:炎症刺激、先天性眼睑内翻和倒睫、儿童多动症、眼疲劳性眨眼、神经性眨眼、习惯性眨眼。若发现孩子频繁眨眼,应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炎症刺激
炎症刺激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所致,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先天性眼睑内翻和倒睫
部分孩子因为先天性的眼皮(医学上称为眼睑)内翻,使睫毛倒伏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黑眼球的表面)引起流泪。这种情况以下眼睑内翻最常见,细心的家长都能发现。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指孩子身体某部位突然的,不自主的收缩运动,如眨眼,皱额,歪嘴,耸肩等,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改变。有的孩子同时有发出怪声,可能与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
?眼疲劳性眨眼
眼疲劳性眨眼包括视力疲劳如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近视,散光未矫正造成眼睛视觉疲劳而引起。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不断眨眼可以调整眼球曲率,使视觉清晰。
?神经性眨眼
神经性眨眼由于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频繁收缩所致。
?习惯性眨眼
习惯性眨眼有部分孩子因为曾经有上述病因之一导致频繁眨眼的历史,通过治疗,在病因除去之后,仍然保留着频繁眨眼的习惯。还有的孩子由于平时不注意,喜欢模仿其他人多眨眼,结果形成习惯性的频繁眨眼。
1、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引起。如果婴幼儿较胖,鼻梁发育欠饱满,也可引起下睑内翻。先天性睑内翻少见,常发生在下睑,通常伴有其他异常,如睑板发育不良、小眼球,它可以与先天性内眦赘皮或下睑赘皮同时存在。
2、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如果由于各种因素刺激(如结膜炎、结膜异物、角膜炎、长期包扎绷带等),引起眼轮匝肌、特别是近睑缘的轮匝肌反射性痉挛,导致睑缘向内倒卷形成睑内翻,称为急性痉挛性睑内翻。
3、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睑均可发生。有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常伴倒睫。沙眼引起者常见。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5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睑内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