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睫也叫睑内翻,是婴儿常见的一种眼病,占婴儿眼病的第二位(第一位是急性结膜炎),尤其是肥胖的婴儿发病率较高。
婴儿倒睫主要发生在下眼皮的中内1/3处,大多由内眦赘皮引起。有些婴儿是因为眼皮内的眼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而引起。婴儿的倒睫主要症状是下眼皮上的睫毛向眼珠上倒,孩子睁眼合眼时睫毛扫着眼珠(家长从侧面看容易发现),常引起眼睛怕光流泪发红,疼痛,有异物感。婴儿不会说话,往往常用小手揉眼睛,如不及时矫正,睫毛经常扫在眼珠上,能反角膜“扫”得混浊而不透明,影响眼睛的视力。
首先,妈妈每次给婴儿喂奶时,用大拇指从婴儿鼻根部向下向外轻轻按摩下眼皮,使下眼皮有轻度的外翻,让睫毛离开眼珠。每次按摩5―10分钟,按摩的次数多了,向里倒的睫毛会慢慢矫正过来。其次,用橡皮膏粘住倒睫的下眼皮,向下拉一下,使下眼皮处于轻度的外翻状态,固定在面颊部,两三天换一次橡皮膏,用这种方法轻的倒睫五六次便能矫正过来。第三,为了减轻眼睛的刺激症状,防止眼睛感染,平时可点些眼药膏或眼药水,起到预防感染和润滑的作用。第四,如果婴儿的倒睫很严重,两三岁了还不好转,就要到医院眼科动手术治疗,不要误认为这是小毛病而不治疗。
⑴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倒睫的治疗:
由于有些婴幼儿比较胖,鼻根部扁平,发育欠饱满,加上有的患儿有下睑赘皮或者联合有内眦赘皮,可以造成下睑倒睫或者造成下睑内翻,程度较轻者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由于婴儿睫毛一般细小柔软,刺激症状一般不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时方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在患儿3岁以后手术。有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鼻梁的发育,先天性睑内翻常可自行消失,一般不急于手术,可以经常扒其下睑,有时下睑可以粘贴胶布(但是已经极少使用,胶布会引起幼儿娇嫩的皮肤过敏,皮疹或者糜烂),另外,同时配合消炎的眼药水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点眼。
若5~6岁时,睫毛严重刺激角膜,流泪又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较小儿童可以采用缝线矫正术,它是利用缝线牵拉的力量,将睑缘向外牵拉,此种方法简单,全麻时间短,安全,但是容易复发,部分患者数月或者数年后复发。如果年龄较大,内翻严重者可行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的部分切除术,此手术方法成功率较高,效果持久,但是需要采取下睑眼袋切口,或者上睑重睑切口,手术全麻时间略长,有的患者术后会留有下眼睑的瘢痕,有一部分患者会留下下眼睑双眼皮的外观。多数患儿的家长惧怕“开刀”,而更容易接受缝线手术,作为减缓倒睫刺激的“权宜之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51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睫毛倒睫该怎么办?
下一篇: 婴儿倒睫应该及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