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歪脖子按摩手法
1、婴儿歪脖子按摩常用手法
1.1、患儿取仰卧位,头向家长,用滑石粉做介质。家长坐于床前,一手托住患儿颈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按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5分钟。
1.2、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肿块,用拇、中、食三指仔细拿捏。稍微加大力量,尤如肿块捏散样,但需与轻揉相交替,以免患儿剧烈哭闹。时间为2分钟。
1.3、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使胸锁乳突肌拉长,反复操作5次。
1.4、再用按揉法放松局部5分钟。
2、婴儿歪脖子的原因
2.1、肌性歪脖子: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歪脖子,颈部可见明显肿块。
2.2、眼源性歪脖子: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歪脖子。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2.3、骨性歪脖子: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歪脖子,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2.4.神经源性歪脖子:这类歪脖子通常不容易诊断出来,经常会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发现。歪脖子婴儿当中有8%~20%同时合并有髋关节发育不良。
二、宝宝歪脖子按摩注意
(1)按摩治疗斜颈,一般每日治疗1次到2次。
(2)按摩时,手法要轻柔,用揉、捏手法时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质以免擦伤患儿皮肤。用拔伸摇晃手法时,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
(3)家长在日常给患儿哺乳、怀抱以及睡眠时有意使患儿头向健侧转动以帮助矫正畸形。
(4)可配合局部温热或红外线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块吸收。
(5)如需手术治疗最好在18—24个月进行,若年龄大后再行手术,则头面部和颈部畸形就很难矫正。
家长平时也应配合正确姿势矫正,以提高治愈疗效、缩短疗程。比方说,给斜颈的孩子哺乳时,孩子取患侧卧位。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也要来自病侧、以诱使孩子头转向患侧、从而主动拉伸胸锁乳突肌;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母亲坐位横抱孩子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三、婴儿歪脖子的最佳治疗时间
6个月
因为一直睡同一侧,头、脸会被压成左右不对称。因婴幼儿的头骨仍在成长中,在6个月大之前的不对称仍有机会恢复,6个月以后相对定型,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偏斜侧低,对侧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终致不可挽回。
2岁以内
年龄已超过1岁的宝宝则应进行手术治疗,切断纤维化的肌肉。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年龄较大的斜颈宝宝,即使做了手术,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
四、婴儿歪脖子的表现
婴儿歪脖子的表现
小儿斜颈的表现是头向患侧偏斜,下颊转向对侧,触诊可扪及梭形肿物,无疼痛,与胸锁乳突肌方向一致,2-4周内逐渐增大,达成人拇指末节大小,头部因挛缩肌肉牵拉而致斜颈,试行纠正头的位置有较大阻力。推拿手法:宝宝取仰卧位,医者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上施用三指揉法,约100次;拿患侧胸锁乳突肌,约3-5次;配合小儿颈部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向健侧侧弯、向患侧旋转为主。
婴儿歪脖子的西医治疗
非手术疗法
适应证:主要用于出生至半周岁的婴儿,对2岁以内的轻型患者亦可酌情选用。
具体方法:视患儿年龄不同可酌情采用下列方法。
手法按摩:在新生儿,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开始对肿块施以手法按摩,以增进局部血供而促使肿块软化与吸收。此对轻型者有效,甚至可免除以后的手术矫正。
徒手牵引:于生后半月左右开始,利用喂奶前时间,由母亲使患儿平卧于膝上,并用一手拇指轻轻按摩患部,数秒钟后再用另手将婴儿头颈向患侧旋动,以达到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具有牵引作用的目的。如此每天5或6次,每次持续0.5~1min。轻症患儿多可在3~4个月以内见效。
其他:包括局部热敷,睡眠时使婴儿头颈尽量向患侧旋转,以及给予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以牵拉力等。因患儿刚刚出生不久,所以各种操作均需小心、细心与耐心,切勿因操之过急而引起误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49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