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豆豉和我们平时吃的豆豉是不一样的,虽然它们都是大豆制成的,但是应用方面不同,豆豉主要是调味料,而淡豆豉是一味中药。淡豆豉性寒味苦,能治疗多种不适症状,那么,淡豆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安胎
淡豆豉可以宣发郁热,补肾安胎;清代的中医古籍就有记载,《会约医镜》中就明确指出,“淡豆豉”有“安胎孕”的功效,可以作为药物用在需要安胎的妇女身上。
2、调节雌激素
淡豆豉由大豆经发酵等工艺制成,富含大豆异黄酮物质,可用于调理更年期综合症,平衡调节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可以延缓衰老。
3、缓解风寒感冒
淡豆豉有解表除烦作用,可以用与伤寒热病,早期轻微感冒者,可以食用葱豉汤可以有效改善,缓解感冒初期症状,促进身体发汗。
葱豉汤做法:淡豆豉50克,葱白3根,加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发汗,如果不出汗,加倍服用一次。
4、和胃消食
淡豆豉味苦性寒,如胃,肺经,寒可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如果身体经常积食腹胀,大便不畅的,黄疸等现象,这是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以食用淡豆豉,有和胃消食,宣郁利气之效。
5、解毒清热
淡豆豉性寒微苦,可以清热解毒。《药性伦》中记载淡豆豉可以治血痢腹痛,清热止痢,《名医别录》提到淡豆豉“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
6、淡豆豉用药禁忌
1、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淡豆豉。《本草经疏》
2、淡豆豉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3、胃虚易呕者慎服淡豆豉。
在生活中,大家说到淡豆豉的时候都会认为这是属于调味品的一种了吧,但是实际上淡豆豉是非常好的一种中药材了哦,我们是可以通过吃淡豆豉来进行保健的了,起到的功效很不错,而且是可以通过淡豆豉煮水吃的了,一起看看淡豆豉的情况吧。
治疗头痛
很多朋友在冬天经常遭受流感病毒的侵袭使自身出现发热头痛的问题,喝一些淡豆鼓水可以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宣发郁热的功效。对于解决自身出现的寒热头痛,烦躁胸闷问题都可以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治愈功效,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很多老年人朋友出现的失眠的症状。
促进乳汁分泌
很多新生儿妈妈们在分娩之后经常会容易出现奶水不足的问题,如果奶水供应不充足,就会影响到婴儿的健康发育。适当的喝一些淡豆鼓煮水也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胸腺分泌奶水,维持婴儿身体正常发育所需。因此对于孕妇朋友们来说,在怀孕的时候是完全可以选择吃淡豆豉煮水的了,对于我们的好处是特别多的了,可以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功效,是孕妇不能错过的。
治疗肺热咳嗽
很多老年人朋友是出现肺热咳嗽问题的高发人群,多喝一些淡豆鼓水也可以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缓解肺热的效果。也可以有效的治疗自身出现的咽喉肿痛的症状,对于自身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是可以通过常吃淡豆豉来保健的了,对于我们的肺部好处很不少。
和胃消食
大家在日常多喝一些淡豆鼓水还可以帮助自身达到一个很好的和胃消食的功效,很多患者朋友常常因为各种肠道消化系统疾病使自身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的问题,多和一些淡豆鼓水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治愈效果。对于治疗便秘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这就是淡豆豉的情况了,可以发现淡豆豉是非常好的中药材了,我们把淡豆豉煮水吃,好处是特别多的了,我们通过吃淡豆豉是能够有效保健的了,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尤其是孕妇朋友们,不要错过了淡豆豉哦。
淡豆豉来源于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淡豆豉既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调料或下饭菜,又是一味中药,几乎每家每户的饭桌上都有它的影子,我家就经常用淡豆豉蒸鱼吃。
市面上有淡豆豉销售,当然也可以自己制作。不过自制的淡豆豉可能会用黄豆做原料,但作为中药的淡豆豉一般用黑豆做原料,制法可能也不同。
淡豆豉又称为香豆豉,辛、甘、微苦,寒,归肺、胃经。制法不同,功效可能也不同。
若是用黑豆与紫苏叶、麻黄等温热药为原料制成的淡豆豉,药性偏于辛温,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常与葱白配伍,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等证。
若是用黑豆与桑叶、青蒿等寒凉药为原料制成的淡豆豉,药性偏于寒凉,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常与薄荷、金银花、连翘等寒凉药同用,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头痛、咽痛等。
此外,淡豆豉味辛,质轻上浮,具有疏散宣通之性,有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发热、头痛、无汗或邪热内郁胸中所致的心胸烦闷、虚烦失眠等,即热病烦闷。
淡豆豉虽发汗力不强,但含有脂肪、蛋白质和消化酶,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淡豆豉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淡豆豉的功效和作用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溼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淡豆豉的食用方法
【淡豆豉】淡豆豉的食用方法:
淡豆豉用法用量:煎服,6~12g。
淡豆豉用药禁忌:
1、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淡豆豉。《本草经疏》
2、淡豆豉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3、胃虚易呕者慎服淡豆豉。
淡豆豉丸
功效:主治小儿一二岁,面色萎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青筋显露,日渐羸瘦。
组成:淡豆豉10粒 巴豆1粒***略去油***
用法:上药研匀如泥,丸如粟米大。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取下如鱼冻汁,病根除矣,急与补脾。实者取而后补,虚者补而后取。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九。
淡豆豉蒸鲫鱼
功效:清热解毒,利溼消肿。
材料:淡豆豉30克、鲫鱼200克、白糖30克
做法:
1、将鲫鱼洗净,去鳞及内脏,放入蒸盘内,在鲫鱼上洒上淡豆豉、料酒、白糖。
2、将鱼置武火上蒸2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100克,佐餐食用。
淡豆豉鸡肉煲
材料:淡豆豉25克,鸡脯肉400克,味精3克,精盐2克,白糖2克,黄酒5毫升,蒜蓉3克,酱油5毫升,鸡蛋1个,胡椒粉1克,植物油100克,洋葱丝10克,鸡油10克,淀粉10克,鸡汤100毫升。
做法:
1、将鸡脯肉去筋后切成4厘米长的条,放在碗中,加精盐拌匀后,加入鸡蛋清拌匀,再加干淀粉,拌至鸡肉条粘上粉浆备用。
2、烧热锅,放油烧至七成热,投入鸡肉条,滑散至断红,倒入漏勺。
3、原锅放回火上,留适量油,放入淡豆豉,煸炒几下后,下蒜蓉、精盐、白糖、黄酒、酱油、胡椒粉、滑油鸡条,加鸡汤烧沸,淋溼淀粉做成流芡,起锅倒入放在火上已加入鸡油、洋葱丝的热煲里,加盖,再煲半小时左右,离火,垫衬盘上桌。
淡豆豉葱白豆腐汤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透疹,除烦宽中。 葱白发汗解表,宣窍通阳。
材料:豆腐2~4块,淡豆豉15克,葱白15克。
做法:先将豆腐略煎,然后加入洗净的淡豆豉,加水约两碗,煎煮至大约一碗时再加入已切成段的葱白,稍作煎煮即可。
葱姜淡豆豉饮
功效:解表和中,主治风寒感冒初期的头痛、喷嚏、发冷、无汗者。
材料:葱白15克、葱须15克、淡豆豉10克、姜8克、黄酒30克
做法:将淡豆豉、生姜***切丝***加水500毫升,加盖煎沸,加葱白、葱须盖严文火煮5分钟,再加黄酒烧开即可。
食物相克:
葱白:服地黄、常山人,忌食葱。
淡豆豉:服用本药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80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