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吃完就拉正常吗
这种情况正常的,新生儿消化系统都不完善,口腔,胃,大肠反射都很快,可能上面在吃奶,下面大肠就在蠕动,一边吃一边拉,也是很常见的。只要宝宝体重身高增幅正常,没有排便困难,睡觉困难等不适,就不需要特别担心。等宝宝大些吃了副食后就不会再这样了,大便次数会相应减少。
正常情况下: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饱满,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
如有以下情况可检查喂养情况或请医生诊治:
①蛋花汤样大便: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粘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用母乳喂养,一般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仍应继续喂养,但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奶粉喂养者可在配奶时适当多加一些水将奶稍配稀些,对吃奶减少者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②绿色稀便:多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每天大便次数多为5~10次。
③水样便: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由于小孩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小儿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应及早就诊,并应注意婴儿用具如橡皮奶头等的消毒。
二、宝宝吃完就拉是不是消化不良
吃完就拉,未必是消化不良,这个情况很多。通常包括正常健康的婴儿,特别是在出生的头几个月,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医学上通常归类为“喂养不耐受”。简单的说,就是宝宝不能很好地消化吃下去的一些东西,好比大人消化不良也会有一些类似的表现,通常的表现为表现为溢奶、腹泻、胀气、烦躁、便秘等情况。
哺乳期吃母乳的宝宝,大便金黄色均匀糊状,每天排便3-5次左右,无臭味,属于正常现象。吃奶粉的宝宝,一般大便淡黄色较多成形,有时候可见奶瓣,一天排便2-3次左右,略有臭味,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出现严重吐奶、腹胀、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稀、有酸臭味、蛋花样粪便等,这种现象就说明宝宝有消化不良的症状了。
所以,疑问中说到的其一,宝宝吃完就拉,其实在小婴儿吃奶阶段就已经很常见了,宝宝进食后,出现的排便反应是正常的,小宝宝在吃奶阶段还有一边吃一边拉的呢,所以我们要给宝宝做如厕训练,排便反射能够慢慢得以控制。
但是,由于每个宝宝的消化、吸收系统、代谢不同等情况,即使是同个年龄段、身体条件也相似的情况下,进食次数、排便次数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可能有的宝宝吃完就拉是属于排便反射,而有的宝宝可能是因为对某种进食食物的不耐受而造成的,我们要仔细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是否跟得上,如果宝宝的生长发育跟不上正常的水平,或者是已经偏离了,那么就要及时观察辅食添加的情况,需要按照营养师和医师的指导修改宝宝饮食,让宝宝生长发育回到正常范围内。
三、如何预防婴儿拉肚子
婴儿腹泻并非无名而起,做好预防措施,一样可以防范小儿腹泻。
1、母乳要少吃虾、蟹类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每次哺乳前要清洗乳头。
2、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3、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4、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患腹泻的孩子。尤其是秋天轮状病毒高发的时候。
5、宝宝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家具,都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
6、冷热要适度,预防感冒,使宝宝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
7、宝宝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专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专用的消毒锅、微波炉等进行消毒。最后还要仔细擦干。如果还留有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一定要擦干彻底杀灭细菌。
8、不要给宝宝穿“露脐装”,内衣不可过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裤子内,保证肚子不会受凉。
四、婴儿拉肚子怎么处理才好
一、及时送院治疗
当你发现宝宝有腹泻的情况时,除了送医院检查诊断外,并注意宝宝是否有因拉肚子,而产生脱水或体内电解质不平衡的现象。
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不含乳糖的配方,对病情会有所帮忙。配合医生及营养师指导,适时适量添加辅食,这样,除了供给适量的营养成分,也有助于消化及排便的正常化。
宝宝排便颜色异常,有疑问要随时请教小儿科或新生儿科医生,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二、要不要更换奶粉
宝宝腹泻是否因牛奶过敏而引起的拉肚子,家长不宜自行判断,以为是奶粉不合而更换品牌。因为有许多幼儿腹泻是由于食物受到病毒或细菌污染所引起的,更换品牌是无法改善宝宝的腹泻情况。
三、母乳喂养可防腹泻
母乳是上天赐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 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
四、补充水分
2岁内的宝宝腹泻,可每天补充淡盐水50-1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 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宝宝拉肚子是新手爸妈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拉肚子可能是感染、食物过敏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下面是几招帮你应对宝宝拉肚子的方法。
?及时补水
拉肚子容易脱水,所以及时给宝宝补水很关键。可以喂母乳、配方奶或喝水、果汁等,以保持宝宝的水分平衡。
?注意饮食
别给辅食期的宝宝吃油腻、辛辣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选择米粥、面条、馒头等易消化食物更合适。这有助于减轻宝宝的肠胃负担,缓解腹泻症状。
?补充益生菌
试试给宝宝补充益生菌,这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但记得先咨询医生哦!
?注意卫生习惯
拉肚子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所以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很重要。这有助于减少宝宝感染的风险。
宝宝吃什么拉什么是不是消化不良 是消化不好。 在孩子小的时候出现消化不好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孩子的消化能力比一般人要差很多,如果给孩子吃的食物又是那种不容易消化的,那么,就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孩子出现吃什么拉什么情况。 这时候要注意看孩子的精神状况怎么样,只要孩子的精神状况比较好,而且,没有全身消瘦等等异常情况出现,那么,这时候只需要合适调整饮食就行。 2 宝宝吃什么拉什么不消化怎么办 遇上这样的情况可以调整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吃一些流质或者是半流质的食物,当然,也可以稍微吃一些比较软的食物,从而帮助改善孩子消化问题。 有这种情况也可以让孩子吃一些益生菌或者是请医生开一些可以帮助消化的药物,从而帮助促进孩子消化正常化,切不可盲目自己给孩子添加助消化药物,因为自己添加可能把握不好量。 3 如何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1、吃一些较粗硬的食物 可以让宝宝吃一些相对粥类来说粗硬的食物,像面包干,馒头干都是可以的,另外超市里也有专门为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的磨牙饼干,都可以拿给宝宝吃。不过期间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不要发生意外。 2、逐步添加辅食 随着宝宝越长越大,牙齿逐渐萌生,这时候就可以给宝宝选择大人们食物中,较为软和、容易咀嚼的食物来吃,以此来段练宝宝的口腔肌肉,达到达到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效果。也可以给宝宝一个小勺子,让宝宝自己进食。 宝宝的咀嚼能力也是需要一点一点的锻炼,吃的食物要从奶乳慢慢过渡到粥糊,然后再到软食物,最后就可以让宝宝吃一些饼干类的东西了。宝宝吃东西的时候,最好是有家长在旁边陪同,以免宝宝呛到,发生什么意外。
宝贝满一岁啦,是不是开始尝试各种美食了?有些宝贝已经顺利断奶,有的正在断奶的路上。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宝宝吃完饭不久就要排便?这是怎么回事呢?
?肠胃功能还在发育中
一岁的宝宝虽然可以吃很多食物了,但他们的肠胃功能还在发育中。吃完饭后,他们的肠胃容易产生反射,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所以就会出现排便的冲动。
?排便是一种正常现象
宝贝吃完饭就排便,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哦!
?消化不良的症状
但如果宝贝频繁地吃完就排,大便次数多且稀,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的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宝贝消瘦。
????看医生调理肠胃
如果宝贝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给他们调理一下肠胃。记得带他们去看医生,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他们服用一些肠道益生菌,这样可以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让宝贝的肠道回归正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38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