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小儿呕吐腹泻应警惕是水中毒(为何宝宝喝水过量会水中毒?一天喂多少水合适?)

佚名 2024-05-08 01:03:30

小儿呕吐腹泻应警惕是水中毒

寒冷的天气容易引起孩子呕吐、腹泻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父母情急之下往往会强制孩子大量喝水。不过,专家指出,孩子在脱水的情况下必须补液,但不能过急,否则可能会导致“水中毒”。

中国工程院院士、儿科专家张金哲表示,一般情况下,“水中毒”是由不正当的给水过多所致,最常见的就是输液不当。而少数宝宝因为发烧出汗,父母只注意给宝宝多喝水而忽略给盐。汗液会把体内的盐分带出,而大量饮水(无盐)更加导致身体内水盐比例失衡,水太多了,便造成“水中毒”。

专家提醒,对于急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病儿只要孩子能吃、不吐,治疗应首选口服补液盐,并不需要静脉输液。如果患儿重度缺水不能正常饮水,则必须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输液治疗。

为何宝宝喝水过量会水中毒?一天喂多少水合适?

不要等到很渴了再喝,别一次喝太多,应该少量多次在两餐饭之间喝,不要饭后马上喝,冲淡了胃酸,不利于消化。喝水不要超过每日生理需要量,过量会造成水中毒现象。每个宝宝是不一样的,没有固定的量。多喝水不一定适合于每个人。宝宝不想喝,也没有必要硬逼他喝,大人可以提醒,他们都很聪明,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水。有的妈妈为了方便冲调奶粉,直接用了恒温调奶器,将水温一直固定在40°上,方便随时冲泡牛奶,这样做,对宝宝是不太好的。



可以少喝、常喝,这样利于身体吸收。宝宝每天至少饮水3次,每次在100-150毫升左右,1岁后一般每天饮水量在500毫升左右。对内环境的渗透压也有影响。水喝多了定会小便频繁。一个人正常在八杯。加上如果长期坐着,可能导致对水的吸收不良而腹泻。这其中也包括水喝果汁等。因为小婴儿的胃容量很小,如果摄入的水分过多,由于它们婴肾脏发育未成熟,肾脏将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过多水分,最终导致水中毒。


不要等到很渴了再喝,别一次喝太多,应该少量多次在两餐饭之间喝,不要饭后马上喝,冲淡了胃酸,不利于消化。喝水不要超过每日生理需要量,过量会造成水中毒现象。每个宝宝是不一样的,没有固定的量。多喝水不一定适合于每个人。宝宝不想喝,也没有必要硬逼他喝,大人可以提醒,他们都很聪明,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水。有的妈妈为了方便冲调奶粉,直接用了恒温调奶器,将水温一直固定在40°上,方便随时冲泡牛奶,这样做,对宝宝是不太好的。

宝宝喝水不当会引起“水中毒”,是真的吗?

。蜜蜂在采取花粉酿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把带菌的花粉和毒素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虽然蜂蜜营养价值很高,但其中所含物质可能引起婴儿肉毒杆菌症,威胁宝宝生命安全,因此1岁以内婴儿禁止食用蜂蜜。婴儿胃肠道功能逐渐完善以后是可以吃蜂蜜水的,但是也需要适量,不能吃的太多,吃的太多容易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是产生高血糖,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宝宝的体格发育。

要想给孩子喝蜂蜜水,一定要等到孩子一周岁之后,各方面身体状况比较好,可以先少量尝试一下,确定没有不良反应之后才可以给孩子喝,而也不能长期大量给孩子饮用,这是因为其中含有的雌性激素摄入过多的话,可能会引发宝宝提早发育。

有些父母习惯在宝宝喝完奶后给他们喂水,大家都知道多喝水对身体好。殊不知这个“好”并不适用于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为给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喂水可能会导致“水中毒”。周岁内宝宝不能喝蜂蜜,因为宝宝的肠胃功能比较弱,肠胃功能不健全,尚不能吸收,亦不易排毒同,周岁内宝宝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后易引起感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是因为蜂蜜口感偏甜,这时候让孩子尝到了甜头,可能对奶粉或者母乳就会没有那么大兴趣了,容易导致孩子厌奶厌食。

并且在制作时要控制好蜂蜜的量,通常1/3茶匙就足够了。而且这种蜂蜜食物不要频繁给宝宝吃。蜂蜜中确实含有很多营养成分,最好用温开水服用,防止营养成分不全或被破坏掉。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因为蜂蜜在采取花粉过程中有可能把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

小儿腹泻病的症状体征

1.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次呈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2.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为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4.脱水 ?由于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使体内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严重呕吐、禁食、食欲减低或拒食,使食物和液体摄入量均减少;患儿发热、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根据水、电解质损失的量及性质不同分为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大多数急性腹泻患儿为等渗性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黏膜干燥,眼泪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脱水的评估(表1)。5.代谢性酸中毒 ?脱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产生原因为:大量的碱性物质随粪便丢失;脱水时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体内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摄入热量不足,脂肪氧化增加,代谢不全,致酮体堆积且不能及时被肾脏排出;严重脱水者组织灌溶不足,组织缺氧,乳酸堆积。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长呈叹息状,口唇樱红,严重者意识不清、新生儿及小婴儿呼吸代偿功能差,呼吸节律改变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衰弱等,应注意早期发现。6.低钾血症 ?腹泻时水样便中钾浓度约在20~50mmol/L。吐泻丢失过多以及摄入不足、钾不能补偿等可导致低血钾发生。其症状多在脱水与酸中毒纠正,尿量增多时出现。(1)脱水、酸中毒纠正时常出现低钾原因:①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的进入细胞内,与K交换,故细胞内K下降,而血清钾不降低。脱水时肾功能低下,钾由尿液排出减少。在补液后,尤其是输入不含钾的溶液,血清钾被稀释并随尿排出增多,酸中毒纠正后钾又从细胞外转至细胞内,此时易出现低钾血症。②病程在1周以上时逐渐出现低钾血症。③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且较重。在脱水未纠正前,因血液浓缩、酸中毒、尿少等原因,血钾浓度尚可维持正常,此时很少出现低钾血症。而随着脱水和酸中毒逐步纠正和尿量的增多,再加补给钾含量不足从而逐渐出现。(2)低钾血症表现: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昏迷、肠麻痹、呼吸肌麻痹,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可危及生命。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T波压低、平坦、双相、倒置,出现U波,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7.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一般不会出现。腹泻持久,原有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当酸中毒纠正后,血清结合钙增多,离子钙减少,可出现低血钙症状。表现烦躁,手足搐搦或惊厥。低镁血症一般在低钠、低钾、低钙纠正后出现。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更易出现,少数患儿可出现低镁血症,表现为手足震颤,舞蹈病样不随意运动,易受刺激,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补充钙剂后症状无改善。8.几种常见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1)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好发于秋冬季,呈散发或小流行,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以及呼吸道传播。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1~3天,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然后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化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每天数次至10余次。常伴脱水和酸中毒。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少数较长,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病程1~3天内大量病毒从大便排出,最长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3周后上升,病毒较难分离,免疫电镜、ELISA或核酸电泳等均有助于诊断。(2)诺沃克病毒肠炎:多见于较大儿童及成年人,临床表现与轮状病毒肠炎相似。(3)大肠埃希杆菌肠炎(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常发生于5~8月份,病情轻重不一。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蛋花汤样,腥臭,有较多的黏液,偶见血丝或黏胨便,常伴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主要表现水、电解质紊乱。病程1~2周。产毒素性大肠埃希杆菌肠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无白细胞,常发生明显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程5~10天。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高热,腹泻频繁,大便呈黏胨状,带脓血,常伴恶心、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时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休克。临床症状与细菌性痢疾较难区别,需作大便培养鉴别。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肠炎,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伴腹痛。可伴发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空肠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季。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家畜、家禽是主要的感染源,经粪-口途径,动物→人或人→人传播。潜伏期2~11天。起病急,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发热、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或脓血便,有恶臭味。产毒菌株感染可引起水样便,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可并发严重的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5)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婴幼儿多见。潜伏期10天左右。无明显前驱症状。临床症状与年龄有关。5岁以下患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粪便为水样、黏液样、脓样或带血。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多伴腹痛、发热、恶心和呕吐。5岁以上及青少年,以下腹痛、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为主要表现,酷似急性阑尾炎。本病可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节性红斑、反应性关节炎、败血症、心肌炎、急性肝炎、肝脓肿、结膜炎、脑膜炎、尿道炎或急性肾炎等。病程1~3周。(6)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全年发病,以4~9月发病率最高。多数为2岁以下婴幼儿,易在儿科病房发生流行。经口传播。潜伏期8~24h。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喷射”样腹泻,大便次数可达30次以上,呈黄色或墨绿色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及不同数量的红细胞,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也可引起败血症,脑脊髓膜炎。一般病程2~4周。带菌率高,部分患儿病后排菌2个月以上。(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很少为原发性,多继发于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或继发于慢性疾病基础上。起病急,中毒症状重。表现为发热、呕吐、频泻。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发生休克。病初大便为黄绿色,3~4天后多转变为腥臭,海水样便,黏液多。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及革兰阳性菌。大便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8)假膜性肠炎:多见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坏死毒素所致。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呈黄稀水样或黏液便,少数带血,有假膜排出(肠管状),伴有发热、腹胀、腹痛。腹痛常先于腹泻或与腹泻同时出现。常伴显著的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全身软弱呈慢性消耗状。轻型患儿一般于停药后5~8天腹泻停止,严重者发生脱水、休克至死亡。如果患儿腹泻发生于停药后,或腹泻出现后持续用抗生素,则病程常迁延。(9)白色念珠菌肠炎(candida alicans enteritis):多发生于体弱、营养不良小儿,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口腔内常伴有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色稀黄或发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大便在镜下可见真菌孢子和假菌丝,作粪便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9.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包括感染、过敏、先天性消化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畸形等,其中以感染后腹泻最为常见。对慢性腹泻患儿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表明,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持续损害或正常修复机制受损,是小儿腹泻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1)有急性腹泻史:急性感染性腹泻多为一过性的。但如宿主不能产生正常免疫反应,反复接触感染病原,或因感染严重损伤肠黏液,则急性腹泻可转为慢性腹泻。多数因黏膜持续损伤致腹泻迁延不愈,少数为感染原持续作用。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变薄,肠绒毛萎缩,肠细胞溢出、脱落增加,微绒毛变性,使得上皮细胞更新加速,这可能与肠黏膜表面微生物的黏附有关。由于黏膜再生时间不足,这些新生的上皮细胞类似于隐窝细胞,故功能低下。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以及刷状缘肽酶活性降低,加上有效吸收面积的减少,引起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另外,肠黏膜损伤增加了对病原因子和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使黏膜对外来抗原致敏。(2)营养不良患儿:腹泻时小肠上段所有细菌都显著增多,十二指肠内厌氧菌和酵母菌过度繁殖。由于大量细菌对胆酸的脱结合作用,使游离胆酸浓度大为增高。高浓度游离胆酸有损害小肠细胞的作用,还阻碍脂肪微粒的形成。严重营养不良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分泌型抗体,吞噬细胞功能和补体水平降低,因而增加了对病原及食物蛋白抗原的易感性。总之,持续腹泻易发生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易使腹泻迁延不愈,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459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