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无生产许可认证标志的纸制品将禁止上市。为此,一些商家抓紧低价销售不符合标准的纸杯。质监部门提醒市民:购买一次性纸杯一定要认准“生产许可认证”标志。
“买五十只送十只!”、“一百只装仅售六元”,连日来,记者在绍兴许多百货店和超市看到,许多商家都纷纷对在销纸杯进行大幅度打折让利促销。
原来,据质监部门介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质监部门将全面查处未获得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认证,而在生产、销售或者在使用纸制品的行为。因而随着禁止产销大限的日益临近,经营无质量安全认证纸杯的商家争相打折促销,以清仓出货。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市场上约有八成纸杯没有通过认证,其中许多是含有有毒物质的不合格商品,这些纸制品多为地下工厂和小作坊制造。据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教授介绍:有些一次性纸杯在制作过程中会掺入添加剂,在表面上涂蜡,当热水与其直接接触后,表面上的蜡很容易转移到茶水上。而有些一次性纸杯,印刷图案的油墨中往往有铅之类的重金属,纸杯是一个个叠起来的,油墨中的有害物质很容易粘到杯内。而国家出台此项政策,对保证饮食安全是个很好的措施。
记者在市区东街一百货店看到,七八种纸杯无一种具有认证标志。纸杯价格偏高的纸杯,摸起来相对手感较硬,不易变形。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部分超市,在城南金时代好又多超市,记者看到一次性纸杯的品种可谓琳琅满目,10多个品牌的纸杯产品,外观颜色五彩缤纷,外表的图案也丰富多彩,虽然都有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有效期等,但有认证标志的只有一个品牌。“这个是加量的,这个现在是促销价!”看到记者在观察纸杯,促销员热情地推荐起来。而在供销超市,记者发现,超市上柜的纸杯全部经过认证。
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市民根本不了解纸杯合格不合格:“很少去看纸杯是不是合格,有没有认证标志。”开公司的金先生经常去超市买纸杯,用的量也挺多,他说他买的时候,只考虑价格、手感和有效期。
尽管劣质纸杯充斥市场,但记者从消保委了解到,他们从没有接到过对一次性纸杯质量问题的投诉;很多市民因为纸杯价钱比较便宜,即便碰到质量问题,也不想投诉。针对目前市场上一次性纸杯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县质监局稽查工作人员提醒:材料不合格或加工工艺不过关的一次性纸杯,含有害物质,建议市民在购买一次性纸杯时,一定要认清认证标志。如果企业在9月1日前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时候质监部门将勒令其停止生产和销售。县质监局稽查科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下阶段将从源头抓起,将关注重点放在生产加工纸制品的企业上。
据了解,目前我县共有4家从事相关纸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位于钱清镇的高洁纸杯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已首获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稽东镇也有一家正在办理之中。
摘要:市面上的一次性杯子产品有很多,可大致分为纸杯和塑料杯两种类型,这两者各有优缺点,至于到底哪个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只从健康角度来考虑的话,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都不好,不建议长期使用,如果非要用的话,建议选购优质产品。挑选一次性杯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次性纸杯好还是塑料杯好
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都可以用来盛水,至于到底哪个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纸杯是用食品级木浆纸和食品级PE薄膜制作而成的,具有易降解、耐热高等特点,但却有可能含有双酚A。这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加工工序非常多,产品的加工工序越多,双酚A的含量就可能会越高。
市面上的一次性塑料杯大多是用PC材料或PP材质制作而成的,可用于盛热饮,好的塑料杯,没有塑料味,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是部分质量差的塑料杯受热后会析出一些化学物质。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塑料杯表面看似光滑,但实际上有许多空隙,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因此,只从健康角度来考虑的话,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都不好,不建议长期使用,如果非要用的话,建议选购优质产品。
如何挑选一次性杯子
1、要看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名称、QS生产许可证及编号、生产企业地址、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包装太劣质、印刷太粗糙的最好不要买。
2、应选择形状饱满、不起皱、有一定厚度、不易变形的产品,如果杯身太软或杯子撕一下就很易破裂,则多数是不合格产品,不建议选购。
3、闻一闻是否有异味,如果打开一次杯子的包装闻到很大味道,不建议购买,这是生产企业使用了劣质有毒油墨印刷图案所导致的。
4、别贪图颜色过白的纸杯,颜色过白的纸杯很可能加入了荧光性物质。荧光性物质不容易被分解、排除,积蓄在体内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细胞变异,削弱免疫力,危害人体健康。
5、购买一次杯子的时候,千万不能贪图便宜,不要在地摊上购买,最好到正规的商店购买。
6、一次杯子应密封在塑料包装袋中,包装袋不应有破损,包装不严密的一次杯子容易受到环境的污染,卫生得不到保证。
用一次性杯子,本来就是为了图个方便,喝个卫生,但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纸杯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少量一次性纸杯含有致癌物质———荧光剂。
一次性杯子可能有毒
1. 一次性纸杯
一次性纸杯由表面覆有聚乙烯涂层的原纸,经过模切、成型加工而成。因为方便、卫生及价格低廉而越来越多地进入了百姓的生活。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纸杯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涉及到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等7省、直辖市42家企业生产的61种产品,抽查合格率是86.9%,有8种纸杯不合格。
这次抽查不合格纸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质量问题:一是有的产品杯身太软,倒入水后容易变形,有的甚至端不起来;二是部分纸杯密封性差,杯底容易渗水;三是少数纸杯生产企业为了让杯子变得更白,就加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根据医学临床实验,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荧光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会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
2一次性塑料杯.
塑料杯 : 塑料属化学高分子材料。多数高分子化学材料 , 对人体健康有害。塑料中有一种 叫聚丙乙稀 , 燃烧时会释放苯乙稀、或含有称 "PVC 聚氯乙稀 " 的化学物质 , 都是有毒的。某些不良商贩在加工时混入一些有毒的增型剂类化学 物质 , 甚至选用些废弃塑料品 ( 例如 : 注射器、光 碟 ) 混入塑料制品中更是危险。长期使用这类杯子 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 , 甚至引起中毒死亡。
塑料杯装开水和热水 , 塑料中有毒的化学物 质更易析入水中。所以塑料杯对于塑料材质选料非常重要 , 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级塑 料杯。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国 家标准 GB/T16288-200X 《塑料制品的标识和 标志》 , 明确规定塑料制品的标志体系 , 由杯识、 塑料数字编码、图形符号和功能性说明等构成。
另外 , 塑料表面看似光滑 , 实际内部微观构 造均有很多孔隙 , 孔隙中易藏留污物 , 所以一般 塑料杯洗不干净甚至发粘发涩。不好的塑料杯多有异味。另外 , 塑料杯中微生物容易滋生快。所 以我们一般不提倡用塑料杯。
具体如下:
一次性的纸杯在制作过程中加了蜡,质量差的也有异味,对身体不好,纸里面还含有有可溶性有机元素在里面,以加强纸的力度,而塑料杯子是用聚乙烯或聚丙乙烯它们是无毒的有机元素。
自然分解要点时间.这样的杯子相对来说是透明的比白色的好。白色的是加了一种颜色剂。还有塑料杯子倒人开水时闻到难闻的味道是你买的塑料杯子不是用聚乙烯或聚丙乙烯,可能是用聚氯乙烯制作的,聚氯乙烯有微毒的,遇到热水时才有一种难闻的味道。
这样可以分便杯子的好坏了.纸杯环保,但是不理身体健康,塑料的对身体好,但是不环保.总的来说纸杯要好点
知识拓展:
一次性纸杯,普通玻璃杯,还有塑料杯,那种用来喝水对身体好:
普通玻璃杯喝水健康,因为可以经常洗和消毒。一次性的纸杯和塑料杯在生产过程中消毒并不是怎么的过关。
而有些黑加工点更是回收很多的废旧物资再生产,就是过了关的也难说,流通渠道和环节很多,我们国家民抽查了好多的这些一次性的用品,放心程度普遍令人担忧。
一次性纸杯并不见得比一次性塑料杯环保,尤其是一次性纸杯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耗能,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并且一次性纸杯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降解,还有潜在的致癌隐患。
塑料是一种石油基的产品,其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消耗石油和能源,用后难降解,是白色污染之一。而纸杯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生产过程虽然可能也会产生污染,但是不消耗石油产品,能耗应该会相对低点,最关键的是,纤维素容易降解,不会产生白色污染。因此,大部分人会认为一次性纸杯肯定比一次性塑料杯环保,然而,越是看似简单的问题,其中蕴含的故事也越有意思,事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人云亦云的同时,数据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加拿大科学家霍金(Hocking)就此做了一次认真的分析,对一次性热饮容器杯进行了对比。他对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泡沫塑料杯(聚苯乙烯,PS)从原材料到加工程序、用料以及回收选择到最后的使用和处理进行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价值评估。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人大吃一惊,纸杯不仅不比塑料杯更环保,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比塑料杯高数倍!
近年来,塑料杯也在往可回收方向努力。不仅有可降解的聚乳酸(PLA)塑料杯,Biome Bioplastics公司还以桉树为原料,生产出一种生物塑料杯。据悉,这种新杯子由三个部分组成,杯子的表面覆盖生物塑料,内部为木质纸杯结构,杯盖也是由不同形式的生物塑料制成。据介绍,桉树材料制成的杯子是完全可回收的,经过测试,杯子放置在泥土里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完全分解,这就意味着对这种杯子进行填埋处理也不会出现“白色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以后一次性生物塑料杯会逐渐取代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从大家的身体健康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我们应该尽可能少使用一次性制品的水杯,反之使用玻璃杯、无彩釉的陶瓷杯来代替,这两种材质的杯子不仅在烧制过程中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而且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滋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13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产妇能吃豆腐吗
下一篇: 葡萄胎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