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夜惊症状是什么
夜惊症又称梦恐症或夜间惊悸,常发生在夜间入睡30分钟至2小时内,多见于3~7岁儿童,1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病儿常被噩梦惊醒,突然坐起,双眼睁大直视或紧闭,大声吼叫、自言自语,别人却听不懂他说些什么;有的孩子手足乱动,或从床上跳下,表情紧张、恐惧、出汗、瞳孔散大、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悸,有时有幻听、幻视、神志不清、不认家人。一般情况下发作持续1~10分钟,又继续入睡。恶梦中发作时,病儿不能回忆起发作时的情况;如在觉醒前发作时,则可能回忆一种压迫、闷塞或窒息感。但大多数病儿对完全清醒前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只说好像感到很害怕。
一般情况下,夜惊症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率约占正常儿童的1%~3%,成年后可自行消失。
二、孩子为什么会夜惊呢
夜惊症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率约占正常儿童的1%--3%,成年后可自行消失。研究发现,夜惊发作的原因可有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约有一半的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其父母某一方也有过这种情况,因而推测可能与大脑发育缺陷有关。这样的儿童在心理因素作用下比较容易发作。
心理因素:一些心理刺激因素也会成为夜惊症患病原因,比如孩子受到惊吓,突然与父母分离,父母争吵,发生意外事故,受到严厉的批评或听到看到一些恐怖的事情等,均可引起夜惊症。
其他原因:研究发现一些幼儿由于患有饶虫等寄生虫病,也可导致夜惊的发生。
夜惊症的发生程度与频率和儿童的年龄、性格有一定关系。往往敏感、胆小的儿童容易发生或经常发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惊的现象也会消失。
三、治疗儿童夜惊可选择什么方法
1、辨证施治
脾虚的患儿可服用小建中汤、四君子汤等健脾之剂;内有积热或惊恐伤神的患儿,可口服小儿七珍丸。
2、饮食调理
多食麻山药粥及蔬菜水果,少食肥甘厚腻之品,晚餐不能过饱,饮食一定要规律。
3、捏脊疗法
患儿俯卧,撩起上衣,露出整个腰背,施术者先以温暖两手在患儿背部上下按摩数遍,使肌肉放松,然后两手半握拳,施术 时从患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用拇指挠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3指同时用力,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 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此为一遍,一般每捏三下将脊背皮肤提一下,如此反复6遍,2周为1 个疗程。
四、父母怎样改善孩子的夜惊状况呢
1、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睡觉时不要趴着,仰卧位时双手不要放于胸前,以免压迫心脏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要蒙着头睡觉,以免造成大脑缺氧。
2、孩子睡前不要剧烈活动过于兴奋
在孩子入睡前不要让宝宝剧烈活动,也不要和孩子嬉戏打闹,以免使宝宝的大脑在睡前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夜间容易做噩梦而惊醒。
3、不要恐吓打骂宝宝
父母平时不要打骂和恐吓宝宝,否则会使宝宝精神高度紧张,从而产生夜惊现象。
4、避免孩子接触恐怖故事或电影电视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平时避免孩子听紧张恐怖的故事或看紧张恐怖的电影、电视节目,尤其是在晚上。
5、经常孩子沟通情感交流
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夜惊是指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醒,表现为哭闹、惊恐、出汗等症状。夜惊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睡眠习惯、教育方法、生活规律、缺钙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夜惊的预防方法。
?不良睡眠习惯
孩子喜欢用被子蒙头入睡,或以趴着或双手放在胸前的姿势入睡,容易造成大脑缺氧、压迫心脏、影响血液循环,引发夜惊。此外,入睡时给孩子盖过厚的衣物,也可能引发夜惊。
???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白天或睡前责骂、恐吓孩子,或者讲述恐怖故事,都可能使孩子精神紧张,导致夜惊。
?生活不规律
睡前吃得太饱或白天玩得过于兴奋,也可能引发夜惊。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都有所不同,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饮食正常、发育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
?缺钙
如果孩子除了夜惊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多汗、枕秃、易哭闹等,可能是由于缺钙所致。此时,可以适当为孩子补充钙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9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患有妇科疾病可能是外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