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新生入学是否需要提供预防接种证明,预防接种后有哪些具体反映

中医世家 2024-05-20 21:05:31

一、新生入学需要不需要提供预防接种证明

新生入学需要提供预防接种证明。

正值开学之际,疾控中心提醒家长,新生入托入学必须提交由预防接种单位开具的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方可报名。

学校、托幼机构是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聚集的主要场所,一旦出现传染病很容易造成暴发和流行。如果孩子入学前及时接种了各类疫苗,传染病流行或暴发的几率就将大大降低。查验预防接种证就是确保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规定,我市托幼机构和学校在招收新生时,须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学生家长须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到托幼机构和学校所在辖区预防接种单位,查验是否完成相应年龄段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并由该预防接种单位出具合格或补种证明。若儿童未完成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单位在出具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证明的同时,填写漏种儿童补种预约时间表,为儿童安排疫苗补种,直至完成相应的预防接种程序。

二、预防接种是什么呢

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痘预防天花等。

只有严格按照合理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才能使宝宝获得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目的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季节性

有些疫苗的接种时间与当地发病季节有关,比如流脑、乙脑、流感在南方和北方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的差异。根据疫苗接种后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有足够的抗体产生,所以接种时间往往定在可能流行的前 1 ~ 2 个月。

计划内疫苗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7种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知道吗?这7种疫苗可分别预防9种疾病(包括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三、预防接种证重要吗

预防接种证重要吗?

重要。接种预防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而儿童预防接种证即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真实记录每个接种对象的疫苗接种情况。

预防接种证制度内容

1、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2、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3、预防接种证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4、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四、预防接种后的各类反映具体有哪些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52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