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外小细胞癌主要见于食管,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在所有食管癌中占了1.0-2.8%。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手术联合化疗和放疗联合化疗对某些分期的小细胞食管癌(LSSCE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来自中国天津医科大学的Mao-Bin Meng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Radiother Oncol 3月的在线期刊上。
纳入本研究最后分析的患者包括来自于Mao-Bin Meng所在医院和既往文献中的小细胞食管癌患者,这些患者在1989年至2012年期间分别接受化疗联合放疗或手术联合化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所带来的毒性反应。研究者比较了总体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并采用Cox回归分析确定总体生存期的预测因子。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共纳入了127名患者,其中14名来自研究者所在的医院,另有113患者来自于既往文献资料。其中54名(43%)患者接受手术联合化疗,另有73名(57%)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化疗。所有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为21.0月。研究者发现放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要长于手术联合化疗组,分别为33.0月和17.5月,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并且研究者观察到在N1分期的患者中犹是如此。研究者所进行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的部位(位于食管上1/3)和治疗类型(手术联合化疗)是患者预后较差的预测因素。
本研究结果指出,在N1小细胞食管癌患者中,与手术联合化疗相比,放疗联合化疗更能改善上述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因此,在这些患者中,放疗联合化疗应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周期在人体消化道中是最长的。食管基底细胞由重度增生到癌变的过程大约需要1~2年的时间;早期食管癌(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而X线食管粘膜造影正常或仅有轻度病变)变成晚期浸润癌,通常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个别病例甚至可"带癌生存"达6年以上。因此,食管癌的早期治疗效果良好。即使是晚期病例,若治疗得当,也可向好的方面转化。一般对较早期病变宜采用手术治疗;对较晚期病变,且位于中、上段而年龄较高或有手术禁忌证者,则以放射治疗为佳。
(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常可达到根治效果。近20年来,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手术切除率已由50年代的60%~70%上升到90年代的80%~90%,手术死亡率由50年代的14.6%~25%,下降至80年代的3%~5%,I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达90%,10年存活率达60%,吻合口瘘发生率降至3%左右,均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河南省林县对29,388个可疑患者进行检查,发现食管癌1,118例,其中早期癌占31.4%;对3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11,564人进行普查,发现食管癌136例,其中早期者占70.6%。所有早期食管癌均经手术切除治疗,5年存活率达90.3%。手术疗效与癌肿部位、病变长度和范围有关。文献报告,上段食管癌的切除率为66.7%~89.5%,中段为79.1%~94.5%,下段为87.2%~98.4%。肿瘤长度<5cm者切除率明显高于>7cm者。
(二)放射治疗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内放射、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范围、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7~8cm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其他病人则可进行旨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疗。放疗源的选择可采取以下原则:颈段及上胸段食管癌选用60Co或4~8MVX线;中胸及下胸段食管癌选用18MV或18MV以上X线照射,也可选用60Co远距离外照射。根治性放疗每周照射5次,每次1.8~2.0Gy,总剂量为60~70Gy/7~8周。姑息性放疗也尽量给予根治量或接近根治量。据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道,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4%和23.7%,中胸段和下胸段分别为13.7%和5.9%。病灶长度<3cm者,5年生存率达62.5%,长度≥7cm者仅为12.2%。术前放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癌已有外侵,临床估计单纯手术切除有困难,但肿瘤在放疗后获得部分退缩可望切除者。术前放疗的剂量为30~70Gy/4~8周,放疗后4~6周再作手术切除。上海肿瘤医院的136例胸段食管癌经术前放疗后,手术切除率达92.6%,5年生存率为22.2%。对姑息性切除后肿瘤有残留、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食管切端有癌浸润、手术切缘过于狭窄、肿瘤基本切除但临床估计可能有亚临床病灶残留者,应进行术后放疗,以提高5年生存率。术后放疗剂量为50~70Gy。近有学者建议采用食管癌体外三野照射法、超分割分段放疗,以及采用60Co、137Cs、192Yb食管腔内近距离放疗,以减少肺组织及脊髓所受的放射剂量而减轻放射损伤,提高放疗的疗效。
(三)药物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食管癌的细胞增生周期约7天,较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周期稍长。理论计算其倍增时间约10天,故其增生细胞较少,而非增生细胞较多。因此目前虽应用于本病的化学药物较多,但确有疗效者不多。最常用的药物有博来霉素(BLM)、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MTX)、环己亚硝脲(CCNU)、丙咪腙(MGAG)、长春花堿酰胺(VDS)、鬼臼乙叉甙(VP-16),以及顺氯氨铂(DDP),单一药物化疗的缓解率在15%~20%,缓解期为1~4个月。联合化疗多数采用以DDP和BLM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多数超过30%,缓解期为6个月左右。联合化疗不仅用于中晚期食管癌,也用于与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联合化疗方案有DDP-BLM、BLM-ADM、DDP-VDS-BLM以及DDP-ADM-5-Fu等。临床观察发现,DDP、5-Fu和BLM等化疗药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近10年来将此类化疗药物作为增敏剂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食管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2.中药治疗目前多采用主方加辨证施治,扶正与活血去瘀相结合的方法。我国华北地区应用冬凌草和冬凌草素,实验证明对人体食管鳞癌细胞CaEs-17株有明显细胞毒作用,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也证明有一定疗效。
推荐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1)化疗。常使用的联合方案是足叶乙苷加顺铂或卡铂,3 周一次,共4 ~ 6 周期。其他常用的方案为足叶乙苷、顺铂和异环磷酰胺。初次联合化疗可能会导致中至重度的粒细胞减少(例如粒细胞数0.5× ~ 1.5×)和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 50×)。
初始治疗4 ~ 6 个周期后,应重新分期以确定是否进入完全临床缓解(所有临床明显的病变和癌旁综合征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无反应或进展(见于10% ~ 20% 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或无反应的患者应该调换新的化疗药物。
(2)放疗。对明确有颅脑转移者应给予全脑高剂量放疗(40Gy)。
也有报道对完全缓解的患者可给予预防性颅脑放射(PCI),能显著地减少脑转移(存活≥ 2 年,未做PCI 的患者60% ~ 80% 发生脑转移),但生存受益小。也有研究表明PCI 后可发生认知力缺陷。治疗前需将放疗的利弊告知患者。对有症状、胸部或其他部位病灶进展的患者,可给予全剂量(如胸部肿瘤团块给予40Gy)放疗。
(3)综合治疗。大多数局限期的SCLC 可考虑给予足叶乙苷加铂类药物化疗以及同步放疗的综合治疗。尽管会出现放化疗的急慢性毒性,但能降低局部治疗的失败率并提高生存期。可选择合适的患者(局限期、行动状态评分0 ~ 1 且基础肺功能良好),给予全部剂量的放疗并尽可能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
对于广泛期病变,通常不提倡初始胸部放疗。然而,对情况良好的患者(如行动状态评分0 ~ 1、肺功能好以及仅一个部位扩散者)可在化疗基础上增加放疗。对所有患者,如果化疗不足以缓解局部肿瘤症状,可增加一个疗程的放疗。
尽管常规不推荐SCLC 手术治疗,偶尔也有患者符合切除术的要求(纵隔淋巴结阴性且无转移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78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带发黄用药后没效果
下一篇: 不是经期前突然有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