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佝偻病的6种特性表现
1.初期(早期),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枕秃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活动期(激期),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3、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小孩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胸部骨头异常,中间部分会向外凸出,或者向内凹。
4、等到1岁过后小孩走路或者站立时,两腿会有o型腿的情况
5、小孩因为钙的缺乏会出现张牙比较晚。
6、面部表情冷漠,表情少,说话晚,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二、预防佝偻病有哪些方法
1、佝偻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比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多晒太阳等。这其中最有效而简单易行的方法则是阳光浴。适量的紫外线不仅能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帮助小儿对钙、磷的吸收,使骨骼长得结实,而且还可以活跃全身功能,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
同时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每天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上午9点以后,下午4-5点钟以前。每天不少于2小时。夏天应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射。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烟尘、衣服都能阻挡紫外线穿过,故接受日光照射时,尽量使皮肤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下。
2、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新生儿期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3、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
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4、儿童期至青春期可出现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V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在应用VD预防时,母乳喂养小儿一般可不另给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青春期儿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补充适量钙剂。
三、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方法
1、佝偻病的保健需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多晒太阳是佝偻病的保健中很重要的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佝偻病患儿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补充富含维生素D,利于吸收的体恒健钙之缘片,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这也是对于佝偻病的保健措施。
4、佝偻病的治疗上可采用维生素D疗法。佝偻病患儿应多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和新鲜空气,必要时可用紫外线灯照射,不要久坐、久站或多走,更不要勉强学站、学走。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这种疾病进行预防的方法,如果家长朋友们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那么就要在生活中对这种疾病加大重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才能够保障孩子拥有健康人生,避免患上这种疾病。
四、中医治疗佝偻病的方法
1、脾虚气弱治则:健脾补气。
主方:人参启脾丸加减。
加减:纳呆食少,加砂仁6克(后下)、鸡内金10克烦躁少眠,加夜交藤10克、合欢皮10克;大便稀溏,加炮姜炭6克、煨葛根10克。
主方分析:人参启脾丸为健脾补气开胃要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气,山药、扁豆益气补脾,陈皮燥湿和中,木香理气开胃,神曲、麦芽消导开胃。
处方举例: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合欢皮10克、牡蛎30克(先煎)、龙骨30克(先煎)、山药10克、神曲10克、甘草6克。
主治:佝偻病。
2、脾虚肝旺治则:健脾平肝。
主方:益脾镇惊散加减。
加减:体虚多汗,加五味子6克、牡蛎30克(先煎);睡中惊惕,加蝉衣6克、珍珠母30克(先煎);反复抽搐,加全蝎粉1克(吞)、蜈蚣粉1克(吞)。
主方分析:益脾镇惊散为健脾补气,熄风镇痉的要方。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白术、茯苓健脾助运,朱砂安神镇惊,钩藤平肝熄风,灯心草清降心火,甘草调和诸药。
主治:佝偻病。
处方举例:黄芪1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钩藤10克(后下),蝉衣6克,灯心草2克扎,牡蛎30克(先煎),僵蚕10克,甘草6克。
问题一:什么是缺乏佝偻病的主要原因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
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问题二:青少年缺少什么元素会得佝偻病! 钙
问题三:有的儿童会患佝偻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缺少是( )A.铁B.碘C.钙D. A、儿童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错误;B、缺碘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故B错误;C、缺钙,会患佝偻病.故C正确;D、缺锌元素,会引起发育不良.故D错误;故选C.
问题四:缺少哪种维生素后,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得软骨病? 维生素D
维生素D(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D2和D3。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
提到佝偻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而若是说到佝偻病的分期和症状,很多人就不清楚了,但是了解佝偻病的分期和症状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佝偻病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佝偻病分期及表现是怎么样的?什么是佝偻病分期和症状?
1、佝偻病分期及表现
(1)佝偻病初期
佝偻病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
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便
1、骨骼表现: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5~9个月以上小儿;前囟迟闭,甚至迟至2~3岁;乳牙萌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多方可出牙;胸廓。肋骨串珠,以第7~10肋为明显;郝氏沟;重症佝偻病肋骨软化;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脚镯,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小儿;腿的畸形;脊柱通常为后凸畸形。
2、肌肉松弛,肌力减弱,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贫血及肝脾肿大。
3、血钙可稍低,血磷下降明显,钙、磷乘积大多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为活动期重要指标。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
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
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4)后遗症
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
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佝偻病能治好吗
(1)什么是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肌肉松弛、多汗、易惊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它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日光照射不足而引起的体内钙磷代谢异常的代谢性疾病。
(2)得佝偻病的原因
小儿患有佝偻病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谓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主要是指外源性的维生素D,这主要是在小儿生长时期摄入的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容易造成佝偻病。
2、日照时间不足:内源性的维生素D缺乏主要是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因为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如果日照时间过短就会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出现佝偻病的症状。
3、其它因素:导致小儿佝偻病还可能是由于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含量无法及时补充而引起的。
(3)什么人容易得佝偻病
从佝偻病的原因可以得知,对于日照时间不足、厌食挑食的小儿人群是最容易患佝偻病的,其主要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1、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宝宝
2.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
3.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
4.少晒太阳的宝宝,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5.生长发育太快的宝宝
6.吃奶少的宝宝
(4)佝偻病能治好吗
佝偻病是一种缺乏维生素D和钙引起的疾病,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发现较早,通过正确的对因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往往这种疾病起病缓慢,不容易被发现,一旦进入后遗症时期就难以被治愈,导致难以恢复成正常人样子,从而形成“鸡胸”、“龟背”等。
香菇鸡
组成:香菇250克,母鸡1只。
用法:二者一起用文火烧熟,每隔3~5日服食1次。
功效:香菇鸡可以补精填髓。
主治:佝偻病,生长发育迟缓,出现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倦怠乏力。
(5)佝偻病要注意什么
1.忌过量、长期服用维生素D,因其可导致中毒。
2.切忌太阳暴晒,以防紫外线引起皮炎。
3.忌吃糖过多,否则会影响钙质的吸收,造成小儿体内钙的缺乏。
4.若伴有慢性腹泻等肠道疾患,会影响维生素D和磷、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5.不宜疏忽应及时治疗。
6.若小儿出现多汗、烦躁,枕部一圈脱发等症状,常为本病早期,不宜疏略不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35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