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关于攻克狂犬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夕阳红 2024-05-31 12:35:33

关于攻克狂犬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6年10月02日讯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和应用,对狂火病毒结构、基因序列及其主要功能以及发病和免疫机制等郁有了新的认识。人用狂犬病疫苗已在世界多家广泛应用,兽用口服疫苗、基因重组新一代疫苗也已取得很大进展。

高效的埃博拉疫苗竟和狂犬病有关,真的还安全吗?

四千名受试者在接受埃博拉病毒疫苗后没有受到感染,于是人们得出结论rVSV-ZEBOV非常有效并且安全。

那么什么是rVSV-ZEBOV?

rVSV-ZEBOV当中含有一种活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这种病毒与狂犬病毒十分接近,都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有着子弹一样的形状,能够感染哺乳动物。不过与狂犬病毒有一点不同,如果不加治疗,水疱性口炎病毒致死率接近100%。设计rVSV-ZEBOV疫苗的Heinz Feldmann博士来自美国疾病传染中心,他表示:“这种病毒只会导致非常轻微的疾病。”

20世纪90年代,分子病毒学家John Rose曾经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对水疱性口炎病毒进行改造,让其毒性降低。Feldmann则是在其基础之上将埃博拉病毒的一个基因片段装在了水疱性口炎病毒上。

蝙蝠冬眠能暂缓狂犬病病毒传播

根据2011年6月6日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表明在至少一种蝙蝠种类,冬眠能暂缓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传播。它们每年的冬眠允许大棕蝠(big brown bat)蛰伏蝙蝠(Eptesicus fuscus)存活直到较暖的月份里,在那时这些患病的动物能感染新的一批小蝙蝠。

美国地质勘探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一名研究型生物学者Paul Cryan(未参与该项研究)说,“真正令人感兴趣的事情在于,这些动物的季节性行为与它们怎样跟这种疾病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群体数量在这种疾病存在下怎样长期持续存在联系在一起。”

科学家们以前已经为狂犬病病毒怎样感染那些不能冬眠的动物(如臭鼬或浣熊)提供描述模型。但是那些模型不能解释蝙蝠走出冬眠后发生的夏天狂犬病蝙蝠死亡数量高峰,而冬眠有助于大棕蝠度过昆虫食物源耗竭的较冷月份。

为了理解冬眠怎样影响感染,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一名生物学模型构建者Dylan George和他的同事们修改了现有的狂犬病病毒感染模型来揭示冬眠的影响。

狂犬病疫苗规模化路径 治疗需规范

每年的7--9月是狂犬病发病的高峰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倡议,到2020年在全球消除狂犬病。而在实践中,接种何种疫苗、如何接种,直接关系到消除狂犬病这一目标的实现。《医药经济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业界对这一疾病领域的关注焦点其实并非技术,而是管理。对医药行业来说,管理的思路和规范化对狂犬病疫苗产业的规模化和健康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近日,有业内人士对《医药经济报》称,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相关预防接种门诊发布的“关于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指导意见”中,有关表述欠缺专业,可能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符。如内文有“从2013年6月1日起不再推荐使用‘5针法’接种程序的狂犬病疫苗”。记者了解到,该市卫生局日前已责令疾控部门撤销此前的指导意见。在这位专业人士看来,该市疾控部门推荐的狂犬病疫苗“4针法”,即2+1+1程序(分别在人体对病毒暴露的0天打两剂,7天和21天各打1剂),确实是新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不过也只是传统“5针法”程序(即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打1剂)的补充,有关的接种程序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指导文件可供参考。

为了给大脑运药,科学家们是如何从狂犬病毒那里“取经”的?

提到狂犬病,很多人都会立刻回想起小时候被村头恶犬支配的恐惧,如果不小心被咬伤,都会第一时间冲向医院打狂犬疫苗。这样的恐惧也不无道理,毕竟狂犬病的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一旦被病犬咬伤,不加以处理的话就会有一定概率发病。

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会精确地找到神经细胞,顺着神经纤维一路“爬”到脑部进行大量增殖。不消几个月,人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最终丧失心智在狂乱中死去(可以说只要发病基本就无力回天了)。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关注到,狂犬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偏爱对神经细胞“下毒手”,有很强的特异性。而人体内的细胞如恒河沙数,狂犬病毒是如何做到精准排查神经细胞并“定点打击”的呢?

原来,狂犬病毒表面含有一系列识别蛋白,其中一种叫做“狂犬病毒糖蛋白29”,简称为RVG29。就是这种“开了挂”的蛋白,不但可以确保狂犬病毒精确地进入神经细胞内部,还能帮助狂犬病毒突破血脑屏障抵达脑部!

这个蛋白对于狂犬病毒来说就好比“开启人脑的金钥匙”,那么,反过来想,这把神奇的“钥匙”能不能被人类所用,治疗神经疾病呢?

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等三个机构的研究者们,就从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一种可以把药物精确传送到大脑中的纳米颗粒。

他们的设计简单来说就像是“送快递”。

要送快递,首先得先把东西包裹起来。狂犬病毒本身毒性太大肯定不能直接拿来用,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纳米技术。他们利用一种“双重乳化”技术制作出了一种空心的纳米颗粒,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中。而且这些纳米颗粒被设计成一种在细胞外面非常稳定,只有进入细胞内部才会释放出内在药物的形式。

有了“快递包裹”,就该准备发货了!于是,研究者们接下来利用一些化学手段把RVG29“安装”到他们设计的纳米颗粒表面,这就相当于是给快递包裹上写好了送货地址(脑神经系统总部),这快递就能送出去了。

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了测试这样的纳米颗粒是否真能精确靶向神经细胞,研究人员们先在这种纳米颗粒当中包入特殊的荧光染料,然后在体外模拟了人体的血脑屏障,看看这些纳米颗粒能否突破人造血脑屏障,将荧光染料送到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当中。

结果证实,带有RVG29的纳米颗粒真就很轻松地就让那些被隔离在人造血脑屏障之中的神经细胞发出了强烈的荧光。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故事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故事


现在的人虽然害怕狂犬病,但是已经不像19世纪以前那么害怕了,因为今天有疫苗了。那么在疫苗问世之前,狂犬病为什么那么可怕呢?狂犬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该病毒具有繁殖快、突变率高、传染性强、提取困难等特点。它引起的狂犬病死亡率是100%。人畜共患病,人多被疯狗咬伤。这种病虽然不常见,但是治不好。


路易斯巴斯德雕像


今天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功劳都来自巴斯德对狂犬病的征服。19世纪的法国,诞生了一位生物天才。他是巴斯德。他一生致力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事业。他喜欢研究生物学,对它们非常敏感。在他的时代,由于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各种传染病无法得到治疗,导致死亡人数越来越多。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巴斯德开始研究病菌。在他的领导下,出了一种叫疫苗的东西,包括狂犬疫苗。


巴斯德为了找到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做了很多实验,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被克服了。为了收集标本,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跪在疯狗面前等它分泌唾液。最后从患病动物体内提取病原体,经过几代培养,毒性降低,得到了能使人体免疫的疫苗。


他的研究成果见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病人的生命,成为世界上治愈狂犬病的第一人。巴斯德对狂犬病的征服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介绍


巴斯德一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这是对巴斯德的介绍。


巴斯德电影公司


巴斯德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他小时候接受的教育一般,喜欢问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但是成绩不是特别好,所以老师不太喜欢他,但是他的性格突出了他的创新思维。他从小就喜欢研究自然,这为他后来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高中毕业后,他成了一名教师。然而,出于对科研的热爱,他并不满足于此。他继续高考,然后如愿以偿,去了法国最好的师范大学继续他的研究。毕业后,他去了实验室做研究。好在有人发现了他的才华,离开了他,从此开始了他正式的科研工作。


巴斯德首先从事化学研究。他发现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但并不满足,之后转向了生物学研究。第一个研究项目是葡萄酒变酸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他发现了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总结了温度、环境、发酵成分与葡萄酒质量的关系。此后,他主要研究微生物,先后发现酵母菌,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还解决了令工业生产者头疼的蚕病。他还创造了延续至今的“公交车消毒法”,在巴斯德的介绍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斯德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是一位正直的爱国者。法国被侵略时,他拒绝了侵略国授予的荣誉。他的成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连总统都亲自出手相助,以国家的名义感谢他。巴斯德逝世,享年73岁,在众多国家的学生和高级官员的陪伴下长眠。巴斯德的介绍到此结束。


路易斯巴斯德简介


作为现代微生物学和化学的杰出人物,路易巴斯德可以说在世界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成就。就像开辟了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中也起到了开拓作用。这位科学巨人一生都在探索科学的真理和价值。


路易斯巴斯德雕像


说起路易巴斯德的名字,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其实他有很多众所周知的成就。他通过研究微生物的习性、特征、营养和繁殖特性,开创了当时的微生物生理学,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发现。正是它对微生物学的研究使人类更有能力战胜狂犬病和霍乱等疾病。其中被传的一件事就是巴斯德为当时的英国医生诊断并解决了伤口感染的问题。这也是细菌学的重要成果。


巴斯德因其对细菌学的研究和贡献,被后人称为“现代细菌学之父”。其实就像“微生物学之父”这个名字一样,这些都是他毕生努力的成果。作为一个普通法国工人的儿子,出身贫寒的巴斯德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投身于科学研究和探索。


正是因为路易巴斯德在研究了发酵问题,确立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之后,并没有停止研究,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和影响世界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62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