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能得癌,因为我们身上有一种“原癌基因”,只要受到外因刺激,也许就会被激活。而这种外因,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国际抗癌联盟曾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自检预防。以下是身体各部位出现癌变后的信号。
头部
先看脸部左右是否对称、浮肿,疙斑有无增加或变化。再看眼白是否发黄、发红,眼睛是否苍白无神,服角正不正常。然后用食指轻推鼻尖向上,看鼻孔内有无变化,再轻模鼻子外部,看是否肿肤或不正常。最后以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模耳朵,现察是否会有疼癌和硬块等。
用食、中二指轻轻触摸、移动头部周围所有的淋巴结组织,包括耳前、领下、领下、扁桃体、深颈链、锁骨以及耳后、枕骨、浅颈部、后颈链等处,注意大小、形状、轮廓有无异常,若有则应注意是否有单侧的鼻塞、流鼻血或耳塞等现象,要尽快就医诊治。
口腔
先观察嘴唇的颜色、张合活动度和形状是否有异。再开口检查注意观察唇红及舌背部有无无痛性红色或白色斑块和异常硬块。 两颊内部动膜及牙龋有无红肿、变硬、变厚、斑点(尤其是白色的斑痕)。还有伸缩翻转舌头,观察是否有振颤、不对称、活动不自如及颜色异常,表面、舌尖和边缘有无曲张、肿大。
其次,用双手触摸腮腺面颊部、颌下及颈部,观察有无无痛性包块或肿大淋巴结。需要警惕的口腔癌先兆症状有:1.口腔黏膜上(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4周后仍不愈者。
乳房
女性通常应于月经过后一周内实施乳房检查(若已停经则任选一天)。
脱去上衣,在穿衣镜前观看两侧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是否光泽,色泽是否正常,有无静脉扩张和水肿。之后双臂上举,观看两侧乳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乳晕的颜色是否一样,皮肤有无点状凹陷,有没有橘皮样改变,是不是存在区域性凹陷(酒窝征),乳头皮肤有无脱落或糜烂,乳头有无提高或回缩现象。
再举起两臂,做同样检查。其次,仰卧,一手枕于头下,一手以五指指腹按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轻轻压摸,查是否有硬块、增厚或疼浦,两手交替做。需注意外侧上方部位及腹下淋巴结有无异常。
早期觉察自身是否患有肿瘤?
要做到早期发现与是期诊断肿瘤,除依靠肿瘤防治中心的医师和防癌普查以外,人们应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各种癌症的报警信号,并经常进行自我检查。下面介绍几点简便的自查方法:
(1)最少每月一次自行触摸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窝)等处,检查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认为,小于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属于正常),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如何,是否固定,有无压痛。
(2)长期咳嗽时,应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丝掺杂,注意咳嗽的时间,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丝的颜色等。
(3)食欲不振并出现消瘦、上腹痛时,若伴有恶心呕吐,要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是否带有黑褐色内容物,注意观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状或带血,大便的形状是否有改变。
(4)女性月经过后一周时,对照镜子观察自己乳房的外形有无改变,乳头是否凹陷,将对侧手指并拢,触摸乳房是否有肿块;肿块的硬度、活动度如何,是否与皮肤粘连;乳房表面皮肤是否有"桔皮样"改变;有肿块的乳房同侧腋窝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5)女性每天或每周观察白带中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带是否带有腥臭味。
(6)每天大、小便的习惯有无改变,特别注意大便时有无疼痛感、下坠感及粪便的外形有无改变。小便时观察射程是否缩短,有无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无血尿,会阴部是否有不适感等。
(7)长期声音嘶哑时,应对照镜子,张大口深呼吸,观察咽喉部有无肿大的扁桃体及其它肿物。
(8)长期原因不明发热时,应注意测量体温,每日4次,早、中、晚、夜间各一次,连测3天,并做记录。必要时查血常规、血沉等。
(9)男性应注意阴茎包皮是否过长,尿道口是否有溃疡结节,阴茎冠状沟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样肿物。
(10)剧烈活动后出现四肢疼痛且活动受限时,应注意四肢关节有无肿物,皮下是否可触摸到肿物。若长骨部位出现无痛性肿块,应及明去医院骨科就诊。
(11)随时留意身体表面各部位的黑痣变化,注意是否在短时间内生长迅速、破溃。注意身体表面有无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
2. 癌症能早期发现吗?
对于恶性肿瘤,早期正确诊断是施行合理治疗以后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人体发生的各种恶性肿瘤,其中的大部分是发生和生长在身体体表或是易于检查发现的部位。例如:皮肤生长的皮肤癌;口腔头颈部发生的唇癌、舌癌、颊粘膜癌、扁桃体癌、鼻咽癌、喉癌、腮腺癌和甲状腺癌;乳腺发生的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的阴茎癌、子宫颈癌;浅表淋巴结发生的恶性淋巴瘤;还有肛管癌、直肠癌等。只有学会自我检查的知识,就容易早期发生在体腔内的恶性肿瘤――胃癌、肺癌、脑瘤。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条件的不断更新,癌症检查与确诊也越来越容易。所以,对中、老年人来说,定期体检极为重要;而且应当把防癌体检作为保健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
开展防治结合的肿瘤普查,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最好方式,尤其对于肿瘤高发区。
只要我们重视癌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及时进行检查,或定期进行普查,大部分癌症可以做到早期发现。
3. 常见癌瘤有哪些早期信号?
任何一种病,在发病前夕总会表现某些信号。如果了解这些信号,就可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特征,就有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癌症常见的信号是什么呢?
(1)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是食管癌的首发信号。
(2)上腹部疼痛 人们习惯叫它心口疼。平时一向很好,逐渐发现胃部(相当于上腹部)不适或有疼痛,服止痛、止酸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消化不好,此时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3)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 肺癌多生长在支气管壁,由于癌细胞的生长,破坏了正常组织结构,强烈刺激支气管,引起咳嗽。经抗生素、止咳药不能很好缓解,且逐渐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发生。此种咳嗽常被认为是肺癌的早期信号。
(4)乳房肿块 正常女性乳房,质柔软。如果触摸到肿块,且年龄是40岁以上的女性,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
(5)阴道异常出血 正常妇女的月经每月一次,平时不会出现阴道出血。如在性交后出血,可能是患宫颈癌的信号。性交后出血一般量不多,如果能引起注意,有可能发现早期宫颈癌。
(6)鼻涕带血 鼻涕带血主要表现为鼻涕中带有少量血丝,特别是晨起鼻涕带血,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号,鼻咽癌除鼻涕带血外,还常有鼻塞,这是由于鼻咽癌症块压迫所致。如果癌症压迫耳咽管,还会出现耳鸣,所以,鼻涕带血、鼻塞、耳鸣、头痛特别是一侧性偏头痛,均是鼻咽癌发生的危险信号。
(7)腹痛、下坠、便血 凡是30岁以上的人出现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乏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其中沿肠部位呈局限性、间歇性隐痛是大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下坠感明显伴大便带血,则常是直肠癌的信号。
(8)右肋下痛 右肋下痛常被称为肝区痛,此部位痛常见于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有些患者右肋下痛痛持续几个月后才被确诊为肝癌。所以右肋下疼应视为肝癌的信号。
(9)头痛、呕吐 头痛等多发生在早晨或晚上,常以前额、后枕部及两侧明显。呕吐与进食无关,往往随头痛的加剧而出现。头痛、呕吐是脑瘤的常见临床症状,应视为颅内肿瘤危险信号。CT检查有助于确诊。
(10)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 造血系统的癌症,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发热现象。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在淋巴结肿大的同时,病人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因此,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应疑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信号。
出现以上种种可疑信号,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免贻误病情,造成终生遗憾。
4. 诊断癌症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诊断癌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各种常规检验及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化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②体格检查:由于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十分重要,常常能发现相当一部分肿瘤,并能对其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③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常规透视、拍片、各种造影、各种体层检查;CT、ECT、核磁共振检查;B型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等。④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⑤内窥镜检查:食管镜、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等。⑥放射免疫学检查:如胎甲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等。⑦医用激光诊断。
另外,开展区域性防癌普查,也是有较大价值的早期发现途径。通过普查,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病人,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5. B超检查适用于协助诊断哪些恶性肿瘤?
近年来,B超检查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诊断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断方法,甚至已成为某些恶性肿瘤首选的影像协助诊断方法。
由于B超比X线、核素、CT等查方法方便、经济、不依赖放射线,检查时不必担心受放射线的照射和损害。所以在肿瘤诊断中,应用非常普遍。B超切面声像图能从角度、多方位对病灶进行连续显示观察,有助于了解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帮助。
目前常用B超协助诊断的恶性肿瘤有:肝癌、胰腺癌、胆囊炎、胃癌、恶性淋巴瘤、子宫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甲状腺癌等。通常对2cm的肿物即能探测出来。还可以通过B超检查,了解腹腔、盆腔、腹膜后等部位的其他疾患以及检查胸、腹腔积液等。
6. 内窥镜检查适用于哪些肿瘤?
(1)食管镜检查 经细胞学检查不能肯定诊断而需作活组织检查者。
(2)纤维胃镜检查 适用于胃的良、恶性肿瘤的检查,可通过胃镜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3)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 主要对直肠、结肠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支气管镜检查 经细胞学检查不能肯定诊断而X线征象有癌瘤怀疑,需作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5)膀胱镜检查 对怀疑膀胱肿瘤,而需取活组织作病理诊断以确诊者。
内窥镜检查的优点,在于能直接了解肿瘤的形态、范围、性质等,更重要的对临床诊断有确诊价值的是可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无论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7. CT(断层)检查对任何类型的肿瘤都有必要吗?
CT是电子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的简称,是X线扫描检查与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由电子计算机将扫描信号储存,转换成图像,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近10年,CT已广泛应用于脑、肝、胰等部位的肿瘤检查。其检查特点是:①图像清晰、诊断效果好。②具有高度灵敏的分辨力,较常规X线摄影的敏感性大100倍,可以发现在小在1cm以上的病变,对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价值。③为横断面成像,没有影像重叠。可用于检查全身病灶,但使用最多的是头部,占全部CT检查的70%-80%。它不仅可检查出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CT检查胸、腹腔内的癌病灶,可以明确癌病灶侵犯的范围,是否侵犯周围的器官。CT检查对骨盆内的肿瘤检查最有贡献,因为X线检查骨盆困难很大。
CT虽有以上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CT设备价格昂贵费用较高,所以如果应用普通放射科技术能够明确诊断者就没有必要再做CT检查。所以说,不是什么肿瘤都必须用CT检查。
8. ECT协助确诊肿瘤有什么优点?
ECT是在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医学检查新技术,称为发射式计算机处理断层摄影,取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Emi ion Compute Rized Tomography)。
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作放射源,通过信息采集,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显示"靶器官"的血流动动态功能变化及各断面的影像。
ECT检查的优点:是受检查者完全处于生理状态下,更直观地显示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能动态地观察脏器血流、功能变化,能重建多维空间图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因而能确定脏器内有无肿瘤存在,其准确位置、大小、范围如何,血流供应,功能及组织形态有无变化。对临床诊断、肿瘤病程分期、治疗方案拟订、疗效随访、预后评估均有很大实用价值。
人体全身骨骼及各种脏器都可以用ECT检查。只要根据不同的"靶器官"选择不同的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即可。根据不同需要,ECT可作动态、静态,全身、局部检查,多门电路心脏功能显像检查以及各种断面显像。
ECT对于心脏的检查可说是它的特色。当然,心脏患肿瘤极为罕见,但ECT检查可提供较多的极为有效的心脏功能信息。
9.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癌瘤有何特点?
核磁共振成像或称磁共振是一新兴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是7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低温超导等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自从80年代正式应用于临床以来,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对脑深部肿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纵隔内肿瘤、心脏肿瘤等可以明确诊断。尽管核磁共振检查作用独特,但是否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应由有关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决定。目前CT设备已较为普及,价格较核磁共振相对为低,故用CT可以确诊的一般癌症,就没有必要用核磁共振检查。
10. 放射性核素检查能协助诊断哪些癌症?
有的医院叫同位素检查;有的医院叫同位素扫描;有的医院叫核医学检查。准确地说,同位素检查应该称为"放射性核素检查"。同位素即指元素周期表上序数相同,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即指此元素具有效性放射性。将放射性元素制造成各种示踪剂,让其进入人体,并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最后进入到需要检查的脏器中。根据示踪剂的不同和肿瘤类型的不同,有的示踪剂进入到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而不进入肿瘤组织,表现为病变区域的放射性缺损。有的进入到肿瘤组织中("亲肿瘤"示踪剂),则表现为肿瘤部位放射性增高,再用探测器如闪烁扫描机等探测体表放射线分布并打印出图像或拍成照片。根据放射线分布情况,就能估计出肿瘤的部位、大小等。放射性同位素诊断具有无创伤、简便等特点。对肿瘤的诊断,特别是甲状腺、脑、肺、肝等处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11. 确诊肿瘤有无必做免疫学检查?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和预后均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因而应用免疫学检查,对肿瘤的确诊及预后均有帮助。所以说,确诊肿瘤做免疫学检查是有必要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免疫诊断方法有:(1)甲胎蛋白的测定 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于症状出现数月前在血中测出,现已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早期普查。肿瘤切除后或有效治疗后,血清中甲胎蛋白浓度往往下降,复发时则升高,故目前常用作判断肝细胞癌根治效果及预后。(2)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现的一种相关抗原,连续测定癌胚抗原,对结肠癌病人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起源于肠道以外的恶性肿瘤和肺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亦有增高显著者。(3)铁蛋白和同功铁蛋白测定 在肿瘤病人的血清中,铁蛋白的浓度显著上升。有报道上说,85%的肝癌症人血清中铁蛋白浓度升高,其阳性率高于其它肿瘤,故铁蛋白浓度的测定,常被作为肝癌病人的第二种标记。(4)胃癌的胚性硫糖蛋白抗原测定 这是检验病人胃液中的胃癌抗原,假若病人胃液中的胃癌胚性硫,糖蛋白抗原阳性,则患胃癌的可能性较大。(5)血清EB抗体的测定 EB病毒是一种有诱发肿瘤作用的病毒,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常有很高的抗EB抗体,故本法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以及为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提供了有效线索。
12. 肿瘤确诊的依据是什么?
肿瘤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诊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确定肿瘤的性质,仍然主要依赖病理学诊断。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最标准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它是将患病器官的分泌物制成涂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块组织制成切片或印片,放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肿瘤的性质。
病理学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因其活检标本、巨体取材和切片检查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光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表整个病变。另外病理诊断是否可靠也与病理标本的选取有关。有时也有假阴性的结果。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者,应及时复查病理诊断,若病理诊断确切无误,可考虑病理标本的选取是否相当。必要时重新取材,做再次病理诊断。以免造成误诊,贻误治病时机。
13. 病理诊断的取材方法有哪几种?
(1)脱落细胞学检查 取分泌物(痰、乳头溢液)、吸取液(胸、腹水)、刮出物(阴道分泌物)及尿等,作成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常用于子宫颈癌、食管癌、贲门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以及癌性胸、腹水的检查等。
(2)钳取活组织检查 从病变部位取小块活组织作检查,叫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它是通过外科直接钳取或内窥镜下钳取为主要手段。常用于皮肤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膀胱癌、肺癌、阴茎癌、子宫颈癌、结肠癌、直肠癌或肿大之淋巴结等。
(3)吸取活检 肿瘤较大又无溃疡且处于身体表浅部位者,常可用吸取活检来代替切取活检,此法简便易行,不用手术切开等复杂过程,还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临床常用于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等的诊断。
(4)经皮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 需要借助于B超,X线电视,CT等导向下,将穿刺针穿入病变部位,取活组织作病理诊断,临床可用于肝癌、胆囊癌、胰头癌的确诊。但因其仍有针道种植和导致癌瘤出血的可能,故临床不作常规使用。
「癌症蝉连台湾十大死因之首」「身上有肿块小心罹癌」等资讯长年轰炸台湾人的脑神经,吓得大家常常检查身上有没有莫名其妙的肿块。长庚医院主治医师江坤俊就针对这个问题拍了影片。他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只要摸到肿块立马去看医生;一种是冥顽不灵,肿块长到5、6公分还觉得无关紧要... 其实过犹不及,神经兮兮或神经大条都不好,为此,江坤俊医师在个人脸书「江医说健康」直播节目上教大家如何分辨身上的肿块,到底是癌症还是良性肿瘤。 江医说健康第一集 「江医说健康」 身体摸到硬块怎么办 YouTube youtu.be/1TZ1VFFhx6A
由 江坤俊医师发布于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教你检测自己与癌症的距离:肿块长得丑、长得快就要小心! 江坤俊医师表示,当身上有肿块时,不要紧张,先用手去感受它的情况,大致上有5个观察重点: 先看外形规不规则、有没有凹凸不平。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是长得不规则的,而且还会有点凹凸不平。如果肿块摸起来非常地光滑,大部份是良性的。 要注意肿块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江坤俊医师举例,比如肿块本来是1公分,一个月再摸变成1.5~2公分,就代表它生长速度是很快的。这种肿块也很危险,要赶快看医生。 恶性肿瘤有个特性,就是会往外扩散,所以它会与周围的组织黏在一起。可以试着推一下肿块,如果它没有滑动,那它是恶性肿瘤的机率就会比较高。 肿块的硬度也是观察重点,因为大部份的良性肿瘤会比较软,而恶性肿瘤通常是硬梆梆的。 恶性肿瘤通常长比较快,长的速度快,肿块中心会有溃烂的现象,而良性肿瘤一般不会溃烂。 江坤俊医师补充,除了以上这5点,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区分良性、恶性肿瘤的方法。举例来说,大部分的人都有感冒的经验,感冒后会感觉到脖子上肿一颗,这种所谓的「淋巴结」可能在2~3周后就变小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是,如果淋巴结是变大后又变小的,基本上它不可能是癌症,可能只是感染到病毒,或是感冒所引起的肿块。「癌症蝉连台湾十大死因之首」「身上有肿块小心罹癌」等资讯长年轰炸台湾人的脑神经,吓得大家常常检查身上有没有莫名其妙的肿块。长庚医院主治医师江坤俊就针对这个问题拍了影片。他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只要摸到肿块立马去看医生;一种是冥顽不灵,肿块长到5、6公分还觉得无关紧要... 其实过犹不及,神经兮兮或神经大条都不好,为此,江坤俊医师在个人脸书「江医说健康」直播节目上教大家如何分辨身上的肿块,到底是癌症还是良性肿瘤。 江医说健康第一集
其实这头上之所以出现了一些摸着很小的一些小疙瘩,就是因为我们头皮上的毛囊造成了堵塞的现象,造成毛囊堵塞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说饮食的不规律,尤其是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会促进身体油脂的分泌,它就会通过皮肤来表现出来,头皮也是皮肤的一种,然后油脂过多就会堆积在头皮上,就类似于我们长痘痘一样。所以就有了毛囊炎。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形,比如说作息不规律,比如说,情绪极端特别容易生气或者特别容易暴躁,都会导致我们身体的内分泌失调,就容易出现长痘痘皮肤状态变差,或者头皮出现毛囊堆积物的这种现象。
其实正常的洗头发的时间,或者次数应该根据每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为职业的不同也有所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女性一般都是长头发,长头发基本上都是预先一起的,因为时间久了他就会变得很油,影响美观,不说自己也很难受。男性的短发基本上两天洗一次就可以了,每天洗其实没有太多的必要,如果说洗头发的时候,这些洗发露不能够非常干净的冲下去,也容易造成毛囊的堆积,出现头皮上的一些小疙瘩。
我们的头发只是长的长了一点,但它也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毛发,我们的头皮虽然隐藏在头发之下,但它也算身体的一种皮肤,所以说我们正常的皮肤会长痘痘会状态变差,那么头皮自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说规律作息,多吃水果蔬菜,然后洗头发的时候尽可能的多冲一会儿将那些洗发露什么的都冲干净,防止堆积在毛囊上面造成头皮上的一些小疙瘩。
癌症主要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癌症本身的治疗比较缓慢,并且治疗也会让病人遭受很大的痛苦,治疗癌症所需要的合肥也是很多家庭无法支撑的,但是,其实在分大胜改变的早期如果及时发现,这些损失和痛苦也会大大的降低,那么,癌症发生时有哪些信号?怎样看出是否身体在发生癌变。
1、身体在癌变的症状
1、反复发热
发烧一般是常见的感染引起的症状,但是不明原因的发烧就可能是危险征兆了。癌症扩散至身体其他器官时,通常会导致发烧。淋巴瘤、白血病等血癌也有发烧症状。必要检查包括:X光胸透、CT扫描、核磁共振检查等。
2、皮肤异常
皮肤癌可能发生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对于经常晒太阳的人来说尤为危险。皮肤癌通常最初表现为特殊的痣。例如,交界痣可能是黑色素瘤的癌前病变。部分皮肤的交界痣和混合痣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可发生恶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尽管交界痣和混合痣已被证实有恶变倾向,但真正发展成为恶性肿瘤者微乎其微。需要注意的是,反复的摩擦、针挑等刺激,不完全的切除、用药物腐蚀及自身的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可能是激发交界痣或混合痣恶变为黑色素瘤的诱因。另外,无疼痛皮肤角质化也可能是皮肤癌的早期信号。一般具体症状包括:皮肤出现圆形皮疹样异常变化,局部扁平或隆起,表面出现棕黄色或黑色痂皮,患者没有疼痛感,多发于面部和手背。
3、疲劳乏力
周身感觉疲劳乏力是癌症发展常见的表现,但对于白血病、肠癌和胃癌来说,可能发病初期就会感到疲劳。疲劳也见于正常人,癌症的疲劳乏力不同于普通疲劳,普通疲劳经休息一下就会消失,而癌症的疲劳不论怎么休息,都会觉得很难改善。
4、持续咳嗽或沙哑
持续不停的咳嗽可能是肺癌的先兆,特别是对烟民来说。而声音沙哑可能是头部或颈部肿瘤的表现,因为这些部位的肿瘤可能压迫声带或损害控制声带的神经。头部或颈部肿瘤如今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值得引起注意。
5、无痛感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最常以淋巴腺(结)肿大为初发症状,尤其是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一处或多处出现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但无疼痛感的,就应当心淋巴瘤,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6、排泄习惯改变
前列腺癌可能导致尿频尿急,结肠癌则可能导致长期便秘、腹泻,或者大便外观改变(例如大便变细)。前列腺癌和结肠癌与基因有一定关系,因此,有此类癌症家族史的人应该格外注意。
7、体重降低
如果既没增加运动量,又没减少饮食,体重却莫名其妙下降,那就应该及时就医。因为肿瘤会影响新陈代谢,降低身体吸收蛋白质和热量等营养物质的能力,消耗肌肉和脂肪。酗酒的人和有家族病史的人应该格外注意。
8、无故疼痛
如果身体某部位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因为无缘无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征兆。长期腹痛是肝癌、胃癌、胰腺癌和大肠癌的症状,胸痛是食管癌和肺癌的症状,骨头酸痛则是癌症转移的症状。
9、异常出血
痰中带血可能是肺癌的征兆,便血除了痔疮外,很可能是肠癌的症状(肠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肿瘤生长在靠近肛门处,还可能出现大便变细、次数增多等症状,甚至引起大便困难),无痛尿血或排尿困难,排除结石或炎症,应警惕膀胱癌或肾癌,皮赘出血则可能是皮肤癌变。
10、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可能是口腔癌的征兆。抽烟、喝酒和感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人患口腔癌几率较高。如果溃疡3-6个月都没有痊愈,就应该去看医生了。
11、吞咽困难
长期的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内有异物感、消化不良等状况,可能是喉癌、食道癌和胃癌的征兆,应该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12、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女性朋友发现乳房乳腺有肿块要及时就诊,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13、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及时接受正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不会致癌。但是有的胃癌与某些良性病变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癌变,而这些胃部疾病大多已长期存在,更易使患者放松对胃癌的警惕。要确诊是否有胃癌,就必须进行胃镜检查。
14、病毒引发的宫颈糜烂
病毒引发的宫颈糜烂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糜烂”是宫颈表面的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疾病。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治疗。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症状与“宫颈糜烂”症状相似,盲目治疗,反而会造成癌症扩散。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联合HPV(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检查。
15、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癌前病变或者肺癌。如果发现出现了肺部结节,不要过度惊慌,也别忽视。及时进一步诊断明确性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察或治疗。肺部结节很多情况下仅是炎症性病灶。这种疾病40岁以上人群多发,因此这类人群,或者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尽量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16、包皮过长及包茎
阴茎癌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但与包茎和包皮过长关系密切,包皮垢以及慢性炎症刺激是阴茎癌的重要原因。患有包茎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于包皮过长的人来说保持包皮局部的清洁最为重要,也可以降低阴茎癌的发病率。
2、怎样提高自身体质
1、食疗调理
体质差的人可以在饮食上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能够帮助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另外也可以通过食用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物来进补,帮助改善体质差。
2、运动调理
体质差的人可以通过坚持进行有氧运动来增强体质。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是以柔和的散步、慢跑、瑜伽、太极等为宜,体质差的人身体承受的运动强度有限,进行有氧运动更符合体质差的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有效帮助增强体质。体质太差怎么办
3、就医调理
体质差可能是因为身体患有某些疾病引起的,相反的,体质差也可能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所以就医检查身体,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不适。另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具有保健功能药物来帮助调理体质差,增强体质。
4、充足睡眠调理
经常熬夜或者是睡眠习惯不好的人很容易损伤身体的元气而导致体质越来越差。保持充足的睡眠,拥有好的睡眠质量能够帮助身体元气的巩固,睡眠中身体也能进行自我修复,体质也会越来越好。
5、保持乐观的心态
其实人的身体很多的问题都跟自己的心态有关系,像大部分高寿的老人家心态都很好,所以体质差的朋友需要多参加社交,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让自己不容易生病。
体质差的表现
1、渗出型体质:主要表现为体内水液代谢的异常和易致过敏,如身体白胖,易于疲乏,多汗,口渴,受寒受冷易感冒,且迁延不愈,或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气促、喘息,或有哮喘。另外,皮肤易过敏,或有皮肤瘙痒、湿疹及荨麻疹等。此型多见于中医的阳虚水湿内盛之体。
2、无力型体质::主要是消化吸收功能差而导致营养状况不良,如形体赢瘦,面黄或白,皮下脂肪少,食欲不振或厌食,大便异常,经常疲乏无力,心脏功能减弱。此型多见于中医的气阴两虚之体。体质太差怎么办
3、神经性体质:主要是精神活动失调,如情绪不稳定,易兴奋、好激动,睡眠障碍,有多种躯体不适感,易疲劳,也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
4、胸腺淋巴性体质:其特征为淋巴组织及胸腺增大,功能减弱,抵抗力低下,易受感染,患急性传染病时临床表现多危重,平素可有低热、贫血,也可因麻醉、小手术、精神因素或其他非重大原因而突然死亡。
体质虚弱亦可局限在肢体局部或某一个脏器,或一个系统以至多个系统。表现为虚弱的局部或系统,有持续反复发作的病态表现。
体质太差吃什么好
1、葡萄: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滇南本草》认为葡萄大补气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所以,凡气虚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2、大枣: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体质太差怎么办
3、燕窝:性平,味甘,有益气补虚、养阴补肺的作用,对气虚又兼肺虚者尤宜。《本草再新》曾说它大补元气。《食物宜忌》也有燕窝壮阳益气的记载。《饮食辨录》中还指出:燕窝,性能补气,凡脾肺虚弱,及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虚漏汗畏风者,服之最佳。
4、黄芪:性微温,味甘,也是中医极为常用的补气中药,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根据医家习惯,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则补气之力愈佳,气虚体质食之更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0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生姜配上一物——防脱发效果显著!
下一篇: 警惕!生气时猛锻炼容易得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