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难忘记的一年,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全部的计划!而且,各种慢性病也并没有放过大家。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我国新发的癌症患者达到了457万人。
不但如此,很多癌症的病发率也在逐年增长,特别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增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肠癌病发率与日俱增、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我国2020年新发的大肠癌患者,就达到了56万人,远超过了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变。
而且,大肠癌和其他癌症类型相似,早期多没有典型症状,就算是有症状出现,也容易被患者忽视,以至于我国大部分大肠癌患者初次确诊时,病情就已经走到了中晚期阶段、预后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短短1年内癌症就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其实,大肠癌也并非是毫无信号可言,如果近期突然有以下四个症状报道,这就可能是肠癌发出的信号:
1、莫名腹痛:根据临床掌握的数据来看,在大肠癌患者初次就诊时,腹痛的发生率占据了60%以上,其出现率远高于腹胀。肠癌早期造成的痛感,多是以下腹部隐隐作痛、钝痛等为主,其出现原因与肿瘤不断刺激肠道黏膜有关。而随着肠癌病情发展,当癌细胞侵犯到黏膜下层、肌层之后,疼痛程度也会逐渐加深、疼痛时间延长;
2、大便习惯改变:在肠癌的早期阶段,患者可出现大便习惯紊乱,比如原本仅仅只是一天1-2次大便,近些天却突然出现了一天多次大便、腹泻等症状,且持续两周以上、用药或饮食调整后没有缓解。之所以会有类似表现,与癌肿溃烂、糜烂或感染导致肠道痉挛、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而随着肠癌不断增长、逐渐侵占肠道原本的空间,患者又会出现便秘、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等异常表现;
3、大便形状变化:一般情况下,大便形状改变多出现在直肠癌患者身上,因为直肠就是肠道储存和排出粪便的节段。而在直肠内形成肿瘤后,异常占位本就会减少粪便储存空间,同时癌肿也会持续对粪便产生压迫,患者在初期可排出一侧带有凹痕、血痕的粪便。随着癌肿不断增长,大便会逐渐变细,出现铅笔样、小扁条样的粪便;
4、血便:血便就是肠癌最为典型、可贯穿整个肠癌发展期的症状。不过,它也并不是肠癌的特有表现,比如内痔、肠道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等,也会造成血便出现,因此大家应当学会分辨症状。通常情况下,肠癌造成的血便都是血液、粘液、脓液与粪便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到了晚期之后的肠癌,患者甚至会直接排出脓血便,并泛着难闻的恶臭!
以上四个就是肠癌的典型表现,除此之外,处于病情发展期的肠癌,患者还会有消瘦、贫血、乏力、发热等恶病质表现。如果近期经常有类似症状、用药后没缓解,就可能是肠癌发出的信号,积极就医进行筛查很有必要。
早 期 先 兆
1.大便习惯改变
不明原因的大便习惯改变,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加,极少数为便秘,多为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癌肿(左侧结肠癌),因为距肛门部位相对较近,故便意较频是左侧结肠癌的重要信号。
2.大便性质改变
大便由时稀→带少量粘液→挟血或隐血,是结肠癌由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征兆,大便时有少量条状粘液粘附,尤为直肠癌警号。
3.腹胀、腹痛
为升结肠、横结肠(右侧结肠癌)的信号。因为这些部位离肛门较远,对肛门的刺激不大,故大便频意改变不多,主要为腹胀和时感隐痛,如疼痛明显并已发现肿块,则已非早期。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及肛门癌,直径在2厘米以内,尚未淋巴结转移的为早期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先兆无明显自觉症状,尤其缺少特异性自觉症状,根据发生部位而有先后之异:
1.结肠癌
早期最先出现的自觉症为腹胀或间歇性的腹隐痛(痛点固定)及大便习惯改变。待发现便血时已非早期,80%以上大肠癌皆因不同程度的局部腹痛而被引起警觉。
2.直肠癌
在大肠恶性肿瘤中占一半以上,其早期先兆症状乃不明显,但便血是直肠癌较早先兆,即使癌肿还较小亦可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有粘液,常早于便血出现,由于癌肿刺激肠腺体,故大便可有条状粘液出现。比较而言,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出现较晚,因直肠的扩张性及弹性均较好,因此即使肿物已经不小,但对排便仍无影响,且无疼痛感,唯一的先兆是大便时有小量粘液出现(肠壁受肿瘤刺激而分泌增加)并逐渐增加,肛门括约肌受刺激而有较频的便意感。待出现血便及疼痛,大便困难或里急后重时,已进入晚期。
3.肛门癌
由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较早,可以较早触及,肛门癌属于鳞状上皮癌,恶性程度大,且较坚硬,癌肿虽已突出,但并无疼痛。大便变形早于疼痛及便血,而成为早期先兆,待有出血及大便失控(肛门括约肌被癌浸蚀)时,已为中、后期了。早期即迅速出现体重减轻,消瘦无力。肛门指诊是本病最简便而又极为重要的早期诊查手段。报标症不明原因的肠道功能紊乱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及性质改变(或带有粘液、或偶有少量血液),往往是大肠癌的报标信号。
典型征兆
初起以便意频繁为典型症状,逐渐发展为里急后重,大便变形(多为扁平型或变细),大便由少量粘液发展为少量血便,晚期有腹痛及恶病质。此外,结肠癌还可能出现结肠外征兆,如类癌综合征:皮肤潮红、腹泻、哮喘、紫绀、呼吸困难,但多为晚期癌的征兆。至于“癌热”是为癌恶病质,多出现于结肠癌晚期。
早期诊断
(一)鉴别诊断
1.与内痔、肛瘘鉴别 内痔、肛瘘有较长期病史,且无大便习惯改变现象,也无肿块逐渐增大的情况,痔疗及抗炎治疗无效。
2.与痢疾鉴别 有慢性痢疾病史,抗痢疾治疗可明显好转,直肠刺激症状也可因排便而获得暂缓。如为急性菌痢则一切症状皆突然发生更易鉴别。
3.与炎性息肉鉴别 长期腹部隐痛及便血史,乙状结肠镜检可以鉴别。
4.与慢性结肠炎鉴别 有慢性结肠炎史,且大便只呈稀溏状,无血便。总之,凡是不明原因的腹泻,经抗炎治疗无效,或大便带血,不应只想到肠炎、痢疾和内痔,亦应警惕肠癌。
(二)现代早期诊断
凡出现先兆症状者,应及早施行“一指三检查”。
1.肛门指诊 可直接触及肿块及检查盆腔转移状况,对直肠癌尤为有效而简易的检查法。
2.乙状结肠镜检 可作涂片及活体组织检查,适用于乙状结肠部位癌肿的检查。
3.纤维结肠镜检查 可检查更远部位的结肠癌。
4.X线检查 钡灌摄片法,可查整个结肠的癌肿,目前采用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可发现较小结肠癌(2厘米以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14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