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国每年人均输液8瓶,滥用抗生素或致人们无药可用(输液打针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夕阳红 2024-06-05 14:44:45

中国每年人均输液8瓶,滥用抗生素或致人们无药可用

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把抗菌药当成消炎药放在家中常备。只要有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就自己吃上几粒,然而抗菌药物滥用所导致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以输液为例,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输液的平均水平是2.5到3.3瓶,而我国则变成了每人每年8瓶。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问题,可能在未来,让人们无药可用。

就在近日,应对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行动计划。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改委、教育部等14部委日前联合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按照计划,到2020年,所有零售药店都将“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

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强等多种因素,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以大家熟悉的青霉素为例,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主任李家斌介绍:“大叶性肺炎里面,就是肺部发炎了,以前用青霉素就可以,敏感有效,现在随着青霉素被广泛使用后,它有部分耐药了,用青霉素现在就无效了,杀不死这种病原体。”

细菌耐药,这已经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共同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抗菌药物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当某种抗菌药物使用量一年内大幅增加,这一年这种抗菌药物针对的细菌抗药性也会随之增强。因此,抗菌药物滥用导致未来人类无药可用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部主任颜青建议:作为医疗机构,要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特别要成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小组,从科学的角度成为长效机制。还有其他环节,畜牧业、兽医抗菌药物的使用,作为生产剂的畜牧业使用也要加以控制,需要联控联防的机制。

现在遏制细菌耐药已经上升为国家行动,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推进在卫生农业领域的合理使用,提高社会公众合理用药的意识,要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明确抗菌药物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条件。继续做好监测工作,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的流行和变化趋势,加大监督和公示力度。

在我国,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之地,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输液的平均水平是2.5到3.3瓶,而我国则变成8瓶。为控制门诊输液中的抗生素滥用,安徽、浙江、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表示:目前,抗菌药物治理工作已经进入了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管理阶段,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减少因趋利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李大川表示,要细分明确不同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级别,对于某些病种、某些疾病状态下,不允许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明确不同的医疗机构允许使用哪些抗菌药物,有一些医疗机构,比如较基层的,或者没有非常好的检测检验能力的医疗机构,会限制高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的原则。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对于抗菌性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比如拿抗菌性药物当消炎药、当感冒药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提示:其实,抗菌性药物,也就是抗生素仅仅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感冒、关节疼痛,有点头疼脑热,都去买抗菌药,或者有点腹泻,不少公众都去买抗菌药。到了药店,他说买消炎药,其实买的抗菌药。这些泛化的概念要加以纠正,不然总觉得抗菌药可以包治百病。再者,一般在门诊,感染者都是比较轻的感染,现在有许多口服的抗感染药物都能够解决问题,无需去静脉输液。”

输液打针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岁的吴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她可是医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她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她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强调,大多数人对于输液可能和吴女士有同样的理解,这是缺乏医学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专家建议: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误区三:经常有人谈论说,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走出误区:自行输液存在4大安全隐患,实在要输液也应去正规医院专家指出,王女士至少忽略了4大安全隐患: 1.药物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假药,过期、过质的药,将会严重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2.注射器的安全问题:如果消毒不彻底,或者注射器感染了如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就可能感染这些传染病。3. 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可能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4.输液的人员问题:输液人员是要通过严格训练和考核的,不要相信一些没有行医执照的“江湖郎中”,另外自行输液要慎重,不要让你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专家建议,在必须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您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合格的环境下、正确的操作下进行输液。即使是医生要求输液,您也要问个明白。尤其当要给您输抗生素或激素时,更要问清楚为什么,以防滥输液给您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1.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啰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3.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旨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抗生素会毁掉人的身体吗?

会啊。当然会。事实上,不止抗生素,就连热开水,冷开水,米饭,面条,食盐,味精,一样可以毁掉你的身体。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说明书里已经清清楚楚了。

令人不安只是因为你不懂医学,不懂药物的利弊衡量,不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不信任。

要知道,科学就不是万能的,但是,科学仍旧是目前为止人类探索世界最可靠的方法,最可靠,没有之一。

当我使用科学方法治病,我已经知道了治好的概率并非100%,我也知道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我愿意承担风险来治疗疾病。

千万不要相信中医迷信。看似博大精深,实则谋财害命。

编辑于 2018-05-1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2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