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血栓栓塞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力衰竭、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均与之密切相关。别以为只有老人才防血栓,年轻人也要重视!
年轻人:玩电脑也能玩出血栓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是寻常病,但青少年发病却少见。然而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开始成为年轻电脑一族的“时尚病”。
在欧美国家,它又被称为“电脑血栓症”。这是因为下肢远离心脏,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保持不动的姿态,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易产生血液淤滞,甚至静脉血有时处于几乎静止状态,因而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最初表现为下肢(主要是小腿)肿胀、胀痛、沉重感,并有站立、行走时疼痛不适。病情严重者,下肢出现皮色青紫,称“股青肿”,此时可有肢体缺血坏疽的危险,需急诊手术治疗。
另外,下肢静脉血管好像血液流回心脏的“高速公路”,若血栓脱落可直达心脏,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
在专家看来,静脉血栓另一个危险之处在于覆盖人群广。除了遗传因素外,手术患者、创伤病人、肿瘤患者、高龄人群、肥胖者、吸烟者、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人群、长时间住院患者等都是容易被它“缠上”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几乎所有住院患者至少存在1个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也相对较大。以上这些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腿部肿胀感(包括踝关节和足部)、疼痛或者压痛、腿部有明显的颜色改变(如发红)、腿部皮肤温度上升、有浅静脉扩张等情况,就应及时检查。
目前,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抗凝、溶栓的保守疗法,但对于“股青肿”,应及时手术以挽救肢体。
久坐不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电脑前工作或上网玩游戏连续不要超过4~6小时。一段时间后,要起来活动一下,重点活动一下下肢,做做下蹲动作,以加速静脉回流。同时要多喝水,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液黏稠。
防血栓吃点“烤芹菜”
中国保健协会营养安全研究所孙树侠教授说,国外相关研究显示,烤芹菜时散发出的浓浓香气,就是芹菜中最重要的疗效成分——二氮苯,二氮苯的最大作用是预防血栓形成,因而对血栓造成的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有预防作用。而且,芹菜在经过“烤”的过程后,更能够提高它的药效。
科学献血浆,一生无血栓!
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其结果是致命的。而且,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
血管为什么就堵了?血栓是最“沉默”的杀手
无论是哪里的血管堵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
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
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与血栓有关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脑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
最令人震惊的是,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等一切指标正常,却在人们不知不觉或自以为心脑血管没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静脉血栓更是“隐形杀手”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
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曲张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感染的患者、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妇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一生无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指出:“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记住“动”这一个字,每天都“动起来”,才能血栓不上身,一生无栓!
1长期久坐不动:最容易诱发血栓
过去医学界认为,乘坐长途飞机与深静脉血栓发病关系密切。而最新研究发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也已成为发病的一大诱因,医学专家把这种病称作“电子血栓”。
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伦敦血液病学专家贝弗利·亨特教授建议,使用电脑1小时就应该休息片刻,起身走动,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动踝关节,拉伸小腿肌肉。
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动”的习惯,是预防血栓必备方法!
2走路:动起来,从头到脚防血栓
在预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150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血栓是隐蔽杀手,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而且,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大家都应具备防栓意识!
经过科学认证,定期捐献血浆,有利于去除体内的高脂血浆,让血管里面的“水垢”减少,达到预防、缓解高粘度血症、清洁血管的效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让我们远离“牛奶血”。 另外,定期献血浆还能有效预防缓解风湿、痛风、关节疼痛!不仅帮助了他人,同时还健康了自己!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捐献血浆!让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远离自己!
血栓的形成是指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并凝集成固体团块的过程。
血栓形成的原因有:
1、心血管内膜损伤,就跟你哪蹭破了会结血痂一个道理。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炎症,和机械性损伤比如血管结扎与缝合。
2、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或产生漩涡时。同时这不仅仅是造成血栓形成的原因,血流缓慢还可使血栓不断增大。所以不要保持一个坐太久或者躺太久,打电脑时间一段时间要停下来活动活动。因为静脉位置离皮肤更近,容易受压,并且流速较动脉血漫,所以静脉更容易发生血栓,特别是静脉曲张处更容易发生。
3、血液凝固性增高,通常出现于重创手术,分娩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内脏肿瘤,毒素,大量输血等。
还有,人进入老年之后血变得更粘稠,所以更容易有血栓。
血栓是指血管的内部出现了掉落的血块,或者是在修补的地方形成了小块。尤其是下肢的静脉血栓,会因为久坐、久站的原因,让血液循环不流通,进而增加静脉血栓的危险。
一旦脚上出现脚肿的情况,就要注意血栓了: 在临床上发现,静脉血栓的患者,会因为血液不流通,或者是血管有一部分的小块,就容易增加血栓的危险。
如果你长时间出现脚部有肿胀的情况,甚至是伴随着时不时的有疼痛感,就不能忽视,及时去医院检查下为好。
除此以外,如果你的下肢血管出现了堵塞的情况,还可能在双腿出现小蚯蚓这种现象。这种情况跟静脉曲张有关,如果你有这种情况,也不要忽视血管的 健康 。大家可以通过观察脚或者是腿,来注意自己的血管情况。
观察这种情况以外,还要警惕血栓的高危人群。
肥胖的人,要注意血栓危险:肥胖的人,相比于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更易有多种 健康 隐患。尤其是肥胖的人群,血脂水平容易升高,在这种情况,会增加堵塞血管的危险,从而成为血栓的高危人群。
手术久卧的人,要注意血栓危险:对于这类人群,因为自己的病情,无法进行大量的活动,一天中基本上是在床上度过。就容易让下肢的血液不流通,增加血栓的危险。一旦发现自己有脚肿的情况,就要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检查。
因此,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床上做下腿部的运动。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付这种病症,它最喜欢的是不动的人,如经常的久坐、久站、久卧等等。而最不喜欢经常动的人,如每天都坚持运动至少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预防血栓有很好的益处。
另外,在饮食上面,大家还需要注意那些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脑、猪蹄、猪皮、五花肉、肥肉等等,这些食物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心脑血管的 健康 ,为病情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有长期脚肿情况的人,很可能是血栓的前兆了,就更要注意此类的食物。
血栓形成,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内产生的血块,阻碍身体各重要部位血管的通畅,因供血不足导致各种器官坏死,最终影响人的整个血液系统,威胁生命安全。血栓的出现总是让很多患者措手不及,那么这些血栓是怎么堵塞血管产生无数烦恼的呢?
1.久坐和缺乏锻炼的人
久坐不动的人,特别是“电脑一族”,坐的时间太长,血液循环不畅。腿部血液供应不足不仅会导致局部麻木和酸痛,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静坐半小时,并有适当的站立和锻炼
2.肥胖的人
在肥胖人群中,血液的流动性会降低,血液循环不畅,身体负担重,血管容易出现血栓。许多肥胖的人更不愿意锻炼,因为他们的身体负担重。肥胖程度越高,血栓形成的风险就越高
3.经常吸烟的人
香烟中的许多化学成分不仅会损害肺部健康,还会损害血管。在这些化学成分的作用下,血液粘在一起,造成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造成静脉血栓
4.孕妇
孕妇血液中雌激素的增加和一些凝血因子的增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此外,随着胎儿的不断生长,孕妇骨盆和腿部静脉的压力也在增加,不利于血液流动,容易形成血栓。
5.经常服用避孕药等雌激素类药物的人
许多口服雌激素和孕激素也有增加凝血因子的作用。尤其是服用避孕药,甚至可以将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到普通人的三四倍。
6.一些癌症患者
脑、卵巢、胰腺、结肠、胃、肺、肾肿瘤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有时出现在肿瘤前,也是肿瘤的信号。
7.有家族史的人
一些家族性疾病,如某些肾脏疾病、蛋白质C缺乏等遗传性疾病,很容易引起人形成血凝块。此外,血栓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因此家庭中有血栓的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治疗血栓,并及时检查。
血栓形成死亡率高,隐蔽性强。一旦发生,严重者很容易猝死,是健康的“隐形杀手”。生活中,任何年龄都要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的预防可以分为“抱腿”和“闭口”两个方面。
“走你的腿”意味着你必须多运动。运动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度,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守口如瓶”可以分为四个以上和两个以下:
多吃粗粮:豆类和全麦类食物富含纤维,可以有效降低其胆固醇含量,不仅可以预防肥胖,还有助于远离血栓形成。
多吃果蔬:洋葱、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等果蔬不仅富含纤维,还能增加人体内的高密度蛋白质,溶解沉积在血管壁上的低密度蛋白质,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多喝茶:茶水具有降低血小板凝聚,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多喝水:在日常生活中,充足的饮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大大降低血液粘度,形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也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途径。
少油腻:油炸食物过多,肉类过多,容易在人体内堆积高脂肪,增加胆固醇含量,引起血液粘度。所以坚持荤素结合和低胆固醇饮食习惯也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
少喝:酒精能升高血管中的凝血因子,与香烟一起被称为血管的两大杀手。控制酒精摄入也是血栓形成的关键点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28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