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有哪些
1、外用药物,见效快,防复发:疱疹属于病毒性皮肤病,所以选用特效外用药物 疱肤灵 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以快速切断病毒基因复制链,直接消除积聚于皮肤及周围血液当中的毒素,缓解病变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2、中医认为,疱疹是由于湿热感毒、脾虚湿盛或气血瘀滞等因素所致。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精确配伍,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灭杀根植于神经元、血液里面的病毒,有效防止复发出现。
3、免疫调节剂。带状疱疹是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患者要使用免疫调节剂来调节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
4、抗病毒药物。带状疱疹是因病毒感染所致,所以需要采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治疗,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口服,也可以是静脉注射,对病情不同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二、治疗带状疱疹的简易外敷法
牛黄解毒片外敷
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后,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次。一般病人,在连续治疗5-7天后即可见效。牛黄解毒片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之效。
云南白药外敷
云南白药是治内外出血及血瘀肿痛之著名中成药,具有良好的活血消肿、止血止痛功效。以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治疗带状疱疹,隔日换药次,有明显疗效,一般用药症状好转,换药次或次后烧灼感减轻,皮疹迅速吸收、干燥,天内痊愈。
六神丸外敷
将六神丸研成极细末,用食醋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将全部皮损遮盖,每日次。六神丸成分为牛黄、珍珠、麝香、冰片、蟾蜍、雄黄,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之功效,能有效清除带状疱疹病毒及减轻疼痛。
青黛蛋清膏外敷
青黛50克,鸡蛋3枚(取蛋清)。将青黛用蛋清调匀涂抹患处,每日3次,一般3天左右即可明显见效。青黛性味咸寒,归肝、脾、胃经,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见长,辅以蛋清寒凉清热,二药调和外用,疗效显著。
大黄冰片膏外敷
将生大黄、冰片研末过箩,凉茶叶水适量调成糊状放入瓶内备用。将患处用温盐水或酒精轻擦拭干净后,将上药涂于患处,不宜过厚,不露皮肤即可。为防止干燥过快,药物上面可覆盖一层薄塑料膜。白天涂次,夜间睡前涂次。
更换药物时,用棉棒轻轻将前次药痂擦掉即可。方中生大黄,味苦性寒,有活血化瘀,消炎破积之功效,冰片味辛凉微寒,开窍散郁,消炎止痛,本药局部应用有止痛防腐的作用,在体外高浓度应用可抑菌,用茶叶水调敷无刺激性,且有干燥,收敛创面之作用,敷药后即止痛。
三、带状疱疹会出现哪些症状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四、带状疱疹引发的并发症
1.并发细菌感染
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水疱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所说的“缠腰火丹”、“蛇丹”、“串腰龙”。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病前常见有局部皮肤灼热和刺痛感,继则皮肤潮红,然后出现密集成簇的小米到黄豆大小的水疱,各自孤立,不相融合,疱壁紧张,四周有红晕,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一般单侧发疹,不呈对称,好发于胸部、腹部、面部,亦可侵犯眼、鼻、口腔及阴部黏膜,伴有神经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状。病程约2~3周,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外感热毒之邪,或肝胆火盛,湿热内蕴所致。
方一【组成】鲜韭菜根30克,全鲜地龙20克。
【用法】将上两物洗净共捣烂,加少量香油和匀,取汁置瓶内放阴凉处备用。用时外洗患处,每日洗2次。
【功用】解毒,散瘀,止痛。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地龙即蚯蚓,性味咸寒,功能通络解毒。据现代临床报道,用蚯蚓糖糊治疗带状疱疹,能立即减轻疼痛,疱疹逐渐干燥,一般5~8日痊愈。以此再配合散瘀行气止痛的韭菜根,其效更佳。
方二【组成】鲜马齿苋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敷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马齿苋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主治疮红肿疼痛。故以马齿苋作洗剂治疗皮肤病在民间流传较广。
方三【组成】生地榆、马齿苋各30克。
【用法】将上二物水煎,去渣取汁500毫升,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4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地榆功能清热凉血,有凉血解毒,定痛止痒及去皮肤风毒之效,与马齿苋合用,解毒凉血,故颇适宜于缠蛇丹毒(带状疱疹)。
方四【组成】陈醋200毫升,生半夏9克。
【用法】先将生半夏研末,放入醋液中浸泡12小时后,取液外洗患处,每日3次。
【功用】消肿解毒。
【适应证】带状疮疹。
【说明】半夏外用具有消痈肿作用。醋亦有解毒杀菌作用,能散瘀解毒,两者合用,消肿解毒,相得益彰。
方五【组成】板蓝根、土贝母、贯众各30克,甘油100毫升,95%乙醇1 300毫升,水杨酸粉15克,香粉适量。
【用法】先将前三味药加水2 000毫升,先武火煎煮全沸10分钟,改文火熬煎至800毫升。过滤去渣取汁,再加水1 000毫升,文火煎至700毫升,去渣。两汁混合煎至沸,移火待冷至约50℃,对入乙醇、水杨酸及甘油,快速搅拌,加入香粉,拌至呈淡黄色透明液体,装瓶备用。用时,用棉球蘸药液,涂洗皮损区。每日涂洗3或4次,直至疱疹干缩结痂脱落。若已溃有糜烂渗出者,则以擦剂50毫升对温水300毫升,湿敷患处或洗后再湿敷。每日涂洗2或3次,直至痊愈。
【功用】清热解毒,润肤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板蓝根功能清火解毒,凉血止血,药理学研究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至于土贝母、贯众等均有清热解毒作用。
方六【组成】荆芥、防风、川椒、艾叶各10克,威灵仙、黄柏各12克,地肤子、苦参、马齿苋、透骨草各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外洗患处,并可用药液湿敷。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3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荆芥、防风祛风燥湿,川椒、艾叶、威灵仙燥湿解毒,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地肤子、透骨草祛风止痒,马齿苋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故适用于带状疱疹。
方七【组成】金银花、野菊花、风仙花各10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5克,水杨酸5克,石炭酸2克,75 9,6医用乙醇1 000毫升。
【用法】先将前五味药浸入75%乙醇中浸泡5~7日,滤取上清液,加入水杨酸、石炭酸,搅拌均匀,封瓶备用。用时以医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擦洗3~5次,至愈为度。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金银花、野菊花均能清热解毒,凤仙花有祛风、活血、消肿的作用。白鲜皮、蛇床子则为祛风胜湿止痒的佳品。诸药合用,消热解毒、消炎止痒,故适用于带状疱疹因风湿热三邪俱盛者。
方八【组成】雄黄45克,2%普鲁卡因2毫升,75%乙醇35毫升。
【用法】先将雄黄研细,一并浸入75%乙醇中浸泡,拌匀,备用。使用时用干棉签蘸药液擦洗患部,干后再擦,每日涂洗数次。不需包扎。
【功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石,性味辛苦、温、有毒,能燥湿杀虫,为疮家要药。药理学实验亦证明,本品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方九【组成】青黛5克,野菊花30克,黄柏6克,冰片3克,生甘草2克。
【用法】先将黄柏、野菊花、甘草用开水5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入冰片、青黛均研细末再加75%乙醇20毫升和匀,贮存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涂洗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青黛,有清热解毒,清肝泻火之效,主治小儿风热惊痫、疳毒、丹热痈疮等。野菊花、黄柏则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冰片辛凉疏散毒邪,甘草调和诸药。
方十【组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捣汁,涂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白花蛇舌草性味苦寒,功能清热散瘀,消痈解毒。药理学研究亦表明,本品有抗菌消炎作用。蒲公英性味苦辛,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十一【组成】金银花、乌梅肉各30克,生地黄、当归各15克,黄柏、五倍子各9克。
【用法】将上药用45%乙醇500毫升,浸泡24小时,加水煎至300毫升,经过高压消毒备用。用纱布浸入药液中,湿敷或溻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乌梅功能消肿杀虫,生地黄、当归则有清热养血活血之功,金银花、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五倍子亦有消肿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有清热活血、解毒消肿功效。
方十二【组成】雄黄、枯矾各20克,大黄、川黄连、侧柏叶各30克,冰片6克。
【用法】除冰片、雄黄外,余药水煎30分钟至药汁300毫升去渣,加入雄黄、冰片充分混匀后,以不烫手为度,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5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雄黄、枯矾功能燥湿解毒,大黄、黄连清热解毒,冰片透散邪热。至于侧柏叶,善清血凉血,可捣烂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其煎剂除有抑菌作用外,还能扩张血管,并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3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婴儿百日咳的偏方,什么是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