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食物中都是加入过食品添加剂的,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能起到不一样的作用,甜味素就属于很常见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就是为了让一些食物吃起来味道更甜,很多人其实不知道甜味素是什么,那甜味素对身体有害吗?甜味素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
甜味素对身体有害吗
甜味素是什么
天冬甜素,俗名甜味素,化学名为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即阿斯巴甜。其甜度为蔗糖的180倍,甜味与砂糖十分相似,并有清凉感,没有苦味或金属味。长时间加热或高温可致破坏。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而失去甜味。
甜味素的争议
20世纪80年代,有研究警示阿斯巴甜可能导致癫痫和头痛。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份研究提出阿斯巴甜和脑部肿瘤可能存在相关性。而一位多年研究阿斯巴甜的意大利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阿斯巴甜可使大鼠致癌。
甜味素对人体有害吗
目前并未发现甜味素对人体明显的伤害作用。在大鼠身上的致癌作用可能并不适用于人类。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饮食和健康研究,显示并未发现阿斯巴甜或其他甜味素和脑部肿瘤的相关性。而护士健康研究也并未发现阿斯巴甜和血液系统肿瘤的相关性。
甜味素致癌吗
目前并未发现甜味素有致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也先后对阿斯巴甜做出评估,认为其安全性毋庸置疑。
甜味素的安全摄入量
通过阿斯巴甜在动物实验中的数据表现,可确定人每天的甜味素安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也就是说,60公斤的人每天可以吃2.4克,相当于十几罐可乐里甜味素的含量。所以不用过多担心食品中甜味素对人体造成伤害。
木糖醇导致腹泻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通常可从白桦、玉米中提取,目前主要产自中国。木糖醇的甜度与蔗糖相当,但热量只有蔗糖的60%。
由于木糖醇在口腔中不易被细菌发酵利用,形成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所以很多食品都用它取代蔗糖,比如木糖醇口香糖。饭后嚼木糖醇口香糖确实不容易导致蛀牙,很多人误把木糖醇当做防蛀健齿的良药,认为木糖醇含量越多越好。
大量国外临床试验表明,如果蛀牙到了中后期,一定得去医院治疗,口香糖帮不了忙。
此外,很多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太多木糖醇,否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而且木糖醇吃得过多,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多食木糖醇。木糖醇不会被胃里的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道,吃多了对胃肠有一定刺激,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容易在肠壁积累,易造成腹泻。
其实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食物中都是加入过食品添加剂的,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能起到不一样的作用,甜味素就属于很常见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就是为了让一些食物吃起来味道更甜,很多人其实不知道甜味素是什么,那甜味素对身体有害吗?甜味素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
1、甜味素对身体有害吗
甜味素是什么
天冬甜素,俗名甜味素,化学名为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即阿斯巴甜。其甜度为蔗糖的180倍,甜味与砂糖十分相似,并有清凉感,没有苦味或金属味。长时间加热或高温可致破坏。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而失去甜味。
甜味素的争议
20世纪80年代,有研究警示阿斯巴甜可能导致癫痫和头痛。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份研究提出阿斯巴甜和脑部肿瘤可能存在相关性。而一位多年研究阿斯巴甜的意大利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阿斯巴甜可使大鼠致癌。
甜味素对人体有害吗
目前并未发现甜味素对人体明显的伤害作用。在大鼠身上的致癌作用可能并不适用于人类。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饮食和健康研究,显示并未发现阿斯巴甜或其他甜味素和脑部肿瘤的相关性。而护士健康研究也并未发现阿斯巴甜和血液系统肿瘤的相关性。
甜味素致癌吗
目前并未发现甜味素有致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也先后对阿斯巴甜做出评估,认为其安全性毋庸置疑。
甜味素的安全摄入量
通过阿斯巴甜在动物实验中的数据表现,可确定人每天的甜味素安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也就是说,60公斤的人每天可以吃2.4克,相当于十几罐可乐里甜味素的含量。所以不用过多担心食品中甜味素对人体造成伤害。
2、木糖醇导致腹泻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通常可从白桦、玉米中提取,目前主要产自中国。木糖醇的甜度与蔗糖相当,但热量只有蔗糖的60%。
由于木糖醇在口腔中不易被细菌发酵利用,形成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所以很多食品都用它取代蔗糖,比如木糖醇口香糖。饭后嚼木糖醇口香糖确实不容易导致蛀牙,很多人误把木糖醇当做防蛀健齿的良药,认为木糖醇含量越多越好。
大量国外临床试验表明,如果蛀牙到了中后期,一定得去医院治疗,口香糖帮不了忙。
此外,很多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太多木糖醇,否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而且木糖醇吃得过多,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多食木糖醇。木糖醇不会被胃里的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道,吃多了对胃肠有一定刺激,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容易在肠壁积累,易造成腹泻。
5 甜味素的安全摄入量通过阿斯巴甜在动物实验中的数据表现,可确定人每天的甜味素安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也就是说,60公斤的人每天可以吃2.4克,相当于十几罐可乐里甜味素的含量。所以不用过多担心食品中甜味素对人体造成伤害。
甜味剂是对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的总称。一般来说,甜味剂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前者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产生的热量高于蔗糖产生热量的2%,它主要包括各种糖类和糖醇类,如葡萄糖、果糖、异构糖、麦芽糖醇等;后者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产生的热量低于蔗糖产生热量的2%,它包括甘草、甜叶菊、罗汉果等天然甜味剂和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由于人工合成甜味剂产生的热量少,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患者有益,加之又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因此在食品特别是软饮料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我国目前糖精使用量较国际水平约高14倍。每年超限量内销糖精7220吨,相当于挤占了约300余万吨食糖的消费市场,它意味着每年要挤占125家日榨甘蔗2000吨规模糖厂的生产量,使12.5万制糖职工失去就业机会,从而使1500万糖农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糖精的泛滥使用以及一些食品标签中未注明使用了糖精,甚至标的是食糖而实际使用糖精以牟取暴利,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严重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少数消费者在完全不知道糖精危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引起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急性大出血,引发恶性事件。据报载,一位49岁的中年男子,平时对甜味食品就有特殊偏好,接触了糖精后,觉得既便宜又好吃,就用西红柿蘸糖精水作为美味小吃,每天食用2—3次,连吃3天,共摄入糖精钠1.5克。此后的两周内,该男子身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皮下出血,且出现口腔出血、便血等恶化症状,送到医院抢救,发现他的血小板已降至1.4万个单位左右(正常值应在10万以上)。另一家的孩子服用糖精的遭遇更惨痛。这个家中有14岁、11岁的兄妹两人,因不懂得糖精与糖的区别,以为糖精就是从糖里提炼出来的,且价格便宜,便以口服糖精片作为消遣的零食,在短时间内两人口服糖精片80多片(约含纯糖精钠2克),不久兄妹两人都急性中毒,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经医院抢救发现,中毒者脑、心、肺、肾脏等都严重受损,左心衰竭,严重肺水肿,不能排尿,医院确诊为短时期内摄入大量糖精引起的。
在一些中小学校的周围,遍布各种小食摊,卖各类小食品及饮料,如汽水、雪糕、话梅等。这些价值不高的小食品,很容易吸引中小学生购买。但这些既无生产标准又根本没有标识和出处的产品,基本上都含有糖精,长期服用,会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个别人产生厌食行为,干扰了青少年从正常膳食中摄取营养,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在北京、河南新乡、开封、郑州等地的饮料市场随机抽取了98种不同品牌的饮料进行了商品比较试验。抽样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全国饮料市场的各个层次,基本上反映了国内饮料市场的情况。此次比较试验结果显示,55.1%的饮料含有糖精。而糖精是以苯酐、甲醇、亚硝酸钠等为原料合成的化工产品,多吃有害无益。此次抽检的98种饮料中,有61.2%的饮料含各类人工合成甜味剂,含糖精钠的饮料达55.1%。在饮料标签上,有27.55%的饮料使用甜味剂而未进行注明,其中含糖精钠而未注明的有23种,占全部抽查饮料的23.47%。中消协对北京各商场抽取的28种饮料检测其含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时发现,有10种检出含有上述4种甜味剂,比率为35.7%;18种未检出上述任何一种甜味剂。检测发现,两种饮料甜蜜素超标;6种饮料标签不合格,使用甜味剂未进行标注;3种饮料甜味剂名称使用不规范。对北京郊区抽检的5种饮料全部含有糖精钠,比率为100%;两种抽检甜蜜素也全部检出。对河南三城市各商场抽检的21种地方大中型饮料厂生产的易拉罐和软包装饮料检测,发现有3种含有糖精钠,3种含有甜蜜素,其中1种同时含有糖精钠和甜蜜素。对44种河南乡镇小厂出产的玻璃瓶装和塑料瓶装饮料检测其糖精钠时发现,有40种含糖精钠,比率高达90.91%。
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经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只要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并在食品标签上正确标注,对消费者的健康就不会造成危害。但如果超量使用,则会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国家对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及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
糖精是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俗称,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是其钠盐,即糖精钠。糖精是第一种人造甜味剂,甜味是蔗糖的大约300倍,但味道不如蔗糖,没有营养价值,不含热量,比蔗糖便宜很多,被普遍用于饮料、食品和牙膏等。1977年,动物实验表明老鼠摄入大量的糖精后能诱发膀胱癌,因此在这一年加拿大禁用糖精,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提议禁用糖精,但遭到美国国会反对,通过一项议案延缓禁用,改为给含糖精的食品标明糖精可能致癌的警告。此后对糖精做了更多研究,有的发现能诱发老鼠得癌症,有的则没能发现。研究也表明在正常剂量时糖精并不能增加人类得癌症的风险。因此在1991年FDA正式撤销禁用糖精的提议。2000年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建议将糖精从人类致癌物名单中去掉,美国国会在这一年也通过决定不再要求标明糖精可能致癌的警告。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糖精钠能使实验动物诱发癌症,但是其诱发癌症的机理不适用于人类,无足够证据表明糖精钠做为甜味剂使用时是人类致癌物,因此不把糖精钠列为人类致癌物。
蔗糖素是一种新型的人造甜味剂(1991年首先在加拿大进入市场),是由蔗糖转化而来的,甜味是蔗糖的大约600倍,味道与蔗糖相似,但不含热量。FDA在1998年批准蔗糖素上市之前,参照了110多项实验数据,未能发现它具有诱发癌症、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毒性,因此认为它对人类是安全的。2006年有报道称蔗糖素能诱发偏头痛。
另外一种常用的人造甜味剂是阿斯巴甜(甜味素),参见“低热量可乐中使用的代糖是否会损害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6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产妇能吃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