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腹泻小常识

中医世家 2023-06-24 23:23:47

腹泻可使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还可能危及生命。

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胃肠道作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的症状。

能量供给不足:长期腹泻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或不自主颤抖,甚至心慌气短,冷汗淋漓,这些都是因为能量供给障碍而引起的。

贫血:由于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如叶酸、维生素B12、铁质等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口唇、指甲淡白无华,皮肤干燥,脱屑、神疲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动辄气促等症状。

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的缺乏,可能会导致皮肤头发干燥,缺乏光泽,甚至脱落等现象;还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炎症容易扩散。

腹泻小常识

腹泻是什么?

健康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量不超过 200-300 g。排便次数增多(>3 次/日),粪便量增加(>200 g/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就称为腹泻。腹泻超过 3~6 周或反复发作称为慢性腹泻。

2012 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发布了全球指南:成人和儿童急性腹泻的全球观点。该指南中将腹泻发作分为三类:急性腹泻(在起病 24 h 内表现为 3 次或以上异常的糊状或水样便)、痢疾(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血便)、持续性腹泻(急性起病,持续 14 天以上)。

腹泻的发病机制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讲腹泻发病机制有以下四种:

1. 渗透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存在大量高渗性的食物、药物,体液水分子大量进入高渗状态的肠道所致。

常见原因有: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使用了含镁、钠的轻泻剂,使用了含有聚乙二醇的洗肠液或者治疗便秘的药物等。

该型有两大特点:禁食 48 h 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粪便渗透压增大。

2. 分泌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所引起。

常见原因有:

(1)异常的介质激活肠细胞膜上 cAMP,胞内 cAMP 含量增加,是胞质钙离子含量增加,导致肠道分泌增加,水、电解质丧失。介质包括细菌肠毒素、肿瘤病理性分泌的胃肠多肽、前列腺素、五羟色胺等。

(2)内源性或外源性导泻物质,如胆酸、脂肪酸、某些泻药等。

(3)肠道淋巴引流障碍,如小肠淋巴瘤、肠结核、Crohn 病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8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