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禽流感的知识大全,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中医世家 2023-07-04 07:14:22

一、关于禽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一般指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不仅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

根据现有人感染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认为,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

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即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1个月后仍有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在疾病初期即有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常提示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将会迅速发展为严重缺氧状态和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有相当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如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个别患者也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和应急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的重症患者发生昏迷和意识障碍。

二、人如何感染上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三、禽流感如何检查诊断

大部分人感染禽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其中,淋巴细胞水平不高甚或降低。如果血小板水平降低,需考虑有无因重症感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应结合凝血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结果综合鉴别。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影像学检查发现,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毛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最为可靠的仍是病原学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之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尽可能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PCR检测)和病毒分离。

人感染禽流感患者除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之外,往往在早期即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在较长时间或较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和不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后,也可合并真菌感染,因此,临床上应多次进行痰培养、呼吸道吸取物培养,检查细菌和/或真菌的类型,及其敏感或耐药类型,以便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指导临床治疗。

四、如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

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

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

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

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怎样防治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禽流感乃国家一类传染病,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国际兽医局确定的A类传染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高低,通常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2003年冬季至2004年春季,在亚洲部分国家爆发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其病毒类型是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而低致病性禽流感多呈隐性感染或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不导致严重的病变或死亡。

各种品种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A型流感病毒。产蛋鸡的易感性特别高,历史上多次禽流感大流行,都是从产蛋鸡开始发生而引发的。与家禽相反,自由飞翔的鸟类一般都不出现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但感染却很普遍。流感病毒很容易在迁徙水禽特别是野鸭中发现。此外,禽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人、猪、马、貂、猫等。虽然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发病的可能性很小,但已有报道,人感染发病并导致死亡,特别是12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发病。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早期症状与普通的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浑身无力,有的出现腹痛、腹泻,有的发生眼结膜炎。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后,恢复良好,少数人病情恶化后,可导致死亡。所以,在发生疫情时,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如戴好口罩、手套,穿好工作服,做好消毒等。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因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故在冬季和春季更容易流行。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禽和感染禽。在爆发流行的初期,野生迁徙水禽可能是传染源。本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以及与污染的物品间接接触。粪便中含大量的病毒,粪便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凡被粪便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人员和车辆都能成为传播媒介。母鸡感染本病后,可在所产的蛋中分离出病毒,故本病还可能经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

本病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一般为3~7天,最长达21天。最急性者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者除了一般症状,如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下降和体温升高外,头面部病变明显,眼睑和鼻窦肿胀,鸡冠和肉髯肿胀并呈紫黑色,眼和鼻有分泌物;病鸡腿部鳞片有红色或黑色出血;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如咳嗽、喷嚏、呼吸困难,有异常呼吸音,严重者张口呼吸或有尖叫声;产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软壳蛋、沙皮蛋、畸形蛋增多;有的病鸡腹泻,排黄绿色或白色水样粪便;有的有神经症状,走路不稳或站立不动、瘫痪、扭头等。亚急性的病鸡症状与急性者相似,只是发病缓和,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大量黏性的分泌物,气囊增厚、混浊,有分泌物附着;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腺胃与嗉囊交界处有带状出血,小肠黏膜及泄殖腔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呈紫色,有的卵泡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内有白色分泌物,病程较长者卵泡和输卵管萎缩;公鸡睾丸出血肿大;肝、脾、肾肿大出血,呈紫红或紫黑,有时有灰黄色坏死。

根据发病特点、症状和剖检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或可疑诊断,要确诊必须由专业人员采集病料、送检。病料可采集肺、气管、脑、脾、肾。病料送检前包装应严密,运输途中须冷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确诊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由来自至少两个不同单位的专家到现场诊断为疑似病例;第二步,由省级动物防疫机构进行血清H5或H7定型;第三步,采集病料送禽流感国家参考实验室进行病毒鉴定;第四步,检测结果报农业部,由农业部最后确定并公布。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不从疫区购买种蛋、雏鸡和饲料;禁止鸡与鸭、鹅的混养,特别是小型养殖的农户,应加强宣传,因为散养的鸭、鹅很容易从野鸭或其他野鸟身上感染禽流感病毒;谢绝外来人员的参观。使用禽流感灭活油佐剂疫苗进行防疫,灭活苗注射14天后保护率达100%,免疫保护期4~6个月,蛋鸡和种鸡一般可免疫3次,10~14日龄首免,开产前二免,产蛋中期加强免疫一次。灭活苗免疫后,可使高致病力病毒感染后而不出现症状,尽管排毒相对减少,但处于排毒状态,鉴于这个原因,使疫苗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生疫情时的控制措施包括:发现可疑病禽,及时上报,做到早诊断、早扑杀、早封锁;一旦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则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发布封锁令,封锁疫点、疫区;扑杀疫点周围3公里内的所有家禽,尸体深埋或焚烧;对周围3~5公里的所有禽类实施强制免疫,使用规定的疫苗,逐只注射,最好24小时内全部免疫结束;关闭15公里内的禽类交易市场;对受污染的环境、车辆、用具和工作服等实施消毒,消毒药可用百毒杀、次氯酸钠、0.3%~0.5%过氧乙酸、3%~4%氢氧化钠、0.1%新洁尔灭等;最后一例病例处理结束后,超过21天未发生新病例,方可解除封锁;超过6个月未发生新病例,方可宣布此次疫情被扑灭。

对于禽流感病毒感染,目前尚无切实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扑杀处理。

如何预防禽流感?

普通市民该怎样预防禽流感?

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此外,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2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

自2003年12月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在亚洲夺走了61人的生命。

布什公布美国预防禽流感的方案,如临大敌,严阵以待。澳洲卫生部长甚至宣称到时要关闭所有海空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大卫。纳巴罗博士为联合国禽流感事务高级协调员发出警告说,如果这次禽流感大爆发,将会导致500万到1.5亿人丧生。禽流感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抗禽流感,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消毒,隔离,打针预防免疫(严格来说,目前有效抗击禽流感的疫苗还没有研制出来)等。

预防是一回事,那万一发了病,怎样治疗禽流感?目前谁也不知道,书上也查不到。虽然已经死了人,但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没有总结出来。

人们已经在抢购和储存一种叫“达菲”的抗感冒药,据说可以治疗禽流感。以至供不应求。“达菲”是什么药?是一种从中药“八角茴香”提取物做成的药物。

据英国《独立报》10月15日报道,中国的中药八角茴香可能是目前被发现的世界上对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当禽流感闹得人心惶惶的时候,科学家发现,这种中药竟然还有意想不到的抑制禽流感病毒的独特作用。“达菲”抑制禽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为莽草酸,而莽草酸来源于八角茴香。

人是怎样感染禽流感,得病后情况如何?

首先禽流感的特点是流行性,传染性,病毒性的疾病。发病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流行病学史,到过疫区或者是处在疫区,接触过感染的禽类,或病人(假如病毒变异到人传人的话),经过7天内的潜伏期,患者可以出现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舒服等类似感冒症状,发热体温可持续在39度以上,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传染性极强,病人发病传变迅速,可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病毒性肺炎的表现,并可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心衰,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目前的数据为50%--60%。

从临床症状和发病的轻重来看,西医可称为“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肺炎”,而中医则称为“风热感冒”,“肺疫毒”——属于瘟疫。而在发病初期和肺部感染期,则以中医药疗效为优,较严重者或如果发展到多脏器功能衰竭,则以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佳。

以上发病,发展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临床表现都和“非典”(非典型性肺炎,沙斯)极为相似,而沙斯也是流行性,传染性,病毒性的疾病。中国在防治沙斯方面经验最成熟,治疗最有效。而且目前已经采取主要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因此,禽流感的治疗,仿照沙斯治疗方法应该有效。香港政府已经告喻民众仿效抗沙斯法。

再则,近几十年来,用中医药防治这类特点是流行性,传染性,病毒性的疾病也从未失手过。其经验,方法和药物均可作为治疗禽流感参考。

1955年在北京爆发脑膜炎,是属于流行性,传染性,病毒性的疾病,当时的西医药条件很差,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周恩来命当时的名中医辅蒲周挂帅,组织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当时用清代治疗瘟病的方法,用中药方“白虎汤”为主治疗,结果很快就把疫情控制。奇怪的是,次年流脑在石家庄爆发,再用“白虎汤”为主治疗,却效果不显,中医专家们发现该地正值雨季潮湿闷热,根据“天人相应,辨证论治”的原则,在白虎汤中加清热利湿的中药,立见效果。其防治经验各地推广,后来未见有流脑的大爆发。

80年代上海爆发甲型肝炎,也是流行性,传染性,病毒性的疾病,是因为当时上海人吃毛蚶,引起病毒感染,一时间全市医院几乎都住满病人,连走廊过道都摆上病床,中草药一剂难求,抗疫的草药板蓝根,茵陈蒿卖成天价。结果上海有难,全国支援,各地大量输送中草药,最后还是用中药把疫情控制下来。

80年代还有在海南发生的登革热流行病,当时卫生部授命在广东的广州中医学院设立热带病研究所,一批中医教授到海南去诊治病人,也是用中药解决了问题。登革热同样是属于流行性,传染性,病毒性的疾病。以上均说明中医药控制这类“瘟疫”有切实的疗效。

反观西医的常规抗病毒治疗,如病毒脞,干扰素,潘生丁,激素等,治疗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效果都不满意,副作用较多,对流行性,传染性,病毒性的疾病更未见有突出的表现。至于是否要首选“中药西用”的“达菲”,以中医治病的角度来看并不认为最佳,因为即使该药特异性抑制禽流感病毒药理作用很强,作用也只局限在一个方面,而缺乏中药传统复方那种众多中药混在一起,多因素,多功能,多靶位的综合全面的功效,在对付禽流感方面,中药复方除了具有广谱抗病毒的药效之外,至少还兼有解毒,抗过敏,抗炎,调节免疫,促进代谢,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的综合疗效。

笔者反而推荐简便实用的“大碗茶”。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个方法屡试不爽。还记得吗?凡有流感或是疫病流行的时候,在中国大城市的街道上,车站码头,或者大中小学的门口,都摆着大桶大桶的中药“凉茶”,过路人一人一碗。以中国的卫生医疗条件,如此众多的人口,打预防针一人一针,或吃药一人一盒,是不可能的,而这种中药凉茶的土办法,还真管用!

因此,如果此次禽流感真的不幸爆发,暂且不管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什么措施,最实际最有效也是容易办到的应该就是在疫情流行期间每天服中药作预防和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07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