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

白敛 2023-07-25 15:10:50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后人尊称仲景为“医圣”,仲景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医经”,“医经”里的方剂为“经方”。经方即经典之方,是后世对仲景方的尊称。

本人常用以下诸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良效,现介绍如下。

01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用于治疗胃热炽盛,津气两伤之证。《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消渴。

原文曰:“……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糖尿病初起或血糖控制不良时常见: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口干舌燥,舌红苔黄等。

方用:石膏、知母清泄胃热;粳米以淮山药代之;人参用太子参或西洋参,合用以达到益气生津之功。

合玉泉散意,加大花粉、葛根、生地黄、玄参,其效更佳。

饥甚,加黄连清胃火;渴甚,加黄芩清肺热。

02桃核承气汤《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血热互结的蓄血证,是泄热逐瘀代表方。

糖尿病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大便干燥,便秘,为胃肠燥热、灼伤阴津所致。

又多见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沉涩,为胃热灼伤阴血,血脉涩滞难行,以致瘀血燥热相互搏结。

方用:桃仁活血化瘀;桂枝通经活血;大黄、芒硝、甘草攻下阳明燥热内结。全方有泄热通下,逐瘀活血之功。

合增液汤意,加生地、玄参,更为对证。

便秘重者,大黄、芒硝后下;轻者,大黄同煎;兼气虚者,酌情加黄芪或太子参。

03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肾阳虚衰,水气泛滥之证。

糖尿病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出现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全身浮肿,头眩心悸,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迟弱(见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后期)亦可见。

方用炮附子温肾助阳;白术燥湿健脾;茯苓淡渗利水;生姜助阳散水;芍药敛阴和营。合为温阳化气行水。

糖尿病往往兼瘀血者,加丹参、益母草、桂枝,通阳活血;气虚明显者,加黄芪,或再加党参,益气温脾;肝阳上亢(合并高血压)者,加钩藤、天麻,平肝息风;

焦燥渴者,宗《金匮要略》消渴病篇:“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加用栝蒌根、淮山药生津润燥,瞿麦淡渗利水,炮附于温阳化气,共奏温阳化气利水、生津润燥止渴之功。

04肾气丸肾气丸是温补肾阳代表方剂。

仲景用于治疗消渴、虚劳、痰饮、妇人转胞等证。《金匮要略》消渴病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糖尿病日久,病入下焦,阴损及阳,导致肾阳虚损。证见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四肢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而弱。

方用地黄滋阴补肾;山萸肉、淮山药补益肝脾;茯苓、丹皮、泽泻协调肝脾;附子、桂枝温阳暖肾。上药共奏双补肾阴肾阳之效。

肾阳虚明显者,用肉桂易桂枝,以增温阳之力;小便多者,仿“水陆二仙丹”意,加金樱子、芡实,补肾涩精;

气虚甚者,重用黄芪益气;下肢轻度浮肿者,加牛膝、车前子(性喜下行,以制黄芪之升提),仿济生肾气丸意,温肾活血利水。

05五苓散仲景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水停下焦之证。

《伤寒论》太阳病篇及《金匮要略》消渴病篇均有“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的论述。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影响支配膀胱的骶髓副交感神经及胸髓、腰髓的交感神经,导致膀胱功能异常。

早期可见偶在生气着急时,出现排尿时间延长。中期可见尿流变弱,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多次排尿后仍余沥不尽,甚或小便失禁。为糖尿病日久,气虚及阳,气化失职,水蓄膀胱所致。

方用:桂枝通阻化气;白术、云苓、泽泻、猪苓淡渗利水;加黄芪益气。

方中黄芪重用,使收缩无力之膀胱功能迅速得以恢复。遵仲景原方之意,桂枝只宜少量,取其辛温通阳,又不耗伤阴津。

06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血痹,即所谓:“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血痹乃阳气足,阴寒凝滞,血脉痹阻所致。本证以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为辨证要点。

糖尿病日久,气阴两虚,血脉瘀阻,肢端失养,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多呈对称性,下肢为甚。有麻木、触电感、蚁爬感,继而刺痛,甚则可呈放射性或痉挛性作痛,夜间尤剧。

仿黄芪桂枝五物汤法,自拟方:黄芪、桂枝、熟地、玄参益气养阴以治本;当归、桃仁、牛膝活血通痹治其标。

另可配合外洗方:桂枝、乳香、没药、苏木、川红花,煎水浸泡外洗,以温阳和络,活血通脉。

0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之证。

失眠亦为糖尿病常见症状,有的十分顽固,经久不愈。表现为难以入睡、或早醒、或睡不宁、多梦,伴头晕、头胀、心烦、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失眠常可致血糖不稳定,血糖上升。

方用:酸枣仁养血安神(用量最重);川芎调血养肝(用量其次),以清阴热;知母清热除烦(用量其次)以除虚烦;茯苓宁心安神(用量其次),以安心神;甘草和中(用量最轻)。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往期热门文章:1.珍藏版《十四经络3D动态循行图》,配歌诀 !请收藏2.新九针治疗阳痿3.董氏奇穴:调理“水肿”处方4.一个奇穴,专治各种“不通”!每天捏捏手指,防治7大疾病,效果你意想不到!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有机会免费获得纸质教材“识别”关注

《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辛味中药治糖尿病?五味理论在消渴病中的应用

药性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作用机体后的各种性质以及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并在长期用药实践中高度总结出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以及毒性等内容。作为中医“消渴”的范畴,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同样有药性理论的支持,今天就来看一下辛味药物在糖尿病(消渴病)治疗的应用。

中药五味是指中药具有的辛、甘、酸、苦、咸 5 种药味,不同药味具有不同功效,如“辛散、甘缓、酸收、苦坚、咸软”5 种不同的药味的归属与功效内涵。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和涩味,实际上并不只有5味。

辛味就是我们常说的辣味,顾名思义,辛辣具有发挥行气和行血的功效。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和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多用于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在治疗消渴证方面,传统医家多以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法 予以治疗,但随着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完善及对消渴证(糖尿病)的不断认识,诸多医家提出了糖尿病治法的新见解与认识,其中对辛味中药的应用较为广泛,包括以“辛润法”治疗消渴后期肾气虚、血瘀;以“辛散法”治疗消渴早期胖之火郁等。且针对消渴证的中医病机及不同的病理时期,辛味药的应用均存在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辛味药具有“行气、行血”的作用,通过行气、行血进而调达气机,通行血脉。通常情况下,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机失调被认为是病源之根本。因此,“行气”也被认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手段。辛味药的行气作用表现在通畅气机,运用于治疗郁结气滞之证。

中医对于消渴证的认识和治疗拥有悠久的 历史 ,早在《内经》中便对“消渴”予以记载,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作为消渴证(糖尿病)的优势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针对不同证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消渴证的病机虽各家学派意见较不统一,但大致认为气阴两虚、津液耗伤是消渴证病机的根本所在,而肺燥、脾胃湿热、肾虚是消渴证发生的关键。针对传统用于治疗消渴证的药物属性,包括药性属性、药味属性,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医治疗消渴证,主以甘、苦、辛味药为主。

辛味药在中医临床上的使用应根据消渴证(糖尿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的病机,予以辨证使用治疗,在中药复方中配伍使用,以辛味药的功效特点,或能更为有效地治疗消渴证。在辛味中药开发前景方面,对于临床疗效使用较为确切的单味药,如葛根、姜黄等,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挖掘和开发使用也具有良好的前景,如现代中药制剂葛根素注射液、保健品姜黄素片等。因此,无论从临床应用前景或现代开发前景来看,辛味药都具有较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盼,陈雨微,丁丽琴等.辛味中药在治疗消渴证中的应用价值及中药五味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考[J].中草药,2019,50(22): 5577-5583

2、Zhao H L, Tong P C, Chan J 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J]. Nestlee Nutr Workshop, 2006, 11(23): 15-29.

3、张 冰, 林志健, 翟华强, 等. 基于“三要素”假说研究中药药性的设想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 221-223

中医随笔丨浅谈《伤寒论》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

文/慕瑭

? ? ? ? 目前,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诊疗标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教材所列的“三消”辨证标准,二是有学者根据糖尿病演变过程提出的“郁、热、虚、损”四大阶段的分期诊疗标准,而事实上这些标准很难真正与临床实际接轨。

中医治病讲求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最终落实在具体的诊疗措施上,药物治疗方面即使给出有效的处方。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而辨证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论治,纵使理论上的框架有多完善精美,牢不可破,如果在实践中难以应用,也会沦为纸上谈兵的文字,并无真正的临床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强调要中医紧扣临床,讲求实效。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有经方派、火神派、温病学派等等,诸多学派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不断延续下来,也是因为其学术能解决实际问题。

经方学派推崇《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并把张仲景流传下来的方子称为狭义上的“经方”。事实上,《伤寒论》中不仅记载有极高效验的经方,而且以六经统率方证,堪称临床教科书。

“六经铃百病”(柯韵伯语)——中医里虽无“糖尿病”的病名,而现在所称的“消渴”也未必能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划上等号,尽管两者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但也有各自的特点。以下试从六经辨证结合《伤寒论》探讨糖尿病的诊治。

1.太阳病

太阳病为表阳证,是疾病作用于人体后反应在体表的证型。现代医学发现糖尿病患者有伴发皮肤及肺部感染的倾向性。据此,当患者出现表阳证病机时,可按照太阳病论治。如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或用麻黄汤、葛根汤疏解表邪。

2.阳明病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特点,常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无形之热充斥三焦,患者可出现以“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为主要表现的症状,临床上可见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此证型,可用白虎汤;其二是有形热结抟聚于胃肠,出现以“痞满燥实”四大证为主要表现的症状,可用承气类汤方治疗。

3.少阳病

少阳为枢,是人体元气、水火运行之通路,其证候复杂,病机多变。故临床上需要抓主证,有时“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患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状时,可考虑从少阳论治,可用柴胡类方治疗。

4.太阴病

太阴当责之中焦脾胃虚寒,这也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一个根本病机。口渴多饮往往是表象,实质上是中焦阳气浮越于上的表现,而许多患者有大便溏泄,甚至完谷不化的症状,这些都是中焦阳气虚馁的表现,治疗可用四逆辈,如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

5.少阴病

少阴病分寒化和热化两大类。前一类是指全身性的功能衰减表现,尤以心肾为著,临床上可出现“脉微细,但欲寐”的表现,甚至出现阴盛格阳的危象,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治疗可以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主治疗。后一类是指出现虚烦不得眠的症状,可用黄连阿胶汤等治疗。

6.厥阴病

厥阴病历来被称为千古疑案,争论不休。从《伤寒论》看,厥阴病的第一个代表症状即为消渴,又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可见阴阳气不相顺接为厥阴病的一个内在病机,其表现常常为寒热相间,虚实错杂的证候,治疗当寒热并用,虚实同调,治疗以乌梅丸加减。

综上,运用《伤寒论》可对临床上糖尿病的诊治起到一定的帮助,借助六经辨证,有助于我们认清糖尿病的中医病理本质,正确分析病机,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降血糖,选这5种中药!实证:可显著改善血糖,防治并发症

对于控制血糖,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选择采用西药控糖,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担心,长期服用降糖药会对自身的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于是想采用中药来控制血糖。

中药和西药控制血糖哪个好,中药可以单独使用控制血糖吗?

客观来说,不管中医西医,都不能根治糖尿病。两者各有各的优点。 西药药效快,作用明确,但是不良反应明显;中药虽然起效慢,降糖效果略逊一筹,但是更注重辩证施治和整体调理,在改善自觉症状方面优势明显。比如,有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但是口干,疲乏无力,实则是肾阴虚,中医主张采取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的药物,反而治“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对于糖尿病前期或早中期,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独立使用中药来控制血糖,而且并非每天服用中药汤剂。当血糖异常升高或波动较大时,服用汤剂;而当血糖控制稳定后,则改为水丸,长期维持。而对于中晚期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十分困难,胰岛功能明显减退或衰竭时,可用西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

哪些中药可以起到显著改善血糖的作用?

1、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具有较强的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的作用,黄连素与传统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比较,其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黄连中的提取物黄连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的作用,黄连素对胰岛D细胞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其降糖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肝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进而抑制了血糖的升高。除此之外,黄连还具有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

2、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显著降血糖的作用和降血脂的功效。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中拮抗激素水平和增加组织糖原合成有关。黄芪不仅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同时对于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葛根

葛根味甘、辛,有解表退热,生津渗疹、升阳止泻的作用。葛根中含有黄酮类具有降糖作用,其可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缓慢而持久。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静脉滴注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

4、五味子

五味子中提取物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能明显降低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 提高正常糖耐量,而木脂素类可抑制醛糖还原酶,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5、苦瓜

苦瓜总皂苷有减弱胰岛B细胞的损伤或改善受损伤细胞的功能,缓解糖尿病症状。苦瓜可以降血糖,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坚持不了,尤其是脾胃功能不好的患者,吃了苦瓜反而导致胃部不舒。所以,运用苦瓜降糖,要根据体质辨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较好,而并非拿来就吃。对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的糖尿病患者,长期吃苦瓜就不合适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